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赤岸村,水路和陆路都可抵达。
  九年前的一个深秋,我和一群摄友乘坐橘红色铁皮机动船,沿着清冽的泷江前往。冲船的小伙子立于船头,佝背的老伯稳坐船尾,我们蹲在船中间,手按快门拍摄美景。
  两岸,葱绿的古樟倒影在水面,淡紫色的荻花,这个秋日里最美的草本植物,时隐时现,组成一幅水波荡漾的秋景图,令人叹为观止。
  那一次,机动船划出的水波,如蒙太奇油画一般神秘而变幻。深吸一口气,草木的香味直冲鼻翼。快到岸边时,看到一排白墙灰瓦的老房子,老伯一边把铁锚抛到水底,一边大声说:“到了,到了,快下船。”只见岸上的人递来一根青竹竿,用力拽着竹子,才得以上岸。我开玩笑说,这赤岸村,莫非要打着赤脚才能上岸。
  这一次,我和三位知己走陆路前往,公路两旁晒着稻谷,我们又好像穿行在金色的海面上。
  赤岸村在江西省吉水县白沙镇泷江河下游10公里处的泷江南岸,古时候隶属于文昌乡管辖,全村皆姓陈。族谱上记载,赤岸村从德安“义门陈”迁徙过来。唐朝从事郎陈达礼,为赤岸义门陈开基祖。村落自唐开基以来,诞生了六位进士,其中有与文天祥同榜进士、后来又跟随文天祥起兵勤王的陈应乙。
  泱泱中华五千年,每一个姓氏家族,都有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和缔造历史的传奇人物,陈氏也不例外。祖先曾经的苦难和辉煌,一代代沿袭下来,绝对是奇迹。
  义门陈氏,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开基始祖陈旺于731年在此造业兴家,置田产,办书院,撰家规,立家范。方圆二十多公里的区域,建有旌表台、文昌阁、御书楼、议事厅、德星楼等。后来,义门陈遗址在明朝初年战乱时被毁。据史料记载,1062年,义门人口增至3900余人。为此,宋真宗赵恒赐联一副: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
  时光匆匆,曾经的辉煌虽说淹没在瓦砾间,但发黄的书页里的记载,依然掷字有声。
  一个“义”字,把“义门陈氏”推举为古代文明之典范。
  赤岸村有三大看点:祠堂、老街和古民居。
  赤岸村方圆一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原来有十余座祠堂,现仅存五座,古建筑三十余处。这个静谧的古村,不问岁月,不问红尘,兀自灿烂着,让我一直记挂。
  最有看头的是村里的总祠义门祠。
  义门祠又叫明·世本堂。门楣上,红底黑字的繁体字——义门,刚劲大气,红条石的门框上凸雕着一副楹联:千章乔木几看桃李之春,一派澄江无与水沤之变。长长的泷江流到赤岸村,刚好成了一个大写的M型,好像从水里托起的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有春暖花开,也有水沤涝灾。在这幅楹联中,透露出几分乐观和几分凝重。
  村里的老人讲,早年间,每逢“端午水”时节,泷江水位上涨,发洪水是寻常小事。有时,一家老小在房间里呼呼大睡,早上睁开眼,发现鞋子漂得不见踪影。顽皮的孩子,故意用小竹竿把大人的鞋子偷偷藏起来,或者把男人的鞋子和女人的鞋子,一样一只,故意用竹竿拨到一块“拉郎配”。炊烟袅袅中,大人的叫骂声,孩子的嬉笑声,如一钵米粥,醇香浓郁。                                 
  “义门陈”的典故早已誉满四海。相传,北宋初期,民间庄稼连年被蝗虫所食,几乎颗粒无收。正在人们哀怨诅咒的同时,他们发现,唯有陈氏的稻田,病虫不侵,五谷丰登,真是一件令人惊叹的奇怪事。
  此事传至朝廷,当朝皇上十分惊奇,曰:病虫不侵陈禾,乃陈氏忠义所感。
  还有一个典故可以佐证“义门陈”的忠义,即“一犬不至,百犬不食”。连家犬都如此忠义,更何况人呢!
