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应匈牙利安全与防务研究中心的邀请,我们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一行四人访问了这个美丽的国度。初夏的匈牙利,万物争荣,芳菲正浓。美丽的多瑙河、交响乐《蓝色多瑙河》、音乐家李斯特、诗人裴多菲对我们来说几乎都能耳熟能详。


多瑙河上的明珠——布达佩斯


       清晨,几只小鸟的吱吱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抵达布达佩斯后的第一天日程安排是游览市容。

       一路上,匈牙利陪同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说,静静的多瑙河自北向南,在匈牙利中间流过,也把布达佩斯一分为二。河西是布达,平缓而有丘陵蜿蜒起伏,喀尔巴阡山余脉在这里骤然结束;河东是佩斯,一望无垠的匈牙利大平原在这里发端,一直向东南伸展到匈牙利与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与塞尔维亚边境。目前,布达佩斯面积525平方公里,人口200余万。9座气势雄伟、风格迥异的大桥把两岸紧紧地连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桥是链子桥(又称“伊丽莎白桥”或“茜茜桥”),链子桥于1839年开始兴建,1849年完成,是连接布达与佩斯间9座大桥中最古老最壮美的桥梁,而最新的桥是拉吉马纽什桥,1995年11月建成。

1571735021802973.jpg

       (链子桥)

       热闹繁华的佩斯是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国会大厦和政府机构大都集中在这里。布达主要是住宅区,幢幢楼宇坐落在山坡绿树丛中。整个城市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美,依山傍水,古老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建筑精致而大气,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古今建筑巧妙结合,众多古趣盎然的街道洋溢着浪漫的气氛,街道两旁种植着一排排菩提树、洋槐树和丁香树,浓荫覆盖,翠绿宜人。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国会大厦。国会大厦坐落在多瑙河畔,是一座享誉欧洲的建筑,也是是匈牙利最宏伟、最庄严的建筑之一。匈牙利1848年革命之前,在“祖国与进步”民族觉醒口号的感召下,就有匈牙利诗人说过“祖国需要一个议会”。1838年多瑙河发生水灾,将佩斯全城淹没。此后,已显颓像的哈布斯堡王朝与匈牙利组成了一个拥有共同国家元首、共同外交、共同货币、共同军队,却各自拥有独立议会和执法机构的奥匈二元帝国。匈牙利国会大厦就在此背景下开始酝酿兴建。匈牙利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泰因德尔·伊姆雷说,“我并不想让国会大厦标新立异”,“因为我无法在一个百年大计的建筑与稍纵即逝的细节上取得平衡,只能试着小心翼翼地按照艺术的要求,在这个中世纪风格的建筑上体现民族之魂。”因此,国会大厦的全部建材都取自于匈牙利本土。

       大厦于1884 年破土动工,1902年建成,历时18年,耗资3700金克朗。大厦占地面积17745平方米,全长268米,最宽处118米,圆顶高96米。整个建筑用优质石块和大理石砌成,是集欧洲各时代建筑风格之大成的典范,它有哥特式尖塔矗立的外表,外墙还饰有88座雕塑,从匈牙利人定居时的7个首领到费尔迪纳德五世国王,都是匈牙利历史上的统治者、大公和军事领袖人物。

1571735093432985.jpg

      (国会大厦)

       在匈牙利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大厦,聆听了议会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辩论。匈牙利朋友还在大厦里盛情款待了我们。在大厦内部,我们所到之处都是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古希腊与罗马风格的装饰,匈牙利各个时期著名人物的雕像整齐地摆放在各个厅室里,反映历史的各种彩色壁画悬挂在四周墙壁上。大厦富丽堂皇,极其豪华,据称装修时仅黄金就用掉了40多公斤。而其采用的冷水空调系统,领导了当时世界的潮流。即使在今天,这座雄伟的建筑依然是匈牙利的骄傲,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大厦是匈牙利议会和政府总理的办公所在地,也是外国来宾来访的重要会谈和会见场所。

       走出国会大厦,便是著名的科苏特广场,这是欢迎外国元首来访举行仪式的地方。广场十分壮重严肃。广场两侧各有一尊匈牙利民族英雄的巨型雕像,左侧为1848年争取自由斗争的领袖科苏特的铜雕,右侧为18世纪的民族英雄拉科齐·费伦茨的骑马雕像。

       参观完国会大厦后,我们便驱车来到著名的渔人堡。渔人堡位于布达老城内,毗邻美丽的多瑙河,是一组混合了古罗马式与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一体的石砌建筑。匈牙利人最初到此定居时,这里为渔民部落,中世纪时这里成为渔市,其周围是用碉堡加固的城墙,由渔夫守卫,渔人堡因此而得名。目前的渔人堡建于1895—19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部分破坏,战后进行了修复。 

