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硇村,整个村庄像一座迷宫,又像一本历史的教科书

       走进太行川寨王硇,与北方的村落完全不同,这座明清古寨能告诉点什么?

  山沟里有风,山沟里有雨、山沟有树,山沟里有河,山沟里的天,永远那样蓝。山沟里的居民,有许多许多代。

  走在王硇村红石板铺成的小路,眼前曲折幽静的小巷,把我引进了《山谷里的居民》那首歌的意境。那流畅的曲调和质朴的歌词,不由自主的从我心底流出。在这个石头铸成的古寨里,音乐似乎最能诠释生活最本质的清香。

  那首歌的最后一句是,山谷里的居民祖祖辈辈不离开。《山谷里的居民》,既给了我们一种寄托和思念,又给了人们的一种期待和幻想。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的自然村被人们遗弃。在王硇村我看到了另一种希望,因为乡村旅游带来的希望。

IMG_20180606_094714.jpg

  发展乡村旅游是最有价值的传承,尤其是那些有特色有故事的地方。在王硇村,我看到一辆大巴车上写着“太行山寨王硇村画家写生接送专车”,看到景区入口处一个硕大的停车场,在太行山的深山区,能有这样的气魄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王硇村地处河北省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全村有300余户,村民都姓王。在山间公路上是看不到王硇村的。进入景区大门口,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一路爬行,路到尽头,王硇村就到了。这里四面环山。地形隐蔽,山上长有茂密的森林,村落隐蔽山洼之间。

  游客中心就在村口,我们在这里请了导游。说实话,在这些古村落里游走一定要请导游,这里简直是一个迷宫,如果导游不带你,你会迷失方向,也会拉下重要的参观点。当然,导游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王硇村故事起始于明永乐6年。那是北京修建紫禁城的第二年。准备迁都北上的朱棣,派祖籍四川成都府两岗村的镇京总兵王得才,护卫一批贡品运往皇宫。王得才领命后,带领人马风餐露宿、昼夜兼程。不料想,一路北行刚进入邯郸的黄粱梦,一群响马将他们团团围住。尽管王得才带领兵士,拼尽全力,无奈寡不敌众,皇家贡品被劫匪抢劫一空。

  丢失皇纲,灭门九族,为躲避官府追查,他才带领家人逃到太行山里。最初在邢台周边尚贤、正招一带定居,因这些村紧邻官道,容易被发现,后来才迁到远离城镇的山区定居,至今已24代。

  王硇村都姓王,都是王得才后人。一家一姓,守护和发展着祖先留下的祖产,延续着先人们留下的淳朴民风,用600年的时光,向来到这里的人们诉说着传承的力量。

  王硇村以古石楼群闻名,又因王得才本是四川人,所以王硇石屋建筑的特点就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特点,它不同于太行山里就地取材的石头房子,石板顶,北方少雨,多平顶,而且房顶上要晒庄稼。而王硇村则是使用了石头墙、瓦顶的尖顶建筑格式。

IMG_20180606_111214_2.jpg

  现在王硇村,整个村庄像一座迷宫,又像一本历史的教科书。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依次排列,脉络清晰,但大部分建于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多变、内忧外患的特殊时代,也因此,防御功能就明显的反映在王硇村的建筑上。

  整个村落,没有一条笔直的街道,为的是和来犯者周旋,利用有利地势来狙击进犯者;每个窗户都有根石柱在顶着,而且里边还有两扇小门,这也是为了防盗,防止贼人入内;每座石楼都有相通之处,院院相连,户户相通,逢岔路口的石楼上都有耳房,具有瞭望功能,可以随时传递信息,整个村庄俨然是一座攻防兼备没有城墙的城堡。

  王硇村里条条小路通村外,没有死胡同,家家户户有暗道,且暗道相连,以备战时之需。 尽管地处僻野、少有人光顾,但王硇村也没有放松一丝一毫的警觉。

  最引人注目的是到处可见的东南缺建筑,每一排石楼,不是左右对齐成一排,而是自前向后均闪去东南角一块,错落而建,这是为了遵循"有钱难买东南缺"的习俗,也是在把好的风水留给乡邻。

  虽然远离人群,沉寂深山,但是王硇人还是坚持着文化的传承。走在幽深的巷子里,仔细观察这一座座建筑,从它的选址,细节上观察都可以看到先人的匠心独具。石碾、石磨、门当、户对处处显示着厚重的历史人文。精工细作的牙板,忠良贤义的彩绘,无一不折射出王氏一族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

IMG_20180606_111150.jpg

  王硇村这种易守难攻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建筑格式,也赋予了其特殊时期的特殊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它曾是沙河县抗日政府所在地,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德生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村里至今还保存有抗日县政府、抗日独立营、抗日高小等旧址。这也成为王硇人的自豪和骄傲。

  王硇村的建筑是古老的,王硇村的民风是淳朴的,而王硇村的风景也是美丽的。环村的红枫山、官印山、笔架山姿态各异,不同季节会变换不同的风采。矗立在村口的禁伐林木的清光绪年间的告示碑,村民们奉若神灵。因此,围绕在王硇村的三座山一直绿荫葱茏,尤其是到晚秋时节,枫叶正红,万山红遍,美不胜收。

  值得庆幸的是,这里的建筑没有“与时俱进”,而是保留下了明清时的原始。值得人们钦佩的是这支来自四川的王氏家族,坚守着自己的传承。今天,让这些沉寂了数百年的古老建筑,终于有机会走向世界,走向更远的未来。

(摄影:柴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