“登古道,过黄庄,见一美女碾黄粮,紧紧走,慢簸扬,汗流满面荷含露,糠麸鹅眉柳带霜,可惜佳人配农郎!”读着清朝皇帝乾隆这首随口而来的顺口溜,我的思绪一下子又飞回到故乡,飞回到村子里那盘石碾子旁!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老家门口那个石碾子还在经久不息、一圈一圈地转动着,我仿佛听到了石碾子转动时发出的舒缓而又低沉的声响,这声响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动听,那样的让人难以忘怀……

       在我的老家门口100米开外,安放着一座石碾子。据村里的老人们讲,这座石碾子距今已有愈百年的历史了。从我小时候记事起,我家门口就有这座石碾子。它陪伴着我走过了纯真烂漫的童年,走过了青葱岁月的少年;走过了朝气蓬勃的青年。它见证了故乡的贫穷与落后,见证了人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更见证了故乡的发展历史与变迁。是啊!石碾,你是我们村里的骄傲,我为你自豪!你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力气,整天转个不停,一圈又一圈,默默无闻,从无怨言;你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霜雪雨,碾过了多少沧桑岁月;年复一年,谁也算不出碾子碾出了多少米、轧出了多少面,给乡亲们带来多少便捷和多少经济效益来。但我知道,你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万家的幸福!你是崇高的,更是无私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人们服务奉献,还有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满足。由此可见,石碾子转动着的是一部斑驳陆离的沧桑村史,是一首清醇和苦涩的乡村歌谣,是一曲催人奋进的交响乐!

       石碾子是一种石制工具,它是由碾盘、碾磙和碾棍等组成。别看它那么不起眼,但它在农村的用处可大啦!平时村里的人们主要用它加工一些玉米糁、荞麦面、麦子面、山又干面。还有喂牛用的大粒粗盐,不用碾子轧碎就无法吃用。有时人们还把长老的韭菜在碾子上压碎制成韭菜花,把大块的煤用碾子轧碎,制成煤球。可见石碾子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有时候,碾子从凌晨四点多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任劳任怨,它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为乡亲们辛勤地忙碌着,工作着!

       记得小的时候,在我们村子里,推碾子的人比较多,每天必须很早就得起床占碾子,否则你就排不上队,碾不了糁和米,就做不了早饭。这不,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喊我和二姐起床去推碾子。接着,母亲背上半袋子玉米、手提着一个簸箕;二姐扛着两根直溜溜的推碾棍,我拿着扫帚。到达碾子旁,母亲把袋子里的玉米倒在簸箕里,然后倒在碾盘上均匀地摊开。完毕,一手推着碾棍,另一手拿着扫帚,把轧蹦到碾盘边上的玉米扫到中间,一圈一圈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直到玉米变成了粉末为止。记得有一次,我失眠了,整整一个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快到起床了却睡不醒了,而这时又到了清晨推碾子的时候。母亲连续叫了我三次,我才慢腾腾地起床,极不情愿地拿着推碾棍来到了碾子旁。谁知,已经有两户人家排在我家前面了。等我们把玉米糁子碾好后,回到家里做饭,生产队里上工的钟声已经敲响。为了不耽误干活,二姐早饭也没来得急吃就匆匆上工去了。为此事,我愧疚了很久很久,深感对不起母亲,更对不起二姐。从此,不管有什么情况,只要听到母亲的喊声,我就会迅速爬起来,和母亲、二姐一起推碾子。就这样,连续三年,每天早上我都是在推碾子中度过的,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自己心里也不清楚。由此我说,这座石碾子是看着我成长的,更是我成才、成功(我自认为)的见证者。

       每年秋季,是人们使用碾子最集中的时候。因为那时,各家各户当年的粮食已经吃光了,都在等米下锅,还没有等地里的玉米熟透,生产队里就提前收玉米了。这时,每家每户就剥下玉米颗粒在碾子上碾碎,或熬粥,或蒸饼子。由于我家人口多,每年的粮食都不够吃,只好东家借,西家挪。每当生产队里将新玉米分到家后,母亲立即召集我和二姐将玉米粒剥下来,拿到碾子上碾压后,蒸一大铁锅饼子。虽然没有炒菜,甚至连咸菜都没有,我也能吃上四五个大饼子,而且是越嚼越香。那时生活虽苦,但日子过得很幸福!

        每年腊月,是石碾子最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上碾子来碾压米面准备过大年。记得那时,碾子从早转到晚,一颗也不停歇。为了抢时间分先后,母亲早早就用推碾棍或簸箕来占碾排队,等确定好时间后,一吃过早饭,我们就套上毛驴,用一块布蒙上毛驴的眼睛,防止它分身走神,偷吃粮食。这头毛驴十分听话,拉起碾子来从不偷懒,始终一个节奏,不紧不慢,一直拉着碾子转个不停。你看!母亲端着用簸箕盛了的粮食放在碾子上,均匀摊开,碾米轧面。我一只手扶着碾框后角,另一只手把米面摊开。再反复用扫帚上下翻滚,这样轧出来的面既细发又均匀。到了中午,我简单的给毛驴添加点饲料,给它喝点凉水,就又套上它继续拉碾子。整整一天,毛驴始终如一,无怨无悔。经过一天紧张的忙碌,就把所有过年的东西备齐了,我也就掰着手指头盼着过年了。此刻,我在感谢碾子辛勤付出的同时,更感谢毛驴默默无私地奉献。

       老家门前这座碾子,不仅为乡亲们碾米、磨面提供了很大方便,还给大家提供了纳凉、开会、歇息的好场所。春天来了,这是碾子最闲暇的时候。人们上工前都要聚集在这座碾子旁,由生产组长,简单地给大家分配一下任务,各自再按照分工走向田野。夏日来临,天气炎热。从地里干活回来后,人们就在冰凉的碾盘山上休息一会儿,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非常的解乏。有的小学生放学回家路过,就在碾盘上面坐一坐,看看碾桩,摸摸碾磙,有时还会双手摸摸粘在碾盘上的残留的玉米面,能嗅到碾子上碾压谷物留下的醇香。到了冬季的晚上,我们一群十来岁的小伙伴,在碾子旁,捉迷藏、撞拐、甩四角,玩得开心,玩得愉悦!石碾子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快乐、有幸福,还有为乡亲们分担了劳作后的艰辛,提供了休息的“场所”。

       岁月翩跹,梦心飞翔。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不愁吃,不缺穿,日子红红火火。我们这些曾经吃着村里那座石碾子碾出来的五谷杂粮的孩子们,也慢慢长大了,如今已经进入老年人的行列,至今还依然思虑着那份曾经为之动容的梦想。今天,故乡的石碾子早已被现代化的大型磨面机所取代,我家门前那座石碾子也不知去了何方,每每回家我都会到石碾子曾经“住过”的地方看一看,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毕竟,这座碾子滋养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承载着我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恋,我对它心存感激。于是,我总会用这条谜语重拾孩提时代推碾子的乐趣:“石头山,木头域,走一天,出不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