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 月份一日游开始,我和同事就说想去李家大院,但每次时间一确定,打开网看总是票已售完。一次次的期望,一次次的等待,一次次的错失机会,想一睹为快探察究竟的愿望愈加迫切,对李家大院的好奇心就愈强烈,这次终于有了机会。
2019 年11月4日一早,从平阳广场乘车,一直向西至滨河西路左拐,直奔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晋商之一李子用的李家大院。沿途中间是塔松垛隔离带,两边紫叶李和塔松紫红翠绿交替护卫着高速公路。两边田野,大多是红彤彤累弯树枝的苹果树和柿子高挂的火辣辣的柿子树。如此美景,却难以抵制李家大院对我的诱惑。三个小时后,终于抵达李家大院。
刚下车,广场上花池西边迎面赫然挺立着醒目的木制双行标语“人可能贫穷可能富有,人可能是平民百姓,人可能是高官显贵,只要心存一善念,定会浩然天地间。”背面是“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图报。”一时间,李家以“善”为本的主导思想充满脑海。转过身,李家大院高大雄伟、气势夺人、楼檐下雕梁画栋中“慈善世家”匾额高悬,气势磅礴、笔走龙蛇的隶书对联“一部沧桑身后留画梁几许依山独秀,百年风雨门前有善亩万千与我同耕”镶嵌的广善门矗立眼前。我先是惊奇,接着是震撼,同时心想向往已久,李家大院如何植善、行善呢?
影壁植善,别具风采,意蕴不凡
随导游进门,沿着绿色藤萝走廊的善道径直向西,迎面是砖雕一字影壁。一字影壁是大院砖雕工艺的代表,制作于康熙五十年间,中间刻有麒麟八祥,两边分别是松鹤延年、鹤鹿同春,代表着晋南汉族民风、民俗和文化特征。李家大院路头,巷口,院落随处可见影壁。印象最深的是古巷口西康门前的善字影壁,这块影壁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含风采各有千秋的三百六十五个善字,意在告诫后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要天天为善,方能积德,这块百善影壁更是全国唯一倡导为善的影壁。第三块影壁是私塾院内的司马光砸缸的影壁,中间是大树下司马光砸缸,几个孩童在周边围观,两边石雕对联:“拥林千顷眼底沧浪方悟种德若种树,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作文即做人。”寓意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读书公正做人才可以使子孙繁衍,家业发展。
竖井聚财,南北贯通,中西融汇
李家大院现存院落11组,146间,另外还有祠堂,花园等。大院内有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五部分。古建区有拥有二百年历史的古巷道,有分立于古巷道两侧,外部高度统一,内部又各自相对独立的高墙耸立的竖井式北方四合大院,它们前窄后宽,又是聚财型聚财敛运的大院。错落有致、古香古色、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徽式建筑风格的马头墙,既保护建筑木结构,防火防盗,坚固耐用,同时错落有致、高低起伏,静止、呆板的墙体又呈现出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隐喻着整个家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有部分高、直、尖,线条轻快,造型挺拔的西方“哥特式”的院落,还有中日合璧私塾大院的推拉“月亮门”。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浓缩着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多种风格的融合正好体现了院主人对外开放的心态和对内用中国传统文化治家的理念,体现了西方文化融入晋南的时代特色。既让人大饱眼福,又让人回味无穷。穿梭于功德堂、自明堂、西康门、古巷道、同顺堂、同福堂、同溥堂、同德堂、庆禄堂……这一座座别具风格的四合大院,即是一次建筑文化的观赏和培训,又是一次积德为善的心理洗礼。
雕刻艺术,彩绘铁艺,实用美观
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李家大院砖雕、石雕、木雕以及彩绘和铁艺十分丰富,内容题材涵括名人轶事、文学作品、宗教神话、风俗民情和社会生活等。
石雕多饰于房屋基础部分,主要是柱础石,夹门石和门狮等。
木雕装饰品主要分布在房屋的结构部分,如梁枋、檩条、瓜柱、斗拱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垫、雀落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空间的天花、桶扇、门窗上的木雕。木结构外露部位,如屋檐、门罩等多有彩绘,细腻流畅。
砖雕主要饰于木结构门庭外的八字或一字影壁上,以及仿木结构的垂花门罩、檐椽、额枋、斗拱、牌匾、下垂的莲柱等。院里的砖雕一般分布在墀头、山墙、正厅两侧的墙壁,二门两边的院墙、园林里的花墙等处,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李家大院的这些建筑装饰艺术有人物类如福禄寿三星高照、八仙祝寿、渔樵耕读等,有祥禽瑞兽类如蝙蝠、鹤鹿同春、鱼跃龙门等,有植物类如富贵牡丹、松竹梅等,有文字类如私塾院外墙福寿题字,有几何纹如盘长纹、银锭纹、龟背纹、万字不断头等,有器物组合类博古图等。这些具象的事物,通过能工巧匠的创作,把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心理渗透其中。既实用,又美观,给人无尽的艺术享受。
对联倡善,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李家大院是黄河金三角区域唯一的晋商李子用(李行道)大院,院内楹联文化得到充分展现。2012年7月,中国楹联学会授予李家大院为“中华楹联第一院”。院内现有楹联三百余副,有最精美的指书青砖古联,最集中的慈善联,最宏大的室内联,最耐人寻味的残缺联。从材质上,有砖、木、石雕刻联、宣纸联、金属联;从时间上,有古代联、现代联;从工艺上,有指书联、阴刻联、阳雕联、阴抱阳联;从书体上,有正、行、草、隶、篆等书法类门联。从文化上,更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如:李氏宗祠的一副对联:
“先祖奠基总为谋生舟载精诚车载信,后人守业更须修德犁耕善亩笔耕文。”道尽了李家为人从商精诚致信、积德为善的准则。
功德堂“守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遵司马公遗训只在积德一端” ,同德堂“善雨润门庭春蕴祖根生荫绿,仁良扬万里温韵家训沁书香”两联,是李家倡导积德行善,仁慈教育的根本。
同福堂一联“但将荣辱连家国,未敢丰盈忘苦寒”,更是道尽李家富裕不忘苦寒,荣辱与国家相连的思想观念及行动上赈济灾民、支助政府的本源。
重教培植德善观念,节俭打开兴盛之路,诚信开拓发展之本,扬善促使誉满天下,这也许是李氏家族迁居闫景以后,以传统农业为立家根本,逐渐进入商贸领域,后投资经营近代工业实业,从而由农转商,后又转为民族资本家的真实写照。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和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至今令人崇敬,令人深思。
秋风和煦,善气惠人,漫步于李家大院,仿佛投入吉祥的怀抱:古色古香的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传统民居,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精妙绝伦的砖、木、石雕,目不暇接的楹联匾额,千姿百态、无所不备的碑帖、字画,展室里创业、经商、善举史等,口耳相传的善人善事,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理念,浓郁的慈善文化、厚重的晋商文明、浪漫的异域爱情。无一不让人内心涌动起一次次感喟和敬佩,无一不让人深思回味,流连忘返。
怀着种种不舍,正午时分匆匆返程。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