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井冈山人,在我十年的人生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在挑粮小道上。

  记得我第一次去挑粮小道时,我还是一个三四岁小孩,更前面的我也不记得了,我站在源头村的挑粮小道的起点,那崎岖不平的山路;那无尽头的山路,那一块块突兀的石头……看着,我便不想爬了。但我最后还是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坚持了下来,具体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

  今年九月的一天,应邀参加江西电视台少儿频道“少年演说家”特辑拍摄,我又一次踏上了挑粮小道,这一次,我是带着不一样任务来的,其实七年来,我无数次来到这里,都是带着义务讲解的任务来的,这次非同寻常!

  挑粮小道是井冈山近年来新开发的的一条徒步体验式线路。这条山路原是1928年红军从原宁冈的龙市、茅坪、大陇一带挑粮上山路线中的一小段,位于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小道的起点为山下大陇镇源头村,终点为山上黄洋界哨口,全长3100多米,山上海拔1000多米,垂直高差约400余米,甚是陡峭。路为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当年42岁的朱德和35岁的毛泽东在公务繁忙的情况下,毅然拿起扁担,带领红军指战员肩挑背驮地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红军的给养问题。支撑了割据井冈山工农武装的革命斗争。大家耳熟能详的“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小道上。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龙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

  1928年11月中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了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3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两只箩筐每次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用一面绿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的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而我们一共四个小伙伴的任务就是带着50斤的大米,挑上黄洋界。为了体验朱德军长“三星未落”就去挑粮的感觉,我们半夜两点就从茨坪的酒店出发了,因为通往大陇的公路山体塌方不通,我们在三点多钟从黄洋界哨口沿着挑粮小道下行,此时,依稀可以看清楚脚下的路,山中的露水很重,有一层薄雾,台阶上有点湿滑,所幸我穿的是一双草鞋,我走在最前面,后面的三个小伙伴穿的是运动鞋,都崴了脚。

  好不容易,我们到了源头村,此时天还是黑的,但山脚下已经没有雾了,导演一开始让我们四个人挑30斤大米,并告诉我们在挑粮小道有“补给站”,在那里可以继续补充大米,我挑了七斤大米,因为我们平时没有挑过重担,更别说挑重担爬山了。出发前,我看到路边有一灰白色水泥桩写着“3100米”,这是倒计里程碑,路上每隔100米都立了一个这样的里程碑,随着里程数的减少,意味着离胜利渐近。

  我们四个小伙伴虽然挑着担子走起来不是很协调,开始一小段路也不觉得累,但是,脚步随着走过的台阶越来越多,也开始沉重起来,肩膀也有点疼了,可是想起朱德军长挑着一担谷子,走在比我们现在走的挑粮小道不知道难走多少的小道上,我想这一点困难都克服不了吗?就这样,我第二个来到今天的第一个补给站,在这里导演给我们准备了一些题目,要看看你对井冈山了解多少,身为一个井冈山人,对于这些当然是小问题了!可队员们不是井冈山人,于是我们就开始互相帮助,结果因为四个小伙伴之间的内耗,最后我们四个人一共补充到了四斤大米,但我一个人就补充了两斤半。

  我挑着担子继续前进,脚下山路越来越难走,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沉重,因为规定我们必须在一个小时走完这段“挑粮小道”,所以,我们中途也不敢停下来休息片刻,但当我们好不容易来到最后一个补给站的时候,却告诉我们没有大米,只有干粮,我们想装多少就装多少,可是两斤干粮才能换到一斤大米,我的小箩筐里一下子增加了十几斤的干粮,二十多斤的担子,对于我们以前从未挑过的人来说,我们背着超负荷的物质出发了。

  沿着挑粮小道继续前行,才走了200米左右,就有人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坐在路边休息。不一会儿,四个人的队伍就拉开了距离,有的人一路领先,与后面的人越拉越远,我还是挑着担子走在第二,后面的两个人则是走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并不断的喝水,补充体能。四个人的队伍拉成了一条长线,或快或慢,向山上攀登。

  挑粮小道崎岖、陡峭、狭窄、弯曲,但却昭示了一种精神,我挑着越来越沉重的担子,走在挑粮小道上,脚下仿佛依旧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脚板的余温,仿佛跨越了时空,感受着当年红军的革命热情,耳边也仿佛响起90多年前的歌谣: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我们每个人都被汗水湿透了衣服、喘着粗气,有的人已经很疲惫,但大家都咬牙坚持前行,凭着顽强的意志艰难向终点迈进。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小时,时间所剩无几了。

  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了,还有人没上来,此时,天色渐亮,我们四个人背着五十斤的粮食还觉得艰难,而当年的红军战士可是挑着稻谷上山的,真难以想象,在当年缺衣少食的年代,身体普遍瘦弱的红军战士是凭着怎样一种意志把几十万斤粮食挑上井冈山的。

  挑粮小道上的雾又越来越浓了,我知道快到目的地了,我回头对后面的伙伴喊道:“加油!胜利就在前方!我们快到顶点了!”

