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读书,我就关注着自己的修行,对《礼记》爱不能释手。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而后知至”的译文为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念,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有了,智慧也具备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人格魅力与个性的形成,往往是成就于生活背景,所处的环境。我出生在齐鲁大地卫运河畔(后因历史的原因划归河北),“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鲁居泰山之阳,都曲阜,齐居泰山之阴,始都山东营丘(今山东昌乐,一说即山东临淄),后迁山东薄姑,再迁至山东临淄。齐、鲁始封时,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两国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而且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齐、鲁两国内部联系逐步加强。作为齐鲁文化核心的齐道家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齐国,这一流派由姜太公开创,稷下道家、管子等继往开来,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而且在周边的齐、卫、燕、赵、魏等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发展。自古多豪杰名于图书者往往而是。的确,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自古豪杰英雄辈出,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
   我常常为如此丰厚的历史沉淀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有了锤炼自我的心愿。或许修身齐家的个人行为与这些不搭界,可任何割裂,我都想不通,所以我格外看重齐鲁古文化对我的熏染,就像一个人坐在一堆乱石上与站在泰山顶上的拱北石上,是根本不一样的。
   
                                                          二
   我是出生在这片土地的凡夫俗子,十五年部队生涯更造就了铮铮铁骨、碧血丹心、宁折不弯的军人风范。超人的毅力,顽强的拼搏,正如我的网名冰山雪峰,是冷漠吗?绝对不是,只是希望自己在人生路上一片冰心,心中峰顶,仰之弥高,督促自己奋发上进吧,常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如今不能不更深层理解这句话了。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学习生涯,因此胸中点墨实为汗颜。
   或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六十年代,农村条件差,吃饱都是问题,更何况年幼的我和弟弟不得不承受着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经济上落后、政治上“文革”,小学受尽他人欺侮,年少的我过早看懂人间世事,那些人事沧桑隐藏在少年天真的眸子,那澄澈的双眸沉淀着岁月的坎坷。过早成熟的少年学会了隐忍,学会了自我释放,曾经多少个夜静更深时,我默默与月色对酌。星空苍茫,飘荡着我寄托追求的心声,思绪慢慢弥散四野。
   谁人理解一个灾难少年的心?沉思在荒凉的原野。人生本来好事多磨,一旦这个世界上有了你的存在,接踵而来的就是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经常地偷袭到你的身上。你想摆脱那些难以叫人承受的事物,又是何等的困难!只有大胆地接受所有的事物在你身上无情的残酷考验。那最好的办法是:在被命运捉弄的过程中,你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智慧和承受力。只有用智慧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好,把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只要你有强大的承受力和智慧,就是再大的困境也不会把你压倒。在困境里,显出你的英雄本色。这段话或许对于我更能明晰。
   
                                                        三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也没有一件事情是完美的,所以,人们才追求完美。追求的本身就是美。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本来就是秘密,在历史的长河里,从来就没有永恒的真理。确切地说,永远也没有一个是彻底静止的。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还是对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所有付出不能有丝毫的希望对方对自己有什么回报。用智慧代替感情的,努力地,积极地,热心地去帮助你应该帮助的那些人。佛家有这样几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凡夫随境转,菩萨能转境。人到秋季我看懂了太多的这些。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少年时的幻想、年轻时的轻狂,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趋于平缓,而那一腔宛若万丈豪情的心念,依旧在男人跳跃的血脉里流淌。时光流转,人生短暂,生性喜欢忙碌的我,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总会衍生出一种不适,甚至是寥落的感觉。在挂职企业的几年间,早就习惯了忙碌的生活,繁杂的工作,尽管称不上是日理万机,终也没有太多的闲暇,也许,这就是一种精神充实吧。每每暮色笼罩城市的夜空,独自驾车回家,遥望星斗满天,目睹华灯初上,一种浓重的归宿感不觉在心底油然而生。一个人不管多忙多累,家才是疲惫心灵的栖息地,才是人生温馨的港湾。
   齐家,并非就是以家长的身份自居,而是以温暖的爱家形象来给家带来温暖,自己也在其中温暖着,否则怎么是“齐”呢?
   
                                                        四
   修身齐家具体到每一个人,没一个环境或许也是不一样的,在我自己看来,虽不算完美,但我尽力将这两项尽自己所能完成了。自知文化匮乏的我,十五年军旅生涯,从未停止学习。供职政府部门,与文字交心,写政府工作报告,写纪实文学,写简报通讯,外出开会招商,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闲不住的我退休后协助企业,创办企业特刊。文字修身养性,提升涵养。我是一位父亲,就像千千万万父亲一样,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儿子的成长尽管缺失了很多,也努力地做好一位父亲的责任。孙女的降生给家庭带来莫大的欢乐,我更真正理解所谓“隔辈亲”的含义。我也是一个儿子,母亲含辛茹苦地将我养大,如今八十四岁高龄,幼小的我心里铭刻着母亲的苦泪生活,辛勤劳作在地里的场景时时在眼前,可恨那时我太幼小,不能为母亲分担,雨后的土地娘深一脚浅一脚推着小推车跋涉在地里,汗水和泪水打湿了娘的衣衫。分粮、分柴,娘都必须亲自去,家里猪圈里的草肥娘要自己掏,年幼的我们哥俩都是娘自己带……如今历历在目,每每回忆潸然泪下。小时候曾下定决心,有朝一日让娘吃上馒头,让娘去城市生活。苦尽甘来,忙碌工作的日子娘一直照顾我,我退休了,踮前跑后围着娘转,只要娘高兴,只要娘喜欢,只要娘……那些让人心悸的日子一去不返。娘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娘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我曾在我的那篇《人生如潮汐》一文中谈道:“打开史册,寻觅故人,遥想当年,高瞻远瞩震惊华夏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叱咤风云书写青史的曹操,开旷古先河,书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巾帼骄子女中丈夫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志与阿尔卑斯山脉齐高的拿破仑……所有的伟业都如潮汐般澎湃汹涌后,终也要回归为暴风骤雨后的平静。”我不是什么名人,只是在我人生的每一个台阶上留下清晰的足迹,那是一步一个脚印跋涉的见证。为此,我可以骄傲地自白,此生,我人生无憾!修身齐家!
   人生最终要归于平静的状态,而无论崛起还是平静,都源于一个家,为了家而走出去,去参与;为了家,而回来,把心放在一个有依靠的家里。我心中的“齐家”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