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的凤凰小城是座风情别具的古城,传说一对凤凰从这名拍翅而起,小城就有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

  有这样一首诗描写凤凰古城:

  “吊脚楼头桂月圆,沱江碧水逐轻船。

  回龙古巷青砖印,横楫虹桥素影悬。

  沈氏文坛留妙笔,陈门府上敬英贤。

  奇峰山寺无寻处,放眼清幽秀色绵。”

  阳春三月,当踏着春光探访古城时,感觉小城确是有着凤凰一样美丽迷人的风采。山水相依、钟灵毓秀,是小城生动的容貌。小城美在自然,灵在天人和谐。山不高而香雅,水不深而清澈,楼阁挂映于群峰流水之间,玲珑秀丽,如入图画。细雨过后的小城,空气格外清新,远远的山峦上萦绕着一层薄雾,青翠欲滴的山林在薄雾中时隐时现。田野是绿的,沱江的水是绿的,油菜花金灿灿一片片。正如新西兰诗人路易·艾黎老人来凤凰惊赞:“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镇,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凤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凤凰的山水孕育着一个个天才,渗透着凤凰人的灵魂。如果说沈从文、黄永玉先生、熊希龄使凤凰这座小城散发着异样的光彩,那流淌在人们灵魂里的善良,则是凤凰赐于的财富。凤凰的美不仅在人杰地灵,更美在凤凰人的淳朴善良。正如沈从文先生所写:“山民的纯朴与强悍构成湘西民性的无法分割的两面”。

1577423129581703.jpg

  在外人眼里,湘西人一律“蛮子”、“土匪”。人生充满艰辛,他们必须从小学得求生的勇气与本领。在苗寨长到七八岁,女孩便习针线、带弟妹、洗衣煮饭打猪草;男孩必须学会挑担、砍柴、爬高树、临悬崖,经历种种危险,表现得勤快、胆大、溜麻。然而,他们决非恃强凌弱的人类种族。相反,在其内部的交往中,倒充满了原始古朴的人间温情。他们对人生的艰辛既有切肤之痛,对别人的难处也便能感同身受。他们是一团火,甚至可以舎命相投。

  沱江是绕过了小城边廊的一条河,河水清莹澄澈,河底水草清晰可见,河上渔舟游船荡漾,荡起圈圈涟漪,恰似你扩展的思绪。河畔,有阿妹在淘米、洗菜、捣衣、照身影,阵阵杵声与姑娘的欢声笑语相应和。那些由木柱作架,以纵纵横横的杉木板作壁,支撑起湘西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壁连着壁,檐接着檐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连同木楼后边的青山例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或水墨画中才寻得见。

  凤凰城有着浓郁的湘西风情,端午舞龙舟的时候,吊脚楼的人们打开临河的每一扇窗户,看一河的龙舟喧嚷竞渡。“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赶边场、吃社饭等都是土乡苗寨人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苗族、土家族,多居山区,人们喜欢建造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塔、喜字、亚字、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楼一般两层,楼上楼下铺楼板,窗户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很有民族特色。来这里的人都赞叹:“苗么美”,“土乡美”,美就美在吊脚楼。

1577423186684549.jpg

  凤凰人对小城的风水很得意,传说当年阴阳先生将其概括为三句话:“双龙来治水,五马来朝阳;凤凰会百鸟,金盆摆中央;谁能得此地,又出将军又出王”。“双龙”指城东、西方的两条山脉,一上一下汇于沱江;“五马”即城西、城西南、城东北三方紧紧环绕的五座山峰;“金盆”就是被四周高山托起的城池。十足一块风水宝地,怎不人才辈出!方圆半公里的地盘上,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文官武将和才子,说出来都吓你一跳。

  凤凰古城始建于唐武后垂拱三年(686年),宋、元、明、清实行土司制,1913年改为凤凰县。2000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扼西南苗疆之咽喉,为辰浦沪麻之屏障”的边陲重镇。

  当回望到一二百年前的凤凰城,会发现那时候这个不仅安顿下三五千人的小镇,实际上是湘、鄂、川、黔边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枢纽,所谓“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掖川鄂,南扼桂边”。不妨设想,在历史上,如果没有苗族的迁徙暴动,朝廷大约不会费劲心机在这天高地远的区域设立行政机关。

       或许可以说,凤凰城几百年的历史跟苗汉两族的恩恩怨怨有无比密切的关系,不懂苗族,就不会懂得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