  时任村主任陈义聪带着我们参观。他精干睿智,热情好客。在参观义门祠堂时,他掏出吊在皮带上的钥匙,小心拧开锁头,引领我们先从偏门进入,再打开祠堂正中间的大门。一问才知道,大门是没有门锁的,后面用粗大的门栓闩的。平时,为什么只能走旁门而不走中间的大门。陈义聪这样解释说,村里娶新娘子,花轿一定是从大门进,偏门出,意思是进来了,就成了赤岸村义门陈的人。老人过世了,棺木从偏门进,大门出,意思是人走如灯灭,魂魄也要离开村子,仙逝升天了。
  他饶有兴趣地说:“赤岸村虽然偏僻,可这里风景好,老祖宗也真会寻地方,春天,桃花、李花、油菜花依次开放,比明信片上的景色还漂亮。村子里的后生丫头们,考上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的还不少呢,我们这还有留学生呢。义门陈氏的后人,一定会把高风亮节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脑海里,开始勾勒赤岸村的春之图。我坚信,真正出彩的春天,永远在乡村。
  这个小小的版图,他讲得绘声绘色:每逢过年,村子里更热闹,家家户户都聚拢在义门祠堂里,条形桌上面,摆放着状元红、兰花根、冻米糖、猫耳朵等,你一言,我一语,讲着外面世界的精彩,讲着来年的打算,这样的“座谈会”最吸引人。
  陈主任又带我们到另外一个大祠堂,大祠堂前面有个院子,从大门到祭祀的贡台,有近二十米,真可谓是厅堂深深。祠堂的天井里,长着厚厚的苔藓,梁柱上有精美的木雕,贡台上有香炉,下面有一个巨大的青铜鼎,上面满是铭文。新燃的香火,给老祠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两旁“大跃进”时期的漫画,清晰可见:有大嫂在喂养肥肥的鸭子、猪、羊;有孩子在夸张地拔大大的青白菜;有一男一女,手举谷穗的丰收情景。为了增加拍摄的气氛和效果,陈主任在祠堂的角落里燃起了一把稻草,袅袅的烟雾升起在天井的上空,那亦真亦幻的感觉,更增添了小村的静寂。
  至今,我对小小的赤岸村有这么多祠堂,不得其解,本来就是人多地少,建这么多房祠或支祠,有点浪费耕地。可转念一想,估计他们靠着走出去经商或水运赚钱,叶落归根,用大把的钞票做宗祠、做书院、做房子,也是热爱家乡的一种表达。
  赤岸村的老街叫银铺街,当年的鹅卵石路也都破损不堪。顺着老店铺走,顺着墙角青青的苔藓走,顺着摇摆的小鸭子的脚印走,顺着满墙残留老标语走,眼睛总是会撞见新发现。
  “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字大,清晰,远远地就能直摄眼球。我的左旁,斑驳的墙面上,是一块模糊的“革命大批判专栏”,上面的字迹已经脱落得所剩无几。“白军弟兄不要给军阀当炮灰”、“创造铁的红军”等红色标语,用白石灰或红壤土书写在墙壁上,很清晰。
  远去的背景与现世的场景交汇的那一刻,思维停顿了。无需文字,无需言语,每一处,每一景,全都透着时光的韧性和厚重。
  老街的尽头,是一个长满青苔的古井,井沿上磨出了一道道深深勒痕。一位老爷爷左右抖动着井绳,然后,手快速往下放,接着,一下一下把水打上来。他的旁边,一位头扎蓝格子围巾、戴着花套袖的老婆婆正在洗洋姜,应该是他老伴,面对我们的照相机,老夫妻俩既不寻问,也不躲闪,心智淡定,神态静寂,让人不忍心打搅他们那细水长流的生活。
  心静自超然,山水有清音。有人说,生活在田园间的老人比生活在城里的老人,更简单更惬意。竹篱屋舍,柴门轻扣,喂养鸡鸭,他们在村子里过着庸常的日子,吃着当季的水果蔬菜,一年四季,把流年过得伏贴而安详,最后,又都在家谱里扎堆安息着,成为一串带着芳香的墨印。