       渔人堡有漂亮的拱廊、柔和的尖塔、精美的雕像,显得十分亮丽和谐而壮丽。整组建筑分上下两层、南北两个部分。底层是游廊,由漂亮的拱形门洞连接,回环曲折;上层为7座锥形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建筑群南侧有一尊54米高的青铜骑马塑像,为匈牙利开国君主圣伊斯特万国王像。

1571735168672156.jpg

       (渔人堡)

       登上城堡,布达佩斯的美景一览无余,天空碧蓝如洗,蓝色的多瑙河波光粼粼,整座城市被郁郁葱葱的树木、鲜花和草地包裹着,簇拥着,宫殿、教堂、博物馆错落有致,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整洁明丽。如今,渔人堡是布达佩斯市民悠闲散步的重要场所,也是情侣们最喜欢的地方。一些情侣在阳光下如胶似漆地亲着吻着爱抚着,全然不顾周围的游客。一项有趣的调查表明,年轻人在渔人堡初吻的比例最高。

       告别渔人堡,我们便来到马加什教堂。马加什教堂建于贝拉四世国王统治时期的公元1255—1269年,是布达佩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458年匈牙利历史上的著名国王马加什继承王位后曾在这里举行对上帝的感恩仪式,之后马加什国王又在这里举行过两次婚礼,教堂因此得名。后来,匈牙利历代国王的加冕仪式都在此举行,故又有“加冕教堂”之称。16世纪土耳其占领期间,教堂被焚,后被土耳其人用作清真寺。

       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前方后圆的哥特式教堂,重建于1874年至1896 年。教堂的正面朝西,正门称玛丽亚门,门额上有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的雕塑。门两侧有两座不对称的锥形尖塔,白色的圆锥形南塔称马加什塔,高约80米,顶部是钟楼。整座塔身雕饰环缀,剔透玲珑,是教堂最美丽最吸引人的部分。贝拉四世国王和王妃的石棺安置于马加什塔内。北面由四座小尖塔簇拥着的多棱形尖塔是贝劳塔,它又矮又粗,与秀丽挺拔的马加什塔形成强烈的对比。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圣坛后面由7幅大彩色玻璃窗组成了一个巨型的半圆形,无论外面光线多么强烈,彩色玻璃窗都会使光线变得柔和,并使圣母像更加显端庄慈祥。现在教堂里经常举办管风琴演奏会。

1571735250353678.jpg

       (马加什教堂)

       接着我们去参观布达王宫。布达王宫坐落在布达一侧的城堡山上,故又名城堡王宫。王宫东濒多瑙河,依山傍水。王宫与附近的马修斯教堂、渔人堡交相辉映。布达王宫经历了建而毁,毁而建的历史。布达王宫始建于贝拉四世(1235—1270)国王在位时期,当时主要用作堡垒用。1241年蒙古军事统帅拔都(成吉思汗长孙,忽必烈堂兄)率军西征,席卷匈牙利,打败了贝拉四世国王,焚烧了王宫。1242年蒙古军队撤走时,匈牙利人口减少三分之一。后在安茹王朝(1270—1382)时期开始重建并扩建,马加什国王时代(1458—1490)建筑规模达到高峰。15世纪末成为欧洲最辉煌的王宫之一,当时整个王宫为哥特式建筑。1541年土耳其入侵并占领了布达,王宫随之落入土耳其手中,宫内的珍品都被盗走。在土耳其占领的150年期间,经历了地震、弹药库爆炸和火灾,后经多次修缮。因此,目前王宫的工事、要塞都带有地中海土耳其风格。1686年又被战火化为灰烬。18世纪开始部分重建,至19世纪中期后,原宫得以修复并有扩建,成为拥有860间宫室的巴罗克式的巨大建筑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将司令部设在布达,战争结束时,王宫及内部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被烧毁。1948年又进行了重建。

       今天,王宫占城堡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建筑富丽堂皇,展示了匈牙利的悠久历史和建筑特色,主要建筑包括哥特式大殿、伊斯特万塔、王宫小教堂和御花园等,现已辟为博物馆。宫内有一喷泉,名马加什国王喷泉,塑有马加什国王猎装像。御花园中耸立着1686年解放布达的军事司令欧仁尼大公的骑马塑像,园门上有古匈牙利人的神鸟图茹尔鸟的雕像。王宫东翼为城堡博物馆,即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宫内还有匈牙利民族画廊、匈牙利工人运动博物馆和国立赛切尼图书馆。王宫之南还有哥特式门塔和直径40米的文艺复兴式大圆堡等古建筑。我们参观古城街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密集弹孔依然清晰可辨。一个布达王宫就是一部浓缩了的匈牙利兴衰复兴史。

