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就两件:一是读书,一是写作。

  这篇文章应友人之邀写给青少年朋友,我要与他们分享我的快乐。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生在一个氛围宽松的家庭,有一个热爱文学艺术的父亲和一个慈爱善良的母亲,而我长大成人后,又拥有了一份将安身立命与爱好统一在一起的工作。能将谋生与一生的爱好结合,这是很多人所梦想的,大多数人生活在分裂状态,他们工作,只是为了谋生,他们所向往的,总是远离当下的生活。

  这份幸运,是读书与写作赐给我的。

  很小的时候,我是个孤僻的孩子,常年与我相伴的,就是父亲给我订的报纸和书籍。我有幸成长在文学开始繁荣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的成长,伴随着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就像一只觅花的蜜蜂,一下子掉进了一片花的海洋。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父亲从来没有干涉过我看课外书,如果哪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也从来没有将原因找到我看课外书这件事上。相反,他还特别鼓励我多看课外书。读初中的时候,我开始大量阅读《十月》、《收获》、《当代》、《清明》、《芒种》、《长江文艺》、《芳草》、《今古传奇》这些大型的文学期刊,这些文学期刊是父亲的学校订的,父亲是它们的保管者,我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总是和父亲抢着看每一期杂志的头条,有时他不得不求我让他先看完。阅读,给我小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形中将我和同龄人拉开了距离,我具备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想。那时阅读的很多文章,已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名家们的代表作载入了文学史。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讲当代文学,所列作家和篇名几乎都是我读过的,再次听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他们,如见故人。遗憾的是,到了新世纪,很多文学期刊停刊了,文学和文学人正在边缘化,而文学期刊在经济大潮中难以为继。

  还是回到父亲对我的“溺爱”吧。高中阶段课业加重,再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课外书,每到暑假,父亲便到处搜罗我喜欢的书,我一回到家里,便开始大快朵颐,看它个昏天黑地,父母几乎从不过问我的家庭作业,我的父亲可能是家长中的另类,孩子的阅读在他心中似乎远比家庭作业重要。事实证明,父亲的做法是对的,在最佳的阅读时期,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这种深远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我能有今天,得益于青少年时代父亲在阅读方面的启发和鼓励。

  若论读书,我是刻苦的,遇到一本好书,不吃不睡也要看完才罢休,若论学习,我不是一个刻苦的学生,因为我几乎把一多半的课外时间放在了阅读上。学校的图书室很小,当年大约藏了两万册书,但在我眼里,那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几乎每天,我都会和一个好友去图书室借书,不仅读,还做读书笔记。说到此,我要感谢一个人,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语文课对我来说,就是阅读课和写作课,我看我的书,写我的字,他讲他的课,这是一种可贵的认可。我不知道谁还能像我一样幸运,碰到如此开明的老师。我利用这种自由学习的机会在高中阶段自修完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老师还推荐给我一些哲学方面的书藉,哲学犹如指路明灯,将我从人生之初的混沌和青春的浮躁中拯救出来,小小年纪,可以从容面对变幻不定的人间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师当我是朋友而非学生。如今,母校的图书馆已颇为壮观,我们看过的那些老书,不知还在不在。而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和几十万册图书一起,站立在母校图书馆的书架上,这是二十多年前我所没有想到的,我不知道自己读着书,会写起书来,会在向往的地方,放上一本自己的书。也许那本小书少有人问津,我心里还是滋生出一些甜美的感觉。

  对阅读的喜爱,似乎与生俱来。对写作的热爱,却是慢慢培养起来的。读小学时,父亲就告诉我,写文章可以拿稿费,我对拿稿费十分向往,因为那样,就可以挣钱买自己喜欢的书了。课堂作文与我所喜欢的文学作品差距太大,活跃的思想不愿受规范作文条条框框的束缚,于是跑题便成了常事,所以直到初中毕业,我的作文并不十分优秀。一个写作文跑题的人,怎么可能拿到稿费呢?拿稿费的事,十分遥远。

  但我热衷于写日记,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记日记,一直坚持到现在。写日记是训练写作能力的最好方式,尤其对学生来说。日记是生活的一个拓展,相对单调的学习生活,日记是一个人对自己丰富内心的探索。有写日记习惯的人,一般的作文都难不倒他,因为日记帮他记载了很多写作的素材。除了对写作有帮助,记日记还有两个好处,一是纪念。人生短暂,很多事情过了就忘了,日记可以帮忙留住岁月的记忆;二是心理疏导。日记是最好的心理医生,可以发泄,也可以安慰,写日记,就是与内心的自己进行对话。尤其问题多多的青春期,写日记可以解决不少心理问题。刚刚开始写作时,很多小文章都来自我的日记,一篇日记,稍加整理,就可自成篇章。高中时,因为语文老师的宽容,我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管我怎么写,作文似乎都能得高分,这给了我极大的自信,我索信开始信马由缰,对写作的兴趣日益浓厚,但那时没有想过当作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人民教师。现在回头来看,那时的作文,已经有了些纯文学的味道,高中阶段的这种“写作”,为我走上文学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碰到一个如此偏爱我的语文老师,如果没有始终保持写日记的好习惯,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尽管有稿费的诱惑在前,但那毕竟是遥远的,从写字到发表,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从23岁发表第一篇文章到现在,感觉自己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因为文学,曾经仰望的作家们,有些人成了良师益友;文章也开始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不断发表,神圣的刊物上有了自己小小的名字。但,我心里知道,我还不是作家,顶多算一个虔诚的文学爱好者而己。二十多年过去了,读书与写作,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每天的习惯,一天不读书,一天不写字,就感觉这一天白活了一样。

  读书、写作,于我是最快乐的事情,但我不劝青年朋友贸然走上文学之路,纯文学的写作,需要非凡的坚守精神,因为痴迷于写作,很多人清贫、寂寞、无名无利、甚至落魄终生。世上的路千万条,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我期望青年朋友们过得充实、快乐,从多种途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有一种能力,是应该努力培养的,这便是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管从事哪一行工作,语言表达能力都是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不管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其实用价值能让人受益终生。所以在学生时代,要多多练笔,努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一种习惯,应该一生坚持,这就是读书。关于读书的名言很多,我自己总结了几点:书是最好的美容,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最好的药,可以用来养心;书是最好的引路人,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读无数本好书,就是拜见无数位良师。现在,网络、电视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主角,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读书了,加上现在出版物越来越多,不像我们那个时代,谋到一本好书要兴奋好多天,书多了,反而不金贵了,也不容易甄别好坏。但读书的好,只有读过才知道。

  因为文学,我成了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工作的单位是清寒的,但我很快乐,因为我从事工作所得,足以支持我读书写作。现在,写作早已跟稿费无关,它只是生命的需要。常言说欲壑难填,若将人生追求从物质转向对精神领域的不断求索,就会发现古人的话大有深意。孔子称赞他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人其实要不了那么多的物质,我们生活的星球,物质有限,我们多拿多占的,一定是我们子孙的。一个人,只要方寸之地,就可以立足了。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对精神财富的追求。我盼望越来越多的人,像我一样,成为快乐的精神贵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