  第一次来赤岸村时,我就被这里的古朴和幽静所吸引。在这里,安静素简,不是刻意而为,而是顺情顺理的生活方式。
  这一次,悠哉悠哉地亲近古村,就好像把自己“丢”在另一个朝代。这里的民居大多有大门楼,进入大门,才能一睹真面目。我们来到祠堂后面的一座老房子里,系着红围裙的大姐,热情地打开门,邀请我到竹沙发上落座。沙发旁边,放着圆圆的大南瓜和红薯,温暖的阳光,顺着天井斜射下来,其柔软的光束,植入人心,很是温馨。 
  最吸引我的是两个大大的木头窗户,外面是白色的边框,里面是红色构架,其图案像精心剪成的大窗花。黑色的木门上面,是红色的油漆涂成的大斗方,斗方上面有金粉题写的字:世事无私天地阔,心田有种子孙耕。这豁然而敞亮的对联,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的感觉,我连忙用笔记录下来。
  踩着鹅卵石巷道,我们又来到另一处民居:大门上挂着渔网,屋檐下放置着经年的陶罐,厅堂两旁是木质的墙壁,涂着黑漆,用金粉写的“朱子家训”清晰可见: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朱子家训”荟萃历代先贤家教的精华,突出立志、勉学、修身、处世、治家、孝悌等主题,它不仅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典籍,还是锤炼、提升自我的范本。我在别处也见过写着“朱子家训”的木格栅,多是模糊不清。在这里,用手指一点一点指着金字,大声诵读,别有滋味。
  一处民居,装着满屋子的智慧;一处民居,写满了前人对后人的殷切期盼。
  眼前的古建筑,因为有了文字而变得格外厚重,让我对此处刮目相看。在这个僻静偏远的江南水乡,往来古今,人事代谢,那尊重知识的仪式感,那仁义道德的高规格,让人敬佩。这,不就是赤岸村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嘛。
  “数点渔灯依古岸,木桥垂露滴梧桐。”我甚至在想,那一程江水里,多少学子的梦,在波光的涟漪中,升起又落下。
  这木构的堂屋,四合的院落,依然保留了唐宋的乡村风韵,一处处的民居,倚偎在青山绿水间,如世外桃源,让人遐想和敬仰。
  顺着竹篱笆,走到一处菜园里,戴着草帽的大哥正在摘扁豆,我眼睛端详着他用一块进士匾晾晒的南瓜干。他说:这块木板是发大水从泷江上游飘过来的,他捞上岸,用木板做了厨房的木门,这不,家里建了新房子,木门都“下岗”了,换上了铝合金门,就把木板拿来晒东西。
  也许,这无意留存的留存,是对进士匾最好的保护。
  也许,上面凹刻的文字,乡亲还认为不平整,不是合格的晒架呢。
  传统村落,每一处都凝结着祖先的心血和智慧。所幸的是,2017年,江西省住建厅公布的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里,赤岸村在册。近期,又听说,赤岸村按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将农业产业经营、农业观光旅游、古村落保护同步进行。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为古村落“撑好伞”,也是留存更多鲜活历史和文化脉络的最直接方式。但愿,下次再去赤岸村,依然能遇见那份宁静闲适和美好。
  悄悄地离开静寂的赤岸村,正如我悄悄地抵达。这梦中的江南小村,水绕山环中,莺飞燕舞处,流畅着清新而恬淡的气息。闭上双眼,深呼吸,空气中有淡淡的草木味,再细品,能感觉到一股超世脱俗的味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