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开始种地了,不知道是那位弱智的高招,认为春种时多下种子,秋天便可多打粮食的思维逻辑。在没有高产量种子和密植经验的情况下,提出了双龙出海的种法,将玉米都种成双株,水稻也一样,栽得密密麻麻。

可是到了秋天,结果是种子没少下,所谓的双株玉米,只长一人来高,结的小玉米棒子一拿多长,瘪瘪瞎瞎的没有多少玉米粒。密集的水稻绿油油的到是挺好看,但是到了秋天也没长多高,瘪瘪的稻穗打不了多少大米,只好喂牲口。

1959年的粮食减产纯属人为造成的,虽然粮食减产了,可是还得向上面报丰收,有的生产队为了完成粮食征收任务,将原本应该留下的口粮、种子、饲料, “三留”也全都上缴了。

由于59年粮食减产,到了60年春天,朝阳沟生产队的大食堂就没有什么菜可吃了。主食一顿每人一个玉米面大饼子,一桌一碗疙瘩咸菜和一盆很稀的野菜汤。

春天种地很累,一个玉米饼子根本吃不饱,不到中午就饿了。由于玉米面饼子做的不是一样大,有的稍微大一点,饥肠辘辘的社员们,收工回来都赶紧上饭桌抢大的拿,有时因为挑稍大一点的饼子还打了起来。(生产队集体食堂吃饭)

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号召全国城乡人民广泛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通知》称:“根据科学家的建议,推荐广大城乡人民采集制造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棒曲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等……”

当时社会上已经广泛采用的代食品还有野草、草根、树叶、树皮、树根等……

人是铁饭是钢,粮食是生命的基本保障,无食断炊将要失去健康和生命。而世界最多人口国家的百姓,却要依靠代食品填充饥肠。连续三年的空前大饥荒,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痛苦不堪。城市居民还可以,有定量供应的口粮维持生命,依赖代食品为生的主要是种粮的农民,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有很多人由于缺乏食物而死亡。

饥荒泛滥成灾后,政府不得不开始生产自救,黔驴之技研制代食品。提倡粮食不够瓜菜代,那有瓜菜呀,连树皮都吃了,老鼠洞都挖了,这回不提高产放卫星了?改换放空炮了。

由于吃不饱饭,到了秋天割地时,潘国强的儿子向阳,放学后便和同学们挎着筐,去收割完的地里捡粮食。向阳又扛了一把铁锹,准备挖耗子洞,他听爷爷说过老鼠洞里储存了很多粮食。

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低头左右观察,快速在收割过的庄稼地中移动,两只眼睛都快掉出来了似的在寻找可怜的几粒粮食,发现几个豆荚便哄抢起来,没捡到快速往前跑。光眼快还不行,还得手脚快才能抢到。

地里的庄稼都被人们捡过了,向阳捡了点豆荚和黄豆粒不多。于是潘向阳见也捡不到粮食,便开始寻找老鼠洞,在豆子地头的田埂下面,他发现了一个鼠洞。

与他一起挖鼠洞的同学叫杨大柱,因为大柱是后娘,只能在生产队大食堂里吃饭,吃不饱饭回到家里得不到吃的,所以经常饿肚皮。大柱由于吃不饱饭,营养不良,缺少维生素,嘴巴周围长满了黄蜜疮。于是他嘴巴上面抹了很多紫药水,一双乌黑的大眼睛,蓝嘴巴,很滑稽可笑,好像马戏团的小丑。

那时的老鼠比人们的日子过得好多了,人们不敢拿地里的一草一木,可老鼠却不管那个,它可以正大光明地争夺人类填不饱肚子的食粮。

到了秋天,老鼠便进入成熟的庄稼地,开始往洞里搬运粮食。它将粮食吃进两腮里,回到洞里再吐出来。老鼠很聪明,为了逃跑方便,它的洞有两个出入口,入口一般都建在高处,不易进雨水,出口则建在田埂较隐蔽的中部。洞里分卧室、活动室、厕所,并还有几个仓库,每个仓库的粮食都不一样,分类储存,而且足够一个冬天所吃。

大柱说:老鼠可以烤着吃,咱们最好连老鼠也一起抓到。向阳听了后,那得找到它的另一个洞口,把它堵上再挖,不然它就跑了。于是俩人很快就找到了另一个洞口,他们用石头将其堵上便开挖。

刚开始洞是垂直的往下去,挖了一会便倾斜延伸了,然后又出现一个岔道。拐进不远是厕所,因为里面还有潮湿的老鼠粪便。

他俩又沿着主道继续往里挖,这次出现的是一个大空洞,可能是活动室。又继续往下挖露出软绵的茅草,应该是卧室,向阳捡起一团草窝,哎呀,还热乎呢,肯定有老鼠呀。话音刚落,只见一只大老鼠蹭的窜出去,向阳赶紧用锹堵住洞口,然后让大柱快点找根棍子准备打老鼠。

第二只老鼠冲出来时就没那么幸运了,被大柱一棍子打翻在地。然后他俩继续开挖,沿着鼠洞小心翼翼地挖,共挖到了三个粮仓,其中有两个是黄豆,还有一个半仓的玉米。

每人分了大约有几斤黄豆粒吧,虽然黄豆被潮湿的土浸得有些发胀,但在那忍饥挨饿的年代,能得到这么多粮食,确实很不容易啊!两个孩子兴高采烈地挎着战利品,正大光明地跑回了各自的家中。

大柱回到家后受到了继母少有的夸奖,继母做了一大锅菜豆腐,大柱总算吃了一顿饱饭。从那以后他俩有时间就去田野里挖鼠洞,而且越挖越有经验,别人都非常羡慕他们俩。

1961年,是全国闹饥荒最严重的一年,有很多人饿的面黄肌瘦。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61年和62年,全国的人口出生率不但有所下降,而且还出生了很多身体弱小和有智力缺陷的呆傻儿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