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辛庄,为河北美丽乡村代言

       留得住乡愁,记得住初心,追根溯源,鉴古知今才能更好的创造未来。为了传承根脉,不断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石家庄很多古村落在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同时、投资启动了村志编修和村史馆建设,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村史馆见证小村春秋

       金秋时节,笔者随石家庄老年书画家协会走进了柳辛庄村史馆进行书法交流,采风探寻,追根溯源,探访一个小村庄的沧桑巨变,见证新时代下的美丽乡村新面貌。

       柳辛庄村史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馆内的场景布置、老物件的摆放、墙面展板内容都是自主完成的。村史馆一共分为五个展区,分别是追根溯源忆春秋、商业渊源有自来、薪火相传铭党恩、寒耕暑耘意难忘、幸福柳辛庄。

       该村历史上由康家庄、康家营、柳新庄三个村合并而成,现存后太保村明弘治元年(1488年)重修圣佛寺碑记上有“柳林铺康家营”、“康家庄”之名,该村万历八年修建奶奶庙时,石碑上刻有“西牌康家屯”(疑即康家营)和“东牌康家庄”字样。清咸丰九年,在滹沱河洪灾中,柳林铺部分村民迁此又建一新村,取名“柳新庄”,与康家庄、康家屯毗邻。后三村合为一村,统称柳新庄。后又因谐音改为柳辛庄。

       四十年前深秋的一天,考古人员在柳辛庄村南发掘清理了一座东汉贵族墓。在这座砖室券顶墓中,发现了若干中原铜器、陶器、玉石器、五铢钱等。其中出土的一具铜缕玉衣残片虽然不完整,但却是省内孤例。

       在汉代,人们相信“玉能寒尸”,穿戴玉衣可保尸体千年不腐。因此,玉衣殓服盛行一时,并根据死者的级别,规定用不同的材质连缀,有金缕、银缕、铜缕、丝缕。其中,帝王级穿戴的金缕玉衣是最高级别,“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语出《后汉书·礼仪下》)。

       因为目前全国发现有玉衣的墓不过20余座。其中河北省出土金缕玉衣3件,分别是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和他妻子窦绾各1件,定州中山孝王1件;银缕玉衣尚未发现;铜缕玉衣只在柳辛庄村南这座墓中有残片出土。这些价值昂贵的玉衣为他们的墓室招来一批又一批盗贼。据《三国志·魏文帝本纪》记载,“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柳辛庄村南这座墓的盗烧痕迹残存铜缕玉衣,正是这一史实的实物证明。故亦比较珍贵。

       从古至今,柳辛庄都具备交通区位优势。清末,京汉铁路通车,火车穿过柳辛庄村西,并在此设站。直到今天这条老铁路线上依然终日行驶着繁忙的客货车,“柳辛庄站”这几个字,相信已印在了许多过往旅客的脑海里。虽然它只是个南距石家庄、北离正定各有七八公里的四等小站,但在当年火车编程、公路运输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柳辛庄村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和物流商机,促进了这个滹沱河畔小村落的崛起。

1572758888467497.jpg


滹沱河畔一杆旗

       村史馆展览告诉我们,柳辛庄是一个蕴藏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村庄。1943年华北大平原抗战反扫荡斗争已成燎原之势,中共石门市第一任组织部长王世昌在柳辛庄发展了村里第一位地下党员郝凌霄同志。当时地下党联络点就设在柳辛庄小学,几位老地下党员利用学校作为掩护,运用特殊材料的纸墨记录下情报内容秘密转交上级。

       来到曾经富甲一方的“石家庄第一村”——滹沱河畔的柳辛庄。透过别墅式的住宅小区、流光溢彩的办公大楼和村民的笑容,我们看到了这里的变化。沧桑巨变靠什么?靠区位优势?靠高效农业?靠乡镇企业?都不错。但关键的一条是靠一个强党委、硬支部。

       柳辛庄 1949 年底成立了第一个村党支部,当时只有 9 名老党员。如今,这个社区已经拥有 500 多名党员骨干力量。群众说得好,我们村靠的是为党旗增辉的共产党员。围绕经济抓党建,共产党人有能力在市场经济中取胜。村民说起自己村,不知道什么叫农民负担。集体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一切实在难以想象。壮大集体经济,已是柳辛庄党委和群众钢打铁铸的信念。从农民到工人,从握锄把到企业家,经历的是一个痛苦的嬗变。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建功立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增长才干…… 柳辛庄将党建寓于精神文明活动之中,生动而富有特点。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洪亮的入党宣誓声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礼堂旧址传出,声震西柏坡。这是柳辛庄村党委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举行的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党员入党仪式。柳辛庄主动和西柏坡“攀亲”,每年“七一”前都组织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到西柏坡朝圣,接受革命传统的洗礼。

       在西柏坡宣誓入党,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每次研讨会,都在全村激起学习理论的热潮。柳辛庄还通过评选文明家庭等活动,使讲精神文明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活动。柳辛庄村党委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目标、领导责任、创建措施等登在报上,写在墙上,使全体党员、干部、村民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村里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别与党委委员、村委委员和计划生育、红白理事会、治安、教育等方面的组织签订责任状。这样,每个干部肩上压着两个指标: 经济建设指标和精神文明建设指标,二者一样硬,同样重。

       柳辛庄人有这样一个共识:培养人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重点投资的“特区”。 几年来,柳辛庄村连续投资几百万元,加强村办学校建设,先后建起三栋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不出村的普及教育。

       为陶冶村民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柳辛庄村建成了北方最大的以葡萄园艺为内容,集游乐、观赏、生产为一体的“葡香公园”,建立了石家庄市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职工电声乐队和腰鼓队,每年都举办农民运动会。村里投资建立了卫生院、村民实行养老退休统管。

       一位白发老人面对8栋高标准的农民宿舍楼对笔者说:社会主义这条路有奔头。柳辛庄无处不变,唯有共产党员一心为公的本色没有变。村民说选一个好班子,有一个好班长,比什么都强。群雁高飞头雁领。党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唱一台戏的风气从来没有变。

       柳辛庄脱颖而出,村干部并不以功臣自居,反而“约法三章”:不准到村民家中吃喝,不准收受贿赂,不准贪占集体便宜。为便于村民监督,村里开辟了“明白栏”。对村民关心的有关财务收支、招工、计划生育指标、宅基地发放等热点问题,全部张榜公布。工资分配上,村干部主动少拿镇政府规定数额的30%。

       几十年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柳辛庄的干部和群众达成这样的共识。农村奔小康,经济是关键,党建是根本。柳辛庄成立了河北省第一个村级党委,又被命名为“奔小康先进村”,并涌现出一大批市、区、镇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1572758939120751.jpg


风清气正一帆轻的新农村样板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今天柳辛庄社区村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不断创新思路,开创柳辛庄农村集体制所有制的成功改革。

       柳辛庄还建设有村级电影院和文体活动中心。电影院免费向村民播放时尚新电影。文体中心内设老年书画教堂、科普活动室、育儿健康室、中医养生,琴房、茶座、健身房。这里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完全不逊色于专业健身房的设施。

       村志编修和村史馆建设是村两委一项主要工作,让优秀的村风、家风得以传承。文体中心的建设,又给村民们带来极为丰富的休闲娱乐文化生活,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各种便利,村里还有免费公交,几辆依维柯绕村穿行,招手即停,让柳辛庄当之无愧的成为美丽河北乡村的一个样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