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不知怎的,现在倒是越来越喜欢安静的旋律,喜欢品析一些平淡朴素的文字,更喜欢啜饮一杯茶水,隔着丝丝柔柔的薄雾,从袅袅茶香里看一程人生,心境便也如这秋季,沧桑魅力,凄清高远。看着秋景,脑中突然跃动起一丝遐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情浓浓,秋韵漫漫,和着这缕缕茶香,幽幽在心中氤氲开来。抬头远遥,凝眸夕阳,在橙色的光润里,摆渡红尘的木桨,趟过婆娑摇曳的苇丛,始觉得有一缕清风徐徐吹过。秋日干枯的苇叶上有着摇摇欲坠的晶莹水珠,兴许是昨日的一场秋雨留下的杰作吧。小河轻缓流淌,微澜不惊,仿佛在叙说着流年的故事。驻足在深秋季节的年轮里,用一颗从容坦然的心,轻描淡写着时光,着墨成一笔流年,一笔心绪,渲染着凝重醇厚的秋景。于默默无声的遐思中,我捧着岁月厚重的日历,细数流年、思忖人生。这静静的秋季啊,便一如我润金的人生岁月。
  拂过红尘薄薄的帘幕,那些灵动的文字自柔弱的心底溢出,在喷涌的血管中跃动,凝聚在指尖轻轻地流泄,飘逸出浪漫的诗意折叠成文。那些唯美的情愫,潜藏着淡淡的哀怨,都随青春的热情和少年的酸涩慢慢沉淀,沉淀了一季的枫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深秋时节,霜染枫红,在这妖艳的血色中,那些所有的幸福和等待都化作了烈烈的火、艳艳的红,即使在这清凉的季节里,依旧浇不灭那份渴望与热情。枫叶翻飞于阡陌纵横间,一心,只为寻觅那一抹浓烈的红艳,以此来装饰空荡闲暇的心房。如今那切切激情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亦步亦趋,渐渐走远。就算是同样的月夜,同样的秋天,却又升华出不同的意境,那宁静的凄美徐徐徘徊,仿佛在演绎着一曲摄人魂魄的无声天籁,唯有用心才能感受。这极致的静,静到安详与柔和,静到优雅而高贵,慢慢婉转成一幅水墨丹青的秋韵,飘散出一股清幽明洁之气,萦绕在周身,徐徐飘荡。“空山”、“新雨”、“晚秋”,心亦陶醉于此。
  秋天的色彩是丰富的,但行走在其间,却感受不到秋的火热和喧闹,给人总是一种幽静、沉稳,略带萧瑟的感觉,让你的心境也随之而清静、空旷。这静静的秋啊,让多少文人墨客煞尽笔墨,让多少文豪才子豪情讴歌:《没有秋虫的地方》——叶圣陶,他的作品,描写细致,情感真挚,具有一种恬淡隽永的风格,写出了作者身居没有秋虫的城市中的一番感受。秋天来了,生活在深夜弦歌杂作、清晨轮震石响的环境中,“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想象在乡间这时令的夜里,该是满耳朵的秋虫的合奏,这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于是感慨道:这种虫鸣听起来即使是酸楚的,“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
  《大明湖之秋》的油画,行文一波三折,极尽腾挪顿挫之致。语言俗白生动,婉而多讽。《故都的秋》一文中,郁达夫通过一系列北京秋色的描写表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和眷恋之情。“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杯寺的钟声”固然是著名的秋景;而普遍存于街头巷尾的景象,如“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透过槐荫“漏下的日光”,攀附于破壁间的牵牛花,街旁落下的槐蕊,秋蝉的残声以及枣子、柿子、葡萄等鲜果,都是北京居民所领略的秋景和秋味。色味郁厚,意境与姿态特别深沉动人。
  《秋夜》鲁迅的那奇怪而高的“天空”,它高高在上,“使人们仰面不能看见”;它洋洋得意,装出微笑,却洒下“繁霜”,使“园里的野花草”遭到严酷的摧残。可是枣树坚信春天会到来,并已知道“春后还有秋”,斗争还会有反复。它虽然光秃秃地“单剩干子”,并还身带“皮伤”,但巍然屹立,像一柄利剑,伸出又长又直的干子,刺劈“夜气”,直逼“天空”,迫使这“天空”窘迫不安,退避躲藏,表现了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另一方面,它对在浓重的“繁霜”、“冷气”下瑟缩着的“小粉红花’则充满着同情和理解。
   庐隐的《异国秋思》“我走的是崎岖的世路,我攀缘过陡削的崖壁,我由死的绝谷里逃命,使我尝着忍受由心头淌血的痛苦”。追怀往事,更激起秋思的悲凉。这秋究竟蕴含多少美丽?包容多少含义?赋予多少寓意?所有这些也只有在静静的品味里才可以嗅出它繁杂的味道。于安静中赏秋、惜秋、问秋、吟秋,就如在月明星稀里,问人生的秋天:还有多高还有多远?还有多清还有多醇?每每至此,不心中免有些“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万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的感伤与落寞的情愫涌动。
    其实秋是很美的,只是美的含蓄深沉,美的清逸寂寞,美的高远苍茫。它没有春的欢笑娇艳,没有夏的热烈飞扬,也没有冬的柔和沉醉。但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眼中,在我并不浪漫的胸怀中,秋才是最美最靓的!它的含蕴广博,包罗万象,其中有黄昏的醇厚,有沉思的静谧,有泪光的灵动,有相思的执念……它宽广辽阔,天高地迥;它风轻云淡,月明星稀;它浓淡相宜,浑然天成;它纯醇厚重,丰韵美满。即使在深秋季节里所散发出来的这种孤独自由而空灵清虚的秋意,在我饱尝岁月历练的经年中,深深地植根在血脉里跌宕起伏、流淌涌动。此刻,当我驻足在人生的深秋时节,我的感情也犹如艳阳下的大海,平静安详,同时亦会汹涌澎湃、惊涛拍岸……
