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戈壁绿影的非虚构小说《大漠航天人》已被众多光环笼罩:2018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北京市新闻出版局2019年推荐的优秀网络作品;铁血网“2018现实题材”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入选文学好书榜2019年9月榜单和2019年10月文艺联合书单等,但我依然选择用挑剔的眼光走进她,不为别的,只想证明她有没有孵化影视剧的实力?

银河悦读中文网的“师爷”邵魁老师认为,航天事业,由于它的特殊性,常年以来一直是“绝密”的事业,对外,只报道试验成功的成果,而“内部”细节从来不予报道。所以长时期以来人们对其的神秘感与日俱增。《大漠航天人》如此详尽地描写航天人的事业和生活,为人们揭开了航天事业的神秘面纱。所以我们可以说,从某种意义来说,这部小说填补了航天文学的空白,开启了航天文学的先河。使读者形象地了解了航天基地创业、改革和转型的整个过程。 

银河悦读中文网实力派写手张立民评价,真实是作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通观《大漠航天人》全书,既有生活真实也有艺术真实,既有东风小环境真实也有社会大环境真实。三年特殊时期、十年文革、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情况,都没有回避,实事求是地加以书写。书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性格都带有那些时代的明显印记,既不拔高也不掩饰,原汁原味,真实可信。他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坚持把强军爱国之心化为实际行动,自觉地牺牲奉献。每当东风基地点燃红色火焰,有火箭射向苍穹,有飞船升入太空,那是他们最欢乐、最辉煌、最荣耀的时候。      

他们二人都是银河悦读网的实力派作家,他们的认可很有说服力,但毕竟是从非虚构小说的角度论述,而我所要考证的,却是《大漠航天人》是否具有搬上电视荧屏的可能性?因为我知道,从小说到电视剧,并不存在天然的对接和转换关系。 

令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是,刚看到第二章“奋战风沙 组建靶场”,我就不幸“沦陷”在一种无法释然的悲伤、悲恸、悲怆中,巨大的压抑感从书中溢出,瞬间塞满周遭空气,一时间让我感到呼吸不畅——

地窝子塌陷了,一阵狂风将地窝子的屋顶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孔文惊恐地大叫:“老鼠洞真的要塌了,赶紧逃命吧......”

送饭的小战士追赶被大风吹跑的咸菜坛子,好不容易抱住了一只坛子,却被另一只飞过来的坛子击中了头部。他抱着坛子摔倒在地上,脑袋成了血葫芦...... 

一位女技术员因追赶图纸被狂风吹跑,风中的她如同一片树叶在风中翻滚、飘落,终于抓住了图纸。她抱着图纸与狂风抗争,被一丛骆驼刺给挡住,她死死的抱住那卷图纸,喘息、挣扎、抽搐...... 

女技术员和小战士壮烈牺牲了,令潘大海悲痛万分。他原以为烈士和英雄只能在战场上产生,今天,他亲眼看到了在狂风里奋战的战友,看到他们用生命抢回的图纸和咸菜,他认定他们的行为是英雄的行为,可是,他们会有烈士和英雄的称谓吗? 

几分钟前还是鲜活的生命,一场罕见的狂风之后,女技术员和小战士就与战友们阴阳两隔,可他们并没有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是英雄吗?他们的行为是壮举吗?他们能得到烈士待遇的抚恤吗?连作者也未能给我们肯定的回答。

1577553590732056.jpg这是怎样的一种恶劣环境?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剧啊?为何非要把发射基地建在这儿?......本以为接下来就是追悼会的描写,一场必不可少的哀悼和催人泪下的送别,将重新点燃开拓者们的英雄气概。然而,没有?没有!!!作者很快“转场”了,仿佛刚刚被狂风夺走性命的两位战士只是两片不起眼的落叶?作者似乎太“冷血”了!硬撑着泪眼,我没有放弃阅读,希望看到“回暖”的情节,然而,作者让我失望了——

紧接着是大胡子营长的因公殉职。潘大海跪在胡营长的坟茔前苦苦问自己:“如果大胡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一定是英雄,现在他活活累死在了铁路工地上,还能算是英雄吗?他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多少年以后还会有人记得他吗?”作者一声声的追问,再一次让我心如刀绞。 

再接着是因为营养不良患了夜盲症的马小柱,他“不想成为部队的负担和麻烦”,悄然离开部队。后来有人发现他在兰州做了“乞丐”,“穿着破旧的军装坐着路旁吹口琴,吹的都是军歌,他的面前放着军用茶缸,来往的人们往茶缸里扔零钱......”读到这儿,心开始滴血。

最无法接受的是潘志军的死。 

潘志军,第二代航天人,他是这部小说中我认为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他从惹祸不止的“猴崽子”成长为血性十足的合格军人,既有铁骨柔情,又有侠肝义胆,爱憎分明,个性鲜明,他是最有希望从离休父亲潘大海手中接过航天事业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代航天人的领军者,但令人无比遗憾的是,他那样蓬勃的生命却被癌魔夺走了! 

