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里有个小花园,是晨起暮归、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小花园连着四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霜,冬有雪。秋天悄悄地来了,眼前的景色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树叶变黄了,花瓣陨落了,秋风紧了,秋雨凉了……秋姑娘留下眷恋,留下硕果,依然向深秋走去,去拥抱冬天,迎接春天和夏天,然后再回到属于她的秋天。四季是可以轮回的,所以她来得悠然,走得坦然。

  秋色是迷人的,也是醉人的。端一杯菊花酒,题一首红叶诗,独坐竹林下,将秋天挽留。


  和我一起“挽秋”的,还有身边的这片竹林。这片竹林是小院的一道风景,它似乎不在意季节转换,始终保持一种姿势,一种颜色:春生发,夏翠绿,秋挺拔,冬抗寒。竹子是一个大家族,有翠竹、紫竹、金竹、丝竹、毛竹、江南竹、湘妃竹……无论什么竹,都是一个秉性:长青、挺拔、虚心、耐寒。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是苏东坡脍炙人口的咏竹诗。

1577458708548569.jpg

  翻开中国文化典籍,咏竹的辞赋浩如烟海、比比皆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的咏竹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苏轼的咏竹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的咏竹燮诗。他不但咏的是竹,作为县吏,听到萧萧竹声,他想到的是百姓的疾苦。

  “九嶷山下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是毛泽东的咏竹诗。毛泽东一生留下89首诗词,《沁园春.雪》《七律.长征》《蝶恋花.答李淑一》等大家都熟记在心,《七律.答友人》是主席当年献给同学周世钊的。同学之情那么的感人真挚。

  世间绿植千千万,人们为何偏爱竹?有人说:竹,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人们爱竹,爱它的节操,爱它的脱俗。


  有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冷傲清高,兰清淡雅致,竹高风亮节,菊冰雪傲骨。中国人称其为“四君子”表现了文人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作为绿色植物,竹子与众不同的是,四季常青,不见花开。其实竹子也是开花的,有人说,竹子开花会死去的,后人称竹子开花不吉利。韶山冲毛泽东故里山清水秀,翠竹环绕。1976年那个秋天,韶山竹大面积开花,大面积枯死,全国人跟着流泪,9月9日,是伟人毛泽东的祭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当年留下的诗句。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沧海桑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竹说: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的,这就是竹子的节操:阳春破土身志坚,到朽身残节不残。

  竹为人喜好,不仅仅是它的精神价值,还有它的实用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过的和正在用的竹篓、竹筐、竹席、竹帘和我们每天使用的筷子,都来自竹子。在滇西,傣家的竹楼,成为傣家儿女最好的一道风景。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最使人难忘的是竹林。当地人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有诗为证: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竹子第一名。井冈竹,它搭过帐篷,做过梭镖,装过水,盛过饭,当过扁担,挑过军粮……是的,为革命的竹子点赞!

1577458766366716.jpg

  竹子,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还能引领人进入音乐王国。中国的古典乐器,笛子、洞箫、芦笙、巴乌、葫芦丝……这些由竹子制作的民族乐器,古朴简单,传承千年,至今依然有神奇的魅力。《牧童短笛》、《小放牛》、《良宵》、《春江花月夜》、《婚誓》、《又见炊烟》……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最早的竹简也是由竹子做成的,至今还保持完好。

  竹子,不择环境,可以改变环境;竹子,不分南北,随遇而安。给它一寸立身之地,它就安身立命,繁衍生息。

  这么多年以来,我走南闯北,凡是有竹的地方,总要驻足凝望,听它倾诉一叶知秋的美丽,看它独守深秋的残红,慕它不与花争艳的潇洒。

  秋天走了,还会再来。那是一个轮回。人生是一个没有回程的旅途,走了不会再回。能陪我们生命全程的,只有竹君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