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山碧云泓,陶瓷水镇旷世情。

       面水讴歌能量正,靠山磊陶摆纵横。

       陶屋陶墙层峰立,瓷瓶瓷瓮列队成。

       古村陌上创新意,点石成金引春声。


       众人皆知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中国的英文是CHAINA,也是陶瓷的意思。然而对于讨营生的太行山村民,传统陶瓷产业的陌路发展遭遇瓶颈,这些古村落旋即落入贫困村序列。

       在太行山历史上有个井陉窑,是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距今已有千年。一个名为南横口的古老村落,是历史古村,井陉现代陶瓷业的发源地。这里遗存县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瓷窑遗址。

       南横口古瓷窑是井陉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作为石家庄市第五届旅发大会重要景点之一的陶瓷水镇,就是依托南横口村古瓷窑遗址片区重新规划而建。

       穷则思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横口转变思路,做起陶瓷文章,几年筚路蓝缕,艰苦奋战,出手就是大手笔,建起这一座有创意,很养眼的陶瓷水镇。

       走进村口,满眼都是陶瓷新元素。村中绿树成荫,石板路干净整洁,路边沟渠清流淙淙,各种山村民居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别具风情。但见废旧陶瓷镶嵌在景区的景观墙上,古朴中透着雅致,瓷缸水瓮老宅墙,瓷坊小院陶器香,连古时人的厨房锅碗瓢盆“旧爱”摇身一变,也成为了现代人眼里的美学“新欢”。


001CICTszy7w9XjbgVVff.jpg

       中秋团圆月,天涯共此时

       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游人的心情也变得温润起来,随处可见一些惹人怜爱的野花和野草,在瑟瑟北风里倔强地伫立着。

       据史料记载,南横口始建于西汉,自隋朝起,陶瓷制造业不断兴盛,使得这里成为河北省四大窑“井陉窑”的主要产地。村里的街巷上尚有一两处残垣断壁,依旧在寂静中散发着窑场的气息。

        作为陶瓷之乡,南横口的陶瓷遗存几乎无处不在。沿着村中小路一路上坡,看到村里的房屋院墙,大多都用一种圆形的古铜色的罐状材料垒制而成,有的墙体还根据“罐子”的大小和形状堆砌出不同的图案。经询问得知,原来这就是南横口独具特色的“建筑材料”——匣钵(俗称“笼盔”)。

       今年中秋,很多城里人选择到陶瓷水镇过新鲜,收获的满是喜悦与发展的憧憬交融……看马家大院,看甘陶河一轮圆月腾空,明清大院、古陶水韵,把酒问苍天,月圆家圆国圆,涌动的家国情怀,蓄积起再出发的奋斗力量。

       此心安处是吾乡。人们说这是在这个中秋节收到的最好礼物。举家在水镇一起划船聊天唠嗑,共享一轮明月,享受“彼此在身边、从不曾走远”的感觉。

       一个陶瓷水镇让无数游人怀揣梦想来到这里,看山里人们战天斗地,以陶瓷为媒,一起成就城市后花园的丰饶,一起沐浴古瓷水韵的荣光。

       作为太行老区井陉农村脱贫的一个引擎,南横口变脸陶瓷水镇,可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示范区,又承载了更多的城市旅游新景点的历史使命。应该说这既是深山里人的机遇,也是农民实现梦想的机会。南横口勇敢地尝试全新的发展思路,用更开放的胸襟和更包容的态度去对待脱贫创新;为农民提供更公平更开放的市场环境,提供更充分的社会保障,让每一个农村追梦人都能在实现梦想的路径上大步狂奔。


001CICTszy7w9Y0lYPF8b.jpg

       文化是魂,古村再绽光华

       各地游客来到这太行山里的小山村,感受这座古代陶瓷艺术宝库的文化魅力。古村坐落在锦河与甘陶河相交的一片丘陵上,时而露出的阳光将这片用匣钵镶嵌的村落映衬得金光灿灿。据说南横口村始建于元代之前,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村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是井陉窑的产业中心,如今依然是井陉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瓷窑遗址。