当一辈子宁折不弯的老军人潘大海跪倒在的儿子遗体前哭着说:“孩子,爸是爱你的呀!儿子呀,现在我再怎么说我喜欢你,你都听不见了呀!儿子呀,你出生的时候,我不在你身边,你走的时候,我还不在你的身边!我算是个什么父亲啊!我对不起你呀!”我的心缩成一团,眼泪扑簌簌落下。

我不明白,为什么作者不让潘志军活下去,前面牺牲了那么多的烈士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大漠航天人所处的惨烈境遇吗?为什么一定要把航天工作者都写成“苦行僧”?为什么非要用那么悲凉的牺牲来诠释航天官兵的奉献?甚至,没有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完美恋爱……作者似乎太残忍了!

《大漠航天人》满目悲怆的基调,或许并不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忍不住拨通了作者戈壁绿影的电话,和盘托出我的观点,语气里有了质问的因子。她没有反驳我,只是轻声柔气的反问我一句,“你也看哭了,是吗?”没等我回答,她接着说,“我写的时候,也常常泪流满面,但它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大漠深处,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因为那里实在是太艰苦太孤寂了!” 半信半疑,我把小说放到一边,开始从网上查找有关东风航天城的资料—— 

于是知道,“东风航天城”也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及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应用卫星、载人飞船和火箭导弹的主要基地。最初创业的领导人给他起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导弹试验靶场。也就是说,它既不是制造“两弹一星”的研制基地,也不是宇航员的训练基地,它的任务可以浓缩为两个字:发射。自1958年10月20日成立以来,东风航天城先后执行110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将145颗卫星、11艘飞船、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于是知道,我国为什么要搞“两弹一星”?近代中国积弱积贫,由于没有强大的国防,成了任人撕咬的肥肉,要是新中国成为谁也啃不动的硬核桃,真正站得住、不受人欺负,就要有尖端武器。毛泽东主席早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就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于是知道,研制导弹、原子弹,要建立大型的试验基地。基地需要装备大量技术复杂、精密度要求很高的仪器设备。由于试验这两种武器的特殊要求,试验基地又必须建在没有人烟或人烟极为稀少的大漠戈壁地区。因此,建设试验基地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亚于研制“两弹”。大漠航天人干着最先进、最尖端的事业,却生活工作在最荒凉最艰苦的环境里。

于是知道,“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 

直到2019年11月24日我看了央视一套《故事里的中国·横空出世》,我才完完全全相信,小说《大漠航天人》的确是东风航天城第一代开拓者真实工作、生活和情感的写照。 

在《横空出世》这集节目中,一个真实的故事狠狠刺痛了我:航天人的孩子生下来看到的只有戈壁沙漠,每天兜里放的只有满满的石子,玩的也是石头,从没见过游泳池。有了电视后,他们才知道原来人是可以游泳的。一次大雨后,一个废弃鱼塘积满了一米来深的水,一群男孩子脱了衣裳在里面“游泳”,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不幸淹死了。他的妈妈抱着早已没有生命迹象的他,眼泪哭干了,她沙哑着嗓子不停念叨,小明,你天天喊着吃饼干,妈妈没有给你买;你想去动物园,妈妈没机会带你去;你想要玩具,妈妈也没给你买......孩子下葬的时候,成百上千人都去了。当晚,所有超市的饼干、孩子玩具都卖光了。很多人哭着说,我们怎么那么对不住我们的孩子呢......基地的孩子就是年龄最小的创业者啊!听了这个故事,主持人董卿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泪水,现场很多人都哭了,电视机前的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记得在《大漠航天人》中,潘大海与潘志军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潘大海:这儿可比内地艰苦啊。”
       潘志军: “爸,你说得对,这个地方的艰苦和寂寞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但这个地方的伟大和光荣也是旁人无法想象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选择光荣,就不怕艰苦。”

