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在闽赣边界能有一个这样古色古香的村镇真是邵武旅游的大幸,大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宗祠建筑、庙堂建筑和民居建筑让古镇充满文化的味道,张三丰、李纲等和平古镇人士都代表着民族精神的延续,名人辈出,历史厚重。最近看了很多古意悠悠的村镇,能在邵武的和平古镇找到我心中想要的那些沧桑岁月,真是感觉意义非凡。今天的和平古镇正在显示出大兴土木的冲动,核心区新建筑得到有效控制,大量老建筑的复建维护的正在大张旗鼓的进行中,旅游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示,未来闽北地区古镇风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和平古镇将更加彰显独特魅力。

1580111477792215.jpg

  和平古镇是汉民族经济文化南移过程中留下的珍贵见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汉民族文化从中原进入福建后融入当地闽越文化而长期形成的积淀和缩影。精美的建筑,精美的木雕,精美的砖雕,独具特色的闽北建筑构成和平古镇建筑的天际线,众多保留完好的宗祠、庙堂、城堡、谯楼、署衙、牌坊等都让这座古镇呈现古色古香的风貌,是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张三丰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创造了武当神功的辉煌,南宋名臣抗金主战派领袖李纲也是和平古镇人,由明末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题写匾额的聚奎塔至今巍然屹立。


  在和平古镇无时无处不感受到悠远的文脉,这里读书修身的气氛浓郁,从唐代开始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这里出了137名进士,闽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和平书院虽然呈现风烛残年的景象,但从规制从气势上还是能够体会到当年的盛状。和平书院始创于后唐,创始人黄峭山(871年-953年)。唐时,黄峭山之父从河南到邵武做官时,1580111490115647.jpg发现和平古镇水向西流,山川大势非同寻常,因此把家就安置在了和平古镇,其子黄峭山的飞黄腾达果真应证了和平古镇风水奇好的预测,漫步长满青苔的街巷,我们会看到通往和平书院的青石板路上,超有感觉,仿佛时光倒流,许多的和平学子就是通过这条路成就了功名伟业,如今和平书院的创始人黄峭山被众多黄氏族人奉为先祖,受到顶礼膜拜。


  和平古镇曾经的名字是禾坪,一个盛产稻米的富庶之地,也曾经长期是该地区的中心。和平县丞署是全国保留最完好的分县衙门,今天进入还能感受到衙门重地的威严,但已经融入闽越地区的平和儒雅之风。一座古镇里还存在着5座建筑精美气势宏伟的大夫第,黄氏大夫第、廖氏大夫第、李氏大夫第,都是和平镇文脉绵长,重视诗书耕读的重要物证。

1580111520302900.jpg

  因为地处闽赣交界处,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戏剧舞蹈、民俗文化遗存俯拾皆是,仅舞蹈种类就达70余种,主要有花鼓灯、七巧灯、踩高跷、刀花舞等,而尤为珍贵的是和平古镇保留下始于奴隶社会的傩舞,表演起来犹如梦幻,超越时空,充满驱鬼逐疫、祭祀祈福的神秘色彩,粗犷古朴,激烈诡谲,夸张传神,与河北武安固义傩戏(捉黄鬼)可谓南北双壁,是中国古代巫傩文化的活化石。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架空线缆对于木结构建筑奇多的和平古镇存在巨大火灾隐患,还有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不完美会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而显现,未雨绸缪就应该及早应对,另外,外围新建筑的大量出现,高度的缺少限制,还有众多亟待维护修复的老建筑都困扰着和平古镇旅游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如今新老建筑的互相穿插和互相影响,绝对困扰未来古镇旅游品质的提升,或许还会是败笔。游浆豆腐和米酒等作坊式旅游体验做得很好,其它土特产产品的融入与旅游捆绑促销也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