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这个战斗型的春节假期,宅在家里是充满使命感的。这特殊的日子,相信大家都是第一次经历。十几亿人口都静了下来,静啊,真静!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如此的生活秩序。整个中国大地一片沉静……大街无人,车马无喧,天是靓丽的蓝,太阳是温煦的暖,这么好的阳光在这特殊时期让人看了落泪……
就在这最沉重的宁静日子里,我想到了爱国、国民素质、公民意识……这些都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为人素质,就是够人字两撇。
有消息称,武汉封城了,小区炸锅了。说是小区有位业主得知封城消息后,连夜驾车 回杭,大约会在凌晨回到小区。
对此,业主们在微信中发生激烈争论,一方认为应该“将心比心”,如果是自己也会做出返回安全地带的决定。另一方则认为,在公共危急事件中,个人的诉求是“微不足道”的。每个人的身份首先是社会人,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最大化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不能将数千小区业主置于健康风险之中,拒绝他们进入小区。最后业委员会介入调停,要求返杭者居家医学观察,次日对其又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小区微信群才慢慢恢复平静。
类似事件会被人冠以“人人自危”或是“污名化鄂籍人员”的标签。但这段时间以来,各地釆取的严厉防控措施,如果剔除了严峻的疫情形势这个大背景,放在显微镜下来观察,确有“不合情”之处,我也为武汉或湖北同胞感到心痛。但在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做合成谬误,最早由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他认为“由于某一原因而对个体来说是正确的,便据此而认为对整体也是对的,这就导致合成推理的谬误。”换言之,就个体来说是对的东西,在整体上并不总是对的。这种观点在这场战“疫”中表现的尤其典型。
对于小区业主来说,拒绝来自湖北的业主进入小区,从维护个体安全来说是正确的。但“合成”为拒绝这位业主进入小区的决定却是错误的;对于这位湖北籍业主来说,连夜“逃离”湖北进入更安全的杭州,从个体来说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合成为是自己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却是极其谬误的。
每个人的权利都是有边界的,它需要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制衡。它们永远应该关在一个叫做“公民意识”的“笼子”里。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中,我们看到了某些公民意识的缺失和更多的公民意识的觉醒。
什么叫国民素质?国民素质就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为人素质;什么叫心系祖国?心系祖国就是为人的那颗最简单的良善之心。
具体来说,公民意识一是体现在公民直接或间接地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践行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的参与意识;二是体现在公民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自己是公民的身份,在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时,必须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克服自我利益的责任意识;三是公民必须依据明确的规则来协调自己的意志和行为,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和完全履行公民义务的法律意识。
灾难和死亡是人类最大的不速之客,不过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必将夺取这场战“疫”的全面胜利。但疫情过后,我想会迎来社会治理的进步。因为疫情让所有人知道,作为一个公民,所有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许多时候你就是社会,你就是全部。还是朋友在微信里说的好,这战“疫”不是儿戏,打赢了,天天都过年!打输了,这就是最后的春节!劝君别存盲目的自信和侥幸心理,也收起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场战“疫”没有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