潘大海我支持你回来。

1577553775758263.jpg在父子俩的对话中,潘志军用两个“无法想象”清晰表达了大漠航天人所处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昭示了大漠人以苦为乐的大无畏选择。他的话醍醐灌顶一般,给我这样的“旁人”以一记猛击,令我清醒:是啊,想我之前只是用“剧情、桥段、故事是否好看”这种狭隘的目光去审视《大漠航天人》,用城里人谈恋爱的模式来要求大漠航天人,本身就与大漠深处的奋斗者拉开了距离,又怎么可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更遑论触碰他们的精神境界了。

立场变了,态度变了,观点也随之改变,重新审视《大漠航天人》,我有了新的发现:大漠航天人虽身处“封闭”“荒凉”的不毛之地,可他们的内心却充溢着“旁人”无法拥有的一种至高无上:

      “这个地方是不咋的,可就是这个地方却是国家极为重要的靶场,目前我们国家只有这样一个靶场。”

“全军那么多的军人,只有我们这些人能参加导弹试验,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党中央和毛主席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我们,这是我们的福气!”

“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目前只有这一个导弹试验基地,国家有那么多的人,只有我们这些人在发射试验导弹,你说党有多信任我们呀,就冲这一点,我们遭多大的罪都值了。”

 这些话听上去并不那么高大上,落在地上却如雷炸响,实实在在体现了大漠航天人发自肺腑的光荣与骄傲。 

再来看大漠航天人的群像:潘大海的军人气魄加火爆脾气,一不打仗就找不到北的劲儿,很有点《亮剑》中李云龙的风格,但又多了尖端攻关技术的狠劲;罗恩泽的知书达理和儒将风度,与潘大海形成了鲜明反差与互补,有几场对手戏甚是漂亮;潘志军古灵精怪,敢爱敢恨,他的成长过程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自由大胆不时闯祸的马小军的影子,更多了成熟军人的果敢和坚毅;潘大海妻子金小妹为爱“私奔”的“死心塌地”和“委屈求全”,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烈士遗孤潘志兵的隐忍与克制;罗梦月的痴情与大度......多方位呈现了航天人丰富饱满的生活、事业、情感和精神境界,尤其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奉献精神。

再来听大漠航天人的故事:从朝鲜战场上抱着机关枪打飞机,“血淋淋的潘大海”看着被美军敌机“炸得七零八落的战士肢体”在心底呼喊:“我亲爱的祖国啊,请你赶紧造出能打飞机的好武器吧”,到撤出朝鲜战场“隐身”大漠深处建“靶场”“才知道导弹能远程打飞机”;从自掏腰包买来烧鸡和二锅头连带卖掉大胡子营长的手表“孝敬”苏联教官,玩命掌握“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到苏联撤走专家成功发射“争气弹”;从“七勇士”置生死于度外的壮举到“火炬人”喜子的壮烈牺牲;从东风烈士陵园成为元帅到士兵的永久“宿营地”,到烈士斯小川儿子在父亲墓碑前宣誓立志......一个个感人的大事件撑起了大漠航天人的故事脉络。查阅资料时发现,豁出性命坚守发射阵地的“七勇士”和“喜子”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感天动地。

再来探测大漠航天人的精神图谱:“两弹一星”成功发射,预示着“从这一天起,没有谁可以威胁中国,讹诈中国!”这是一代代大漠航天人前赴后继坚守戈壁滩的最强动力源。因保密需要,在基地工作的航天人严守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纪律。很多人在基地牺牲或故去,家人也不知道。于是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恕儿郎,无情无义无孝;为祖国,尽职尽责尽忠。”由此可见,大漠航天人既非“冷血”,更非“无情”,他们只是将自己对家人的小爱融入到报效祖国的无限大爱之中。而这一切,都源自他们的无怨无悔为国献身的信仰和信念。 

原以为《大漠航天人》的基调“过于悲怆”,现在看,其实是我没有真正把握它所呈现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大漠勇士们自觉自愿承担了“旁人”所无法想象的“牺牲”——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漫漫黄沙,莽莽戈壁,也让大漠航天人“学会了善待寂寞”,“把大蒜栽在盘子里当花儿,把芹菜种在花盆里当树”,他们愣是把“旁人”眼里的“苦行”和“磨难”演绎成不同凡响的温馨浪漫与壮怀激烈。

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一次,没有例外。芸芸众生可以有无数种可能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本无可厚非,但总有一些人能找到更深远、更精神、更永恒的生命价值,让自己的人生迸发出不同寻常的光焰。譬如,大漠航天人。

