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农村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给下一代留下一些值钱或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我们的父辈留下的是,一个头号的大泥盆,就算是我们的“传家宝”吧。

  这个泥盆又大又厚也很重,一个人拿都费劲,盆沿还不知谁不小心碰掉了一个豁,看上去更加难看,放在哪还站地方也碍事。我结婚进门后,总看它不顺眼,几次都想扔掉,丈夫不让,婆婆更不让,说她是宝贝。这个泥盆跟他们几十年了,是当年用一斗粮食换的,价格不菲。他们家人口多,夏天用它 捞高粱米水饭,两三天都不酸不馊不变质,每到腊月用它淘米,发面,蒸粘豆包,味道纯正可口 ……这么说这个大泥盆是个好东西,那就留着它。

  如今,这个泥盆跟随我也二十多年了,平时不用放在闲屋仓库里。每到冬天或年底淘米,发面,蒸粘豆包用。昨天我又把它拿出来,蒸了两锅黄橙橙的粘豆包,敞开锅盖散发着一股泥土升华的醇香,还有黄米面特有的味道好闻极了,看着热气腾腾的粘豆包,我思绪起伏,难怪婆婆和丈夫这么不舍,难怪豆包的味道如此纯正。婆婆那么大年纪还吃两个,连声说我做豆包好吃,其实我心里明白不是我手艺有多好,是那个大泥盆的作用功不可没。

  用它蒸的粘豆包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它的原料是泥土和水烧制而成的,有泥土的芬芳,水的洁净,火的炽热,经过泥瓦工匠千百次冶炼成就的精品,是原生态无污染的,是泥和水的精华!是泥瓦工汗水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在贫困时期使用的家具啊!

  现在,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用具大多都是电器化,使用的大大小小的餐具都是不锈钢或塑料制品,做出的饭菜总是缺少原有的香味。还是古老的东西,保留了一种原生态的味道,日久弥新。

  每年蒸豆包的过程,是我对过去岁月的一次回顾,回望过去,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如今,百姓的生活天天都像过年,家家户户蒸粘豆包,是一种传统风俗,总觉得蒸豆包或年糕,才有十足年味。

  我们农民离不开土地,离不开泥土,农民的身上永远有抖落不掉的泥土气息,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生活水平如何提高,土地永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与泥土有关的东西都是宝贝 !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