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乡镇基层工作,去到单位的第一件事,总爱翻翻报纸,但翻来翻去,每每必先入我慧眼的却是《天中晚报》。

  我与晚报结缘,最早是在2004年。那时,报纸才创刊不久,印记里,晚报的栏目大致有:都市生活,围城内外,教师文苑,在水一方,百姓茶馆等。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还极具地域特色。一份报纸在握,就像是拥有一本百科全书。天天与她相伴,从中汲取营养,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才干。慢慢地,《晚报》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我还常常把喜欢的文章精心地剪辑下来,弄成一个剪集,放在枕边的抽屉里,以便闲暇时随手拿出来打发时光。天长日久,这一篇篇文章,就像是一颗颗种子,不知不觉中,在我的心底慢慢萌芽。

  终于在十多年后的一个春日,这一颗颗萌芽的种子在获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之后便在一夜间地破土而出,汇成了文字的汤汤洪流。

  等文字写出来了,就有了想投稿的冲动。想着与《天中晚报》有缘,于是一眼就选中了她。当时,正赶上2017年《天中晚报》社在搞“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行10周年”征文活动,经过几天的蕴酿,我的征文《邮绿抹抹慰心甜》像是经过十月怀胎之后终于呱呱坠地。

  直至一个多月后的某天,我接到了晚报社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获奖的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在想,自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初学者,第一次投稿就能在高手云集的征文大赛中脱颖而出,这充分说明了她“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包容惠心。

  从此,更加坚定了我与《晚报》结缘的初心,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的勇气。

  以后,每逢有自己中意的稿件,我都会首先投给《天中晚报》。虽然我的稿件在一段时间里一直没有变成铅字,但这只能说明我写的稿件还不够好。我就反复地研究和学习报纸上发表的其他老师们的作品,再对照自己的作品,查找差距,不断完善,磨练自己。

  就在这样不断持续的“学习、修改、投稿、再投稿”的漫长爬坡之后,我的第一篇散文《听夏》终于发表在了2018年7月5日的《天中晚报》文学副刊。紧接着,在一年间,就有13篇散文在《晚报副刊》陆续刊登。就在最近的2019年10月,我又获得了天中晚报社举办的“五龙口酒杯”文学征文一等奖。此外,我还动员我县的三位青年作家也加入了给《晚报》写稿的行列,共同为《晚报》的繁荣和传播作出贡献。

  发自内心的说,我能走到今天,首先要感激的就是《天中晚报》。没有她长期以来的悉心扶持和倾情培养,就没有我的枝繁叶茂,更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在伴随我们一个个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天中晚报》也实现了她由原来的“丑小鸭”到“白云鹅”的蜕变,迎来了她20岁的生日。仅仅20年过去了,如今她已迅猛发展成为拥有16个版页的省“十佳报纸”,有了电子版,客户端,成了令全市乃至全省人民关注的新型全媒体“大咖”。

  坚信,不论将来她的臂膀伸展何处,她所秉承的“植根天中,求索高远”的宗旨始终不会变。

  坚信,不管前面的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将永远和晚报一路同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