作为大漠航天人杰出代表的潘大海们,从隐身沙漠的那一刻起,就早已把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强盛紧紧栓在一起,用潘大海的话说,“中国的国防就要在我们这些人的手里强大起来!” 他们内心的优越感、荣誉感和满足感,自然也是“旁人”所无法想象的。《大漠航天人》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作者戈壁绿影描写了一群值得整个中华民族向他们致敬的无名英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共和国脊梁之歌。

身为大漠航天人的后代,作者戈壁绿野见证了自己的父辈——第一代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创业史,见证了60多年来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也见证了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的奋斗史,更见证了深藏于他们内心的丰盈与骄傲。然而,他们的故事却一直被“密封”。她不止一次对我说,人们尽情歌颂“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丰功伟绩,尽情赞美宇航员的传奇探险经历,而大漠深处基地人的平凡与伟大却鲜为人知,她的创作冲动由此而生。她说,她要“写大漠航天人的平凡,用每一个故事来诠释平凡中的伟大”她要写“大漠航天人的伟大,用最朴素的语言书写他们最平凡的生活。”当我知道她也曾身患重疾时,我知道,她亦是用生命在创作! 

戈壁绿影在悲壮的底色上书写着大漠航天人的精神价值,为他们勾画了一幅不屈不挠的精神图腾,那就是她在书中多次描写的大漠胡杨:“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爱之大者,为国为民。东风航天人,当与大漠胡杨一般,千年不朽,永世长存。”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大漠航天人》中,血脉贲张的誓言与诙谐幽默交织的对白,也精彩了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不妨试举几例:

潘大海:那些超级大国的野心家们觊觎着我们。中国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块大肥肉,他们做梦都想吃啊!他们垂涎三尺了几千年,哈喇子淌得哗哗的。我们怎么办?一个国家想要不受他人的欺负,就必须要强大起来,要有实力!”

金小妹:“过去的事就不提了,我生这几个孩子时他也不在我身边儿。唉,咱们女人命苦啊,老爷们儿只管种不管收。”

潘志军:妈是啥?妈就是家啊。妈不仅是家的顶梁柱,还是家里的小太阳,没有妈的阳光照耀,哪有我们这几个孩子的茁壮成长啊!

潘大海:“这个惨痛的教训早就让同志们嚼碎后给咽到肚子里了。”

潘志军:“是龙,你先盘着,是虎,你就先卧着,你只能智取,不能强攻,革命尚未成功,将士仍需努力。”


 1577553737922859.jpg如果问《大漠航天人》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我觉得,潘大海与妻子在小说最后的险些“婚变”不大合理。一个把烈士的遗孤当做亲生儿子悉心关爱和抚育的人,怎么舍得对同样淳朴善良把自己的一生都绑在丈夫战车上的妻子下狠手“甩一巴掌”呢?一把年龄,动辄离婚,更是说不过去。你潘大海离婚了还有退休金,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的妻子又该如何生活?......还有,书中多次出现四川方言“浪根滴”(啷个滴)很是活泼有趣,为人物对白增色不少。只可惜,经多方求证,它与“就是”的意思相去甚远......

但终究瑕不掩瑜。


       当我再一次合上《大漠航天人》,眼前出现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如发射塔般高高耸立着四个熠熠闪光的烫金大字“大漠忠魂”,这是大漠航天人在我心中的精神坐标。

       毫无疑问,《大漠航天人》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精品力作,她所呈现的核心内涵,是大国之脊梁,民族之魂魄,中国精神之原子弹。仅仅以文字形式面世,显然是不够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前,中华民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崛起,最是需要点燃国人的奋斗激情和英雄主义精神。《大漠航天人》以真实感人的笔触塑造了以潘大海、潘志军为首的一批“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名英雄,他们把国家的强盛视为人生第一要义,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正是我国影视界当下亟需力补的精神之“钙”。正如银河悦读网评论部副部长暗香盈袖所言,“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一种无私的国家精神所感动,潘大海他们是中国精神的代表,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要国家更强大他们甘愿奉献一切。”

       我期待有识之士早日将《大漠航天人》推上荧屏。

       最后,要特别感谢戈壁绿影将她倾注多年心血和情感的非虚构小说《大漠航天人》首发银河悦读网。当我的视线落在《大漠航天人》后记的最后一段话上,“感谢银河阅(悦)读网站微信公众号推出‘长篇推荐第一期:中国航天事业的艺术再现——试析《大漠航天人》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不胜荣幸之至。


2019年12月29日凌晨于海口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