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读了两本好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树的情结》和人民武警出版社出版的《瀚海放舟》。这是军休干部李哲训在担任原武警云南森林总队政治部主任、原武警新疆森林总队政委期间,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纪实散文集,篇篇都在省级以上报刊刊登过,如《树的情结》这篇散文,就在《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中国绿色时报》《云南日报》《生态文化》等5个报刊刊载。

  酷爱边陲的山川河流、森林草原、碧水蓝天,是两本散文集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特点。如《画廊听晓》这样描述:我爱总队机关画廊的首要原因,不是为她古色古香的造型,也不是为她画栋雕梁的情调,又不是为她“画栋朝飞龙泉云、珠帘暮卷蛇山雨”的品味,而是爱她格外浓郁的“森林气息”。陶醉于森林当中、沉湎于森林之下、萦绕于森林其间、溶化于森林深处,自然是森林官兵崇高的精神享受。画廊掩映在森林之中,或者说被蛇山的森林紧紧拥抱。而森林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树,都会让人赏心悦目。徜徉在画廊彩亭之中,可以尽情地欣赏廊外的龙柏、雪松、玉兰、桂花、缅桂、梅子、美人蕉……还有碧草如毯的草坪。云南森林覆盖率50%以上,高等植物一万五千多种,低等植物不可胜数。漫步在画廊与林中小路上,饱览山林秀丽景色,感受森林芬芳的气息,陶冶军旅的使命意识,岂不是净化灵魂的高尚追求吗?

3哲训f15c684c620716df200fc4549f1551.jpg

  与边疆各族人民心心相印、血脉相连,是散文集表现的又一个特点。扑灭森林草原火灾、保护动植物资源,武警森林官兵责无旁贷。但作者格外之处,就是他深入驻地群众,与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群众建立了刻骨铭心的友谊。《寻访泸沽湖》写到:作者在基层蹲点时,抽空去探望森林部队资助的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泸沽湖“春蕾女童班”,到小学生平措卓玛家中查实情、慰问,临别时受到村民载歌载舞的欢送。《大漠绿洲》介绍:作者带着总队政治部副主任阿合买提江到新疆和田民丰县若克雅乡博斯坦村精准扶贫,将总队官兵积攒的10万元捐款交给村长吐尔地·库尔班。《哈萨克朋友》写到:作者蹲点结束时,新疆富蕴县林业局长道肯追到24公里外的岔路口,将自家腌制的马肠摊开,放在汽车引擎盖上,在零下20多度的低温下,迎着茫茫戈壁梭梭奔驰的“白毛风”雪,按照哈萨克民族传统,为每一位客人敬上3碗“上马酒”。道肯局长不容分辩地说:“你们不打招呼来富蕴,我没有敬上‘下马酒’;今天的‘上马酒’,就是天上下刀子,我也要照敬不误!”风雪戈壁上,每人将3碗白酒一饮而尽,然后大口品尝道肯局长夫人自制的马肠、马肉……

  热爱边疆山水、热爱各族人民,归根结底是守土有责、掏心窝子热爱伟大祖国,这是散文集的第三个特点,也是作者自始至终聚焦的核心要旨。言为心声,文以神生。《大漠绿洲》中这样描述:和田、民丰、若克雅乡、博斯坦村,抓住机遇将茫茫黄沙打造成连片绿洲,创造了伟大的“博斯坦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扉,因为它与我们部队的宗旨、使命连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四登玉龙雪山》写到:玉龙雪山是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也是一座百看不厌的雪山!我曾借助雪山公园索道、牦牛坪索道、云杉坪索道,从3个不同角度观察玉龙雪山,今天又徒步从另一个角度,深入玉龙雪山怀抱、匍匐在原始森林腹地,用心观察、真切感受,这其中饱含我的职业追求,浸透着武警森林部队赋予的使命呼唤!

9d62ce7c3fff377153dbcbabf7bf309.jpg

      《夜宿梭梭林》结尾:这是新疆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人类与沙漠血腥决斗的地方,也是一个用广阔的人造梭梭林覆盖戈壁瀚海的地方;一个太阳在我国最后落下的地方,也是一个大气环流在我国最先进入的地方。我举起相机,迎着黎明的霞光,尽情地拍摄这个祖国遥远的边陲,美丽的地方、让我心动的地方。

(李哲训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家植物园)

  作者行文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对祖国说不完、道不尽的真挚热爱。正是这样一种伟大的源动力,激励自己在政治部主任、政委等两任主官岗位上,用非常繁忙的工作之余,发扬“悬梁刺股”的精神,写下了这么多优美的纪实散文,为时代的文艺园地锦上添花,也为我们今天的军休生活,增添了一份意外的享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