       下午我们参观英雄广场。英雄广场是布达佩斯最雄伟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36米的“千年纪念碑”,这是1896年匈牙利人为纪念匈牙利民族定居1000年而建的。碑顶为加百列大天使神像,碑座四周是古代匈牙利7个部落首领的巨型铜铸像,为首的是马扎尔部落的首领阿尔巴德。纪念碑后侧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弧形柱廊,柱廊中间有14位匈牙利历代名王和民族英雄的雕像。铁甲武士骑着马,手持盾牌与宝剑,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

1571735308450112.jpg

       (英雄广场)

       在左右柱廊的外侧柱顶上,分别有一组群雕。右侧一组代表劳动与幸福,左侧一组代表知识与光荣。在内侧柱顶上,也分别有两尊雕塑,一尊是奔赴疆场的马车,意为战争,另一尊是安然行进的马车,象征和平。人们通常把柱廊比作匈牙利“历史伟人祠”。

       英雄广场对面的市立公园是一个很大的森林公园,因为我们参观那天是周末,公园里处处可见一个个游哉游哉地休闲的家庭。我忽然领悟,布达佩斯除风景的美外,还有人文的美,那就是人们的安详平和。对于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安详平和显得多么宝贵。


古都艾斯德尔戈姆


       在阳光的沐浴下, 我们驱车沿着蓝色的多瑙河前往匈牙利古都艾斯德尔戈姆。艾斯德尔戈姆距布达佩斯约60公里,位于匈牙利与斯洛伐克交界处的多瑙河河畔。多瑙河全长2860公里,是欧洲第二大河,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河。多瑙河两岸有许多美丽的城市,她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条蓝色的飘带上。多瑙河在艾斯德尔戈姆拐了一大湾,流向由自西向东变成由北向南,像一条蓝色的飘带蜿蜒在匈牙利的大地上。

       车行一个多小时, 我们便到了艾斯德尔戈姆。艾斯德尔戈姆曾是匈牙利的首都,后成为匈牙利教廷所在地。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公元172—180年,古罗马皇帝、禁欲主义者马尔楚斯·奥列利沃斯常来此居住,其名著《古代思想》一书的《反省篇》第12卷即在此写成。公元10世纪末埃斯泰尔戈姆成为匈牙利宫廷所在地,匈牙利开国国王圣伊什特万在此出生,并于1001年在此加冕。12世纪末,宫廷教堂被焚,1288年重建,后又被焚毁。此后该城多次重建又多次被毁,目前的城区和主要建筑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新修建而成。

1571735363299070.jpg

        (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

       艾斯德尔戈姆最著名的景点是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始建于1822年,历时30多年才完工,它是匈牙利全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教堂。教堂礼拜堂的拱顶高71米,纵深118米。1856年8月,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举行隆重的揭幕仪式,奥地利皇帝费伦茨·约瑟夫以及匈牙利全国达官贵人都参加了这一盛典,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李斯特还指挥了他专门为大教堂谱写的弥撒曲。其实那时工程还没有完全结束,到1869年年底土木工程才完工,之后内部和外部装璜又进行了多年。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的雕塑家和画家们都参与了浮雕、雕塑和绘画等工作。庄严典雅的大教堂用巨大圆柱和高耸的中央圆顶从正面迎接从多瑙湾来的游人。

       土耳其人入侵后把礼拜堂改建为清真寺,雕像被打碎,浮雕也破坏得残缺不全。但这座壮观教堂的本身还是熬过了土耳其人的攻击,成为城堡山上惟一的一座教堂。后来著名设计师鲍克·亚诺什把一千六百多块雕塑碎片重新复原在大教堂内。中央圆顶是在修复过程中新建的,国王的雕像是皮特罗·德·维多瓦1875年制作的。教堂尽管后来有过不少增补、扩建,但鲍克·亚诺什设计的礼拜堂仍然是匈牙利文艺复兴建筑艺术中最有声望的作品。

       我们沿着教堂的楼梯拾级而上,登上教堂的拱顶,埃斯泰尔戈姆的美景尽收眼底,那蜿蜒曲折的多瑙河犹如一条蓝色的丝带随风飘逸,在教堂的不远处流向由自西向东变成自北向南,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大湾,河北斯洛伐克边境小镇的红瓦房屋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迷人。走下教堂的拱顶,我们通过匈牙利与斯洛伐克的国界桥,来到斯洛伐克一方,从多瑙河的北岸观赏埃斯泰尔戈姆教堂,多瑙河波光粼粼,大教堂恢弘雄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