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县沤江镇下东村村民们只要一讲起胡日恒,心中便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之情。胡日恒是谁?有什么值得村民们敬仰、夸耀?胡日恒是下东村走出去的响当当的人物,是新中国的一代海军,参加过“八·六海战”。前不久,他归来走亲访友,我拜访了他。头发花白、国字脸、身材高高的他,聊起了对乡土的记忆和他的军旅生涯……


  一、出生穷苦人家

  1934年10月14日,胡日恒出生在桂东县增口乡(今沤江镇)下东村一户贫寒的山里人家。四兄妹中他排老二。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咚响。父母是庄稼汉,却懂得小孩要上学才有出息。为实现父母的心愿,少儿胡日恒挑着柴茅下山上学堂。柴茅是荆棘、小草,母亲砍的,由他挑着卖给有钱人家,用于学费或生活费。学堂在山下一个叫“呕里”的地方,离家约有五里之遥,陡峻的山路,大人走一趟要个把小时。下了课,胡日恒多半不回家,中午饥饿时,忍着。同学吃饭时,他躲开。一天中午,他去了挨近学校的一条小河中游戏。因为这,他被老师留了下来,被打戒尺——老师怕学生淹死。除了吃不饱,就是穿不暖。穷人家的小孩常穿大人的衣服。衣服被雨水淋湿了,得放到灶膛上烤干以便第二天穿,那时物资匮乏,不像现在有换洗衣服。

  说起那段艰苦的岁月,胡日恒眼泛泪花。

  一解放,高小毕业的胡日恒跟着土改工作队参加了工作,当厨师员,当农村互助组组长,当村主任、老师、秘书、副乡长。他讲,在那个年代,即便高小毕业,也算得上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会儿这里搞土改分田,一会儿那里查田定产,一会儿值班守手摇电话机,一会儿去给没文化的农民进行扫盲,扫盲白天搞,晚上没电灯。搞工作,一个月16元工资,从家里背大米、茶油到农家搭伙吃饭。在农家,他有茶喝茶,没茶喝水,农民吃什么就吃什么,与群众心连心。群众把他当亲人、知心人看待。人与人之间单纯、厚道、率真、坦诚,相处很融洽。

  胡日恒讲述起那一段生活时光,话语中毫无炫耀、夸张,自自然然,平平常常。


  二、投身中国海军

  胡日恒参军时是一名陆军,后被分到海军部队。

  1954年冬天,征兵工作开始了。那年,胡日恒刚满20周岁。县里开会,乡里开会,层层动员广大青年参军。胡日恒没有征求父母同意就报了名。体检结束,桂东 100多名青年被批准入伍,其中十多个青年被挑选为特种兵,胡日恒是特种兵的班长。成为一名军人,这是他人生的转折。

  是年12月的一天,人们蔟拥着新兵,在鞭炮、锣鼓的欢送声中,100多名新兵意气奋发地走出了大山桂东。胡日恒等十多个特种兵被派往湘潭进行训练。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部队点名,宣布分配,有的人成了空军,有的人是陆军,而胡日恒幸运地成为了一名海军战士。

  1955年的一天,离开湘潭的胡日恒从长沙登上了闷罐列车南下。闷罐列车只有几扇面孔大小的窗户,地上铺着芦席,胡日恒和战友们席地而坐。到达广州后,他转乘汽车来到了黄埔训练团学习枪炮业务。一年后,他被分到广东汕头水警区一中队3—595艇。

  穿海军军装英姿飒爽,引得路上许多青年投来羡慕的眼光。胡日恒说,不要以为海军就是一个高大上军种,他第一次看到蔚蓝的大海,感到好奇又觉得害怕。好奇的是大海浩瀚、无垠,有时海面上银光闪闪,波光粼粼,迷人得很。害怕是因“旱鸭子”的他,出海训练时,大海波涛翻滚、澎湃、海风呼啸,令人发怵。还有就是晕船。

  胡日恒说,共和国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组建了好几年的海军装备技术依旧落后,几只木船、木艇及缴获国民党的小船,直到1958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海军才有铁壳艇。艇上传递海上的信息靠电台、对讲机、挂旗。胡日恒说他所在的水警中队,艇就是木头艇,很小,几层,出海训练时,艇悠悠晃晃的,甲板摇摆不定,人在艇上腿打颤、手发抖、头晕目眩,剧烈呕吐,吐食物,甚至胆汁都会吐出来了。

  面对大海,胡日恒想,当兵就要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兵。为了能成为一名共和国的真正海军,他以湖南人霸蛮的韧劲儿、狠劲儿,在艇上苦学各种技能。一名水兵吃过的苦,他几乎都吃过;海域台风多发,一名水兵历经的危险,他几乎都经历过。千磨百炼,胡日恒在大海中淬炼成长起来。


  三、难忘“八·六”海战

  在新中国海军史上,“八·六海战”是著名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记得海上战斗英雄麦贤得。其实,胡日恒一样是那次海战的参加者、目击者。时隔52年,胡日恒说起,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1965年8月6日凌晨,国民党海军猎潜舰“剑门号”和“章江号” 由台湾左营港出航,横过台湾海峡,闯进了福建省东山岛附近的渔场,企图向大陆输送特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得知情况后,即令汕头水警区做好战斗准备——奉命出海作战的小艇有15艘。胡日恒在其中一艘小艇上,当时艇长在休假,副艇长是戴寿怀,作为艇上指导员的胡日恒与全体海军战士斗志昂扬地出海迎战。

  战役打响之后,耳畔响起了炮声,一声,两声,随即隆隆地响成一片,夜色中火光一闪,一闪,接着火光冲天,整个大海上空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我海军各个小艇之间紧密配合,团结奋战。出人意料的是,我海军击沉了国民党海军猎潜舰“剑门号”和“章江号”。取得了新中国成立海军以来最大一次海上战役的胜利,击毙敌人170名,俘敌33人。胡日恒在战役中荣立二等功。

  “第一艘国产航母顺利出坞下海了, 几代海军军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胡日恒说他一直在部队工作,目睹了中国海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他先后在广东汕头、广西龙门、北京海政组织部、辽宁锦西政治部、广州舰艇学院工作过。无论哪个岗位,哪个任务,他都要做到最好。当班长时是标兵班,当指导员是最优秀的,他的职务从班长、排长、副艇长、指导员……成长为师政委。

  就在胡日恒讲述着的时候,荡漾着幸福感的妻子张大本说:“我三个孩子,每个孩子长到二三岁了,还不认识父亲。”张大本,长沙人,曾在新疆部队当文艺兵,1962年与胡日恒结婚。婚后随军在幼儿园工作。

  “为什么?”我问。

  “他一身扑在海军事业上,经常出海,走的时候天麻麻亮,归来时夜很深了,孩子处在梦乡中。”张大本的话语里,藏着骄傲,更有贴心的爱与懂。

  胡日恒36年的海军生涯,变换的是他的岗位、职务,不变的是他对海军事业那股火热的心。1990年,胡日恒以师级职位从广州舰艇学院退休。生命的年轮一圈圈地增加,而他却精神矍铄地在广州荔湾区军队干休所义务忙碌着,造福离退休老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