   自古逢秋多寂寥,故此,人们也常常把秋季称为多事之秋。凝眸现实,多少也带点此种色彩。小时侯幼稚懵懂、无忧无虑,随着年岁的增长,却愈来愈发觉成人之后的生活宛若变幻莫测的万花筒般既非常绚丽,又是这般的无可奈何。原来,生死契阔,并非是天荒地老的承诺,天地之大,有时却并不能容纳一颗细砂,也容不下插锥之地。其实,究其根本,多事原本就与秋毫不相干,只是人们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一己欲念罢了。但秋日里萧瑟凄冷的秋风,飘零凄美的枯叶,仰空哀啼的孤雁,这一切的一切,总是给人留下悲凉的感觉,于是乎,文人墨客便借着这惨淡的秋意吟诗作赋,承传千载。
   对于雨的描写,自古以来,佳句甚多。苏东坡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温庭筠的“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且无”都描绘出了潮潮润润的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而秋雨,则赋予人们的是另一番感受。
   一场秋雨来了,未来的及枯黄的叶子,都带着深重绿色落下。是那样落寞,沉默,让人从内心深处滋生出一种歇斯底里的反抗。它用这样凄冷的色彩来彰显它繁华过后的异样美丽,是淡漠与凝重。枫红,黄叶,白头的芦苇,各种色泽是那样的美,然而美的心碎,美的彻骨,美得让人不敢触摸,生怕亵渎她的纯淳与至清,倏忽间,让人有了一种一触便会有渗入骨髓的透骨凉的寒意。这些美丽的痕迹,却又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宛若昙花一现般地稍纵即逝。谁能握住这时光的尾巴?谁能把握这炫美的瞬间?其实,秋天原本就是游子笔下的伤感的代名词,是文人骚客寄情于景的精神寄托。而今,站在深秋的人生渡口,面对着萧瑟的秋风、凄苦的秋雨,唯有长叹“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也只有听凭“古往今来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夕阳西下,日暮黄昏,思乡的愁绪,念亲的别离,伴随着血色残阳一饮而尽。流年如水似歌里花非花,雾非雾,残梦还在秋风里独自飘零,梧桐树叶簌簌落闲愁,鸣奏的是谁的离愁别绪?演绎的又是谁的风花雪月?“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谁在秋风中发出了一声细细的叹息?又是谁在瑟瑟秋风中将锦瑟年华怀想?是谁伫立梧桐沐浴秋雨?又是谁帘卷西风吮吸花露?杨柳岸的晓风残月湿了谁的青衫?寒山寺的钟声震醒了谁的秋梦?江枫渔火的点燃延误了谁的归程?秋风阵阵早已吹过心面,却不知何时能吹破这一层禅机?此般境地又该是一个“愁”字能够了得?瞬间的感悟伴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延伸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的片片遐思,云水泱泱,蒹葭苍苍,水墨间,黯然升起。
   遥望窗外,深邃的夜空中唯有寥落的几颗星辰在吟唱着清秋的恋歌,皎洁的明月发出惨淡的光芒,更为这深秋季节浓浓的夜色注入了一份凄清,幽冷。其实,那轮高高悬挂于夜空的冰轮,哪能解读世人心中的烦忧离恨?它唯有兀自透过云层,将那万点清辉漫散于高处仍蓊郁葱茏的树梢上,留下斑驳的光影。静夜中,遥对月华,执一阕唐诗宋词的韵律细细研磨,走过的一幕幕便从汩汩的夜色里渐次流淌出来,醉美了秋的禅意。一盏清茶,一本线装书,静赏我岁月年华。年少的艰涩,青春的豪情,如今亦已秋染年华。政界的复杂,商界的竞争,文化艺术的熏陶,陶冶了我的情操。那些美的,丑的,简单的,繁杂的……渐渐都被墨香清茶熏染出美丽的音符,变换着千姿百态的姿势,跳动在醇厚的心中,顿时心中豁然明白:其实,心比什么都大。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在这一场与人生之秋的预约里,流年终是没有被辜负。尽管我也是一棵小树,不是传说中五百年才盛开一次的清莲花,也不是洁白胜雪占尽刚毅的松柏,但我用我的生命,燃烧我的岁月,不曾辜负我的时光,尽管蒹葭已然苍苍,从青春一路走来,有过风雨,也有晴天,有过高潮,也有低谷……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人生百年美景该会有多少呢?每个人又能把握几许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在世还是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寸光阴吧!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事如此,秋叶亦是如此。秋天的叶子,它默默地为大树疏送着阳光、水分,如今,在萧瑟的秋风中,它枯落了,凋零了,却为泥土增添了一份肥沃,为树根增加了一片营养。我们为何不能做这样一片叶子呢?沉静春的妩媚,融化夏的妖娆,燃烧秋的时光,温暖冬的寒冷。用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缱绻胸怀,静静打造生命的秋天,演绎出人生之秋静美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