       南横口村最著名的是馒头古窑和匣钵墙。现今南横口村的馒头窑在河北省已经绝无仅有,而匣钵墙则是这个村子的特色。所谓“匣钵”其实就是陶瓷生产中的一种窑具,俗称“笼盔”,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将做好的坯体放在里面,可以防止气体、灰尘等对坯体及釉面的破坏和污损,同时也可保证坯体受热的均匀,瓷器烧制完成后,“匣钵”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于是,聪明的南横口村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像魔法师般将经过千锤百炼后坚固的“匣钵”利用起来,按不同组合的方式砌进建筑的墙体,形成了别具艺术特色的古镇形态。

       徜徉在这样的古村中,尽管人迹寥寥,略感破败苍凉,但陶瓷文化的艺术气息与历史铸就的厚重感还是深深感染着我们,在无言中彰显着其应有的价值。

       走过陶瓷水镇,拂去岁月风尘。凝结陶瓷文明的南横口,必将马不停蹄创造新的文化传奇。村民说:“我们一定加倍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午饭档口,许多村民会端着饭碗在家门口边吃饭边聊天,村民们有说有笑,与游人打招呼,话乡愁、谋发展,嘘寒问暖……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村民说“我们村不分彼此,都是一家人。”在这里,每个村民都会说出这样的心声。山村比较闭塞,但他们在生活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尊重邻里、包容乡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南横口村共同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

       他们关注于如何将陶瓷文化与生活美学相结合并更好地融入生活、建筑和艺术领域之中。一个个在外务工经商的井陉人开始返乡创业,一个个古村落开始谋划旅游项目、招引投资客商。


001CICTszy7w9Yd0pin67&690.jpg

       一条“井陉天路“连起成片古村落

       所谓井陉“天路”,其实是井陉县古村落旅游环路,一线几十公里穿起24个古村落。通车后激活了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短短一年时间,仅沿线农家乐就由过去的十几家猛增到近百家,收入也由原来的仅够维持运转到现在每家平均年盈利2-3万元。

       笔者驱车沿“天路”一路西行,只见绵延起伏的崇山中,宽阔的柏油路如一条黑色丝带不断向前延伸。路两侧层层梯田,绿意朦胧,山花烂漫;巍巍古村,黛瓦石墙,古朴沧桑。沿路不时遇到停车拍照的游客,“天路”已成井陉一景。

       24个古村落全线车程,由过去的4小时缩短到现在的40分钟。交通最不便利的张井沟村,去趟县城由以前的1个多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0分钟;到直线距离1.5公里的大梁江村,车程由以前的2小时缩短为现在的10分钟。

       随着“天路”通车,还吸引了更多井陉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路一通,客流量翻了番,也改变着当地群众的生活,沿途村的农家乐一到节假日个个爆满,百姓自家产的核桃、花椒、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都卖断了货。今年的省市旅发大会井陉成了主战场,村民认准要继续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石头文化,增加集体收入,带领更多村民致富、谋实惠。”

       今年以来,依托“天路”串联带动作用,古村大梁江、吕家等持续点燃乡村游火爆,让当地土特产、农家乐餐饮、住宿等旅游消费“一路飚红”。乡村酒店和农家乐家家爆满。

       随着“天路”通车,在井陉县古村落片区,眼看着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在旅游通道建设中一步步变成金山银山,这里的村民们满怀信心地期盼着今后的好日子。

       随着“天路”的开通,井陉县旅游业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一个个“盆景”连成了一道道“风景”。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摘蔬菜忙、冬吟白雪诗、四季忆乡愁”,该县打造古村落旅游新高地,形成了以剧境小镇吕家、梦古小镇大梁江、陶瓷水镇南横口、石韵小镇于家等为代表的多个特色风情小镇。眼下在各个小镇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生态采摘、文化体验、影视写生、纪念品生产等功能正在加紧完善,逐步打造一路山水美景、一路民俗风情、一路访古探幽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