  登上黄洋界哨口,这里大雾弥漫,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震天的呐喊声,但挑粮小道,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当年军民齐心协力。想象着1928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的壮烈场景,我们感慨不已,没有当年的井冈山、没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和牺牲,哪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让我不禁想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于是,我开始唱了起来!

  黄洋界保卫战、朱毛带领红军战士挑粮上山等革命史实集中体现在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井冈山精神上,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先烈们特别是当时的领导者不可能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闹革命,星星之火也不可能形成燎原之势。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革命先辈们不会带头去挑粮,红军队伍将难于在井冈山上生存,更谈不上壮大革命力量。没有群众的支持,黄洋界保卫战难以取胜,黄洋界难以守住,井冈山难以守住,中国革命的也难以取得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进行了新的诠释,就是“坚定信念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这二十八个字,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和生命力也体现在近几年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

  这一次挑粮行动,我们四个小伙伴都摔倒过,有些人还不止摔了一跤,我虽然只摔了一跤,当时脚底打滑,摔了个狗啃泥,双膝磕在坚硬的台阶上,但我还是保持住了肩上的担子没有掉下来,双膝磕破出血了,让我们深刻的体会了红军战士挑粮的艰辛。

  这次“少年演说家”特辑拍摄,让我在学习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在新的征程上迎风破浪、砥砺前行。这次,自己收获更多的友谊,更多知识,我们要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朱毛带领红军战士挑粮上山所昭示的井冈山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那就是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凝聚各方力量,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努力实现之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作者简介:“井冈山上小红军”余梓洋。

  2019年3月12日揭晓的井冈山首届“井冈好人”榜上,井冈山革命烈士后代,被称着“井冈山上小红军”的余梓洋再次榜上有名。

  此前,她刚刚获得“第四届江西最美少先队员”称号,为吉安市唯一入选者。2018年江西省四季度“新时代好少年”。2016年7岁的她,在江西省电视台举办的“少年演说家”比赛中,成功挺进全省18强,并获最佳人“人气王称号”等。

  余梓洋是井冈山小学五(5)班学生,是革命先烈、中共第一届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原宁冈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谢桂标烈士的第四代红色传人;是井冈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毛秉华的关门弟子;“小红军宣讲团”团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红领巾义务讲解员。

  多年来,余梓洋在爸爸妈妈和外公外婆的言传身教下,坚定了永远做红军传人、做井冈山精神宣讲者的信念。因常年穿着红军服在各景点义务讲解、宣讲,而被无数的游客称着“井冈山上小红军”、“井冈山上小百灵”。

  今年九岁的余梓洋,以一个新时代井冈儿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义务宣讲多年。在父母的陪同下,每逢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她都来到茨坪旧址群、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小井红军烈士墓、黄洋界保卫战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义务解说各景点的红色故事,宣传井冈山精神。特别是每年小井红军烈士殉难日、清明、冬至,以及七一、十一、八一、黄洋界保卫战纪念日等特殊节日,雷打不动,每天一大早从新城区家中出发来到茨坪,以送上鲜花和义务讲解等多种形式祭奠先辈英灵。有时一天要往返数个景点,为数以千计的游客、学员讲解井冈山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饿了吃个面包,困了打个盹。每到一个红色景点,她都饱含激情、声情并茂地演绎红色历史,讲解红色故事。每为一批游客、学员讲解一次,都能激起他们的强烈共鸣,唏嘘不已,抽泣不断,曾有一批湖南的老党员游客在小井烈士墓听完她的讲解后,当场痛哭失声,集体跪拜在烈士墓前。

  学校的红色长廊、火车上、社区里都能看见余梓洋义务宣讲的身影。为了更好地做好义务讲解,从二年级开始,余梓洋阅读了大量的关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书籍,拜访、请教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刘宇祥、井冈山大学刘晓鑫、陈钢,吉安市作协主席曾绯龙等专家,并拜“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毛秉华老人为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年红军艰苦奋战的场景,她不仅跟着家人走遍了井冈山的各个角落,徒步穿越了新老七溪岭,还跟随父母重走当年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路线。从三年级开始,余梓洋就已经有《红色梦想》《崇高的大爱》《中国梦,我的梦》等20多篇文章在《小学教学研究》《井冈山报》《吉安晚报》等不同报刊杂志上发表。 县市级各种红色演讲和讲故事等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2017年在吉安市“摇钱树 家有井冈蜜柚”征文大赛中,她和妈妈共同创作的《我为井冈蜜柚代言》获得一等奖。成为井冈山脱贫攻坚代表性产品“井冈蜜柚”的形象代言人。她创作的儿歌《咏虹》参加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歌声伴着我成长”第五批全国新创少儿歌曲征集活动,被国家公共文化云力推。

  2019年3月8日作为江西小记者代表,前往北京两会现场采访。在会场她以主人翁态度和强烈地责任感使命感,把自己的家乡——井冈山,这座在她心中精神海拨最最高的山,在会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全国小记者和代表们的面前。在整个会场脱颖而出,继而成为其它省市代表团的采访对象。

  2019年5月28日,参加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主办的“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我是小小追梦人”各族少年手拉手交流体验活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