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数不清的寺院,但是以树木的名字来命名的寺院,大概要数柏林禅寺最为有名气了。千年古柏护佑了千年古刹,不管历史上有多少荣辱兴衰,人聚人散,但是那些古树总是最忠实的守护者。
    我的老娘家是赵县东关,和柏林禅寺只是近在咫尺。小的时候一放假就会到老娘家去玩。那个时候能去玩的地方不多,我们经常在那里的破旧的砖堆里玩“中国打日本”,捉迷藏,那里留下我童年美好的记忆。
    那时的柏林禅寺是一片破败的景象,十几颗老柏树和一座孤苦伶仃的砖塔,在临街的一片废墟上显得十分萧条。1966年邢台地震把砖塔的塔尖还给震歪了,老人们告诉千万不要到塔底下玩,以免掉下来东西砸破头。
    上个世纪90年代,我过去的一个同事做了居士,他给我们讲起赵县柏林禅寺故事。在我的脑子里绝没有想到这里会变成名震四海的佛家禅院。
    柏林禅寺位于赵州城内,素有“古佛道场”、“畿内名刹”之称,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它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今天的柏林寺,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规模重建,院内真际禅师塔、普光明殿、观音殿、指月楼、万佛楼等群体建筑,在古柏的掩映下更显得气势恢宏,,古柏森郁,佛殿林立,香客云集,游人如织。
    柏林禅寺沿中轴线共分布有五进殿宇,分别为山门韦陀殿、普光明殿、观音殿、无门关(禅堂)、万佛楼。
    柏林禅寺寺院山门,又称三门,对应佛教教义: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楹联曰“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韦陀殿匾额“镇我山门”,供奉韦陀菩萨,为佛教中守护寺院护法菩萨。山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株千年古柏,成为柏林寺的护佑神。
    柏林寺塔又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赵州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为砖木结构的密檐式塔,平面呈八角形,七级。举高39.5米,坐落在高达2.5米的方形台基上。台基分上下两层,下层石砌、上层砖砌。塔的下部为砖制须弥座。此塔为元朝皇帝纪念唐末禅宗巨匠从谂禅师所建。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重修。
    普光明殿位于柏林禅寺北方,供奉有重达十吨的汉白玉贴金本师释迦牟尼佛像。殿前殿后均竖有历朝方碑金石。
    明海大和尚曾经写道:柏林寺的黄昏象一杯温润爽口的茶,最是宜人。
    游客散尽,地面早已被勤快的修行人打扫干净。上面歇足几只觅食的鸽子或麻雀,无所畏惧悠闲自得。站在普光明殿前的拜台上,中间宽阔的甬道奔放而至。环顾左右,有时竟然寂无一人,间或能听到赵州塔上风铃的叮当,这铃声也是从容不迫的,象气定神闲的高僧大德,把言简意赅的开示传达给那一片驻足恭听的柏树林。那些苍老的古柏已经倾听几百年,上千年了,他们心领神会,进入化境,而那些年轻的后来者偶尔会摇头晃脑,若有所悟,若无所悟。这时你也不得不停下脚步加入这听法的行列了……。
    两侧另分布有赵州塔塔院、护法殿及钟鼓楼、福慧堂、愿海堂、指月楼、会贤楼、祖师殿、伽蓝殿、方丈寮、问禅寮、云水楼、茶香楼、香积楼、文殊阁、普贤阁、古佛庵、归云庵、珍旭楼(河北省佛学院教学楼)等殿堂。

钟鼓楼位于普光明殿左前方,与赵州塔东西相望。层钟楼供奉地藏王菩萨 ,三层鼓楼,供奉药师琉璃光如来。柏林禅寺平日早4:30敲钟后敲鼓,晚21:00敲鼓后敲钟,无有间断。

柏林禅寺的钟鼓楼别具一格,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这里供奉的是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这是一尊暗财神,守财护财不失财。二楼是钟楼,供奉着地藏菩萨铜像,那口铸满经文的铜钟高1.8米,重达二吨,悬在特制的钟架上,僧人撞钟前,必先默诵贴在窗子上的钟偈,再一边撞洪钟,一边吟宝偈,使洪钟起到警世醒人、祛除烦恼的作用。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
    穿过普光明殿两侧走廊,就是观音殿。观音殿上层为藏经楼,藏奉有珍本大藏经。下层为观音殿,中间供奉一尊由柏林禅寺一株枯掉的千年古柏树干雕作并贴金的观世音菩萨圣像。观音殿两侧分别为指月楼(会客之地)和会贤楼(客堂:接待外来僧俗众、客人和处理日常事务之处)。
    万佛楼于二〇〇三年农历八月初十日落成开光。万佛楼通高三十七米,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4.8米,系五方五佛。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十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2009年,一层东西两侧又分别供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像各九百尊,合计三千六百尊。
    著名的“无”字公案。院内为僧人禅坐修行之处,不对外开放。两侧为方丈和问禅寮。无门关前树立着柏林禅寺几方金石碑刻,如唐代天宝年间的供养石经碑、元代三道圣旨碑等。
    柏林寺的名气源于高僧大德们的名气。
    从谂禅师,晚唐时禅宗巨匠,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归云志宣,法传临济正宗,柏林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现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
    鲁云行兴禅师,宗门大德,柏林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的大师。幼年出家,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弘法传禅达40年,人称“赵州古佛”。
    净慧长老,柏林禅寺前任住持,法号妙宗,中国佛协理事、中国佛协常务理事、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协副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于2013年4月20日上午圆寂。
    现在的住持明海大和尚,1968年生,曹洞宗第四十九代法脉传承,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学院院长等职。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届、十一届河北省政协常委,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柏林禅寺在赵县城内,赵县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其中,赵州桥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孔敞肩石拱桥,被誉为“世界桥梁鼻祖”和“天下第一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永通桥与赵州桥并称“姊妹桥”,有异曲同工之妙。
    陀罗尼经幢被誉为“华夏第一塔”,是国家重点文物。陀罗尼经幢,位于赵县城内安济大街与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因幢体刻有一部完整的陀罗尼经文,又称“陀罗尼经幢”。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石塔”。赵县古称赵州,其标准称谓应为“赵州陀罗尼经幢”。
   说实话有点名气的寺院就收门票,可是柏林寺从1988年5月12日,作为宗教场所开放重新开放以来,从来不收门票。他们把传经布道最为自己的崇高职责,融入社会、和谐社会、奉献社会、净化社会,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赢得了信众和四海百姓的尊重和崇拜。
    过年过节,有朋友自远方来,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带他们来柏林寺参拜,这几乎成了我们这里人的一个习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