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春的一天,接到单位的电话,让我去所在社区做退役军人登记。八一的时候社区一男士来我家上了一块“光荣之家”的牌子。
   到年底,单位又通知去完善退伍军人信息,要发“优待证”,我带着户口簿、身份证、转业证,做了详细登记。这次很详细,包括入伍时间,部队番号,配偶姓名、工作单位,全电话号码等,还拍了电子影像存档。
   我的“转业证”,一个小小的红本本,自1989年转业拿到手后,在家存放了30年了,前后搬过四次家,这是正儿八经使用的第一次。
   记得有一首歌中有这样一句:“生命中有一段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骄傲”。当“年过花甲”的我坐在电脑前,整理我的《文集》时,我的感觉似乎特别的平和。当兵的那个时候,正值自己的青春芳华,生龙活虎的岁月。当兵时在河北保定市的38军,有意无意养成的作风、思想、志趣、喜好和品性,都在为我后来的人生旅途,起到自己不经意、但其实是从根上在生发着的作用。
   我自认为自己是正正派派过了大半生的人。我认为,这与我认认真真在人民军队大学校成长锻炼,是有关系的。大学校、大熔炉,淬火成钢,有收获、有锻炼、有成长。军人素质、军人感情、军人素养、军人作风,无一不在此后生活的历程中有自然的流露。
   前些天在滏阳河边遛弯,碰上一个陌生的人,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当过兵?我说:是。他说:看得出。腰板这样挺,走路还是军人步伐,一看就知道。呵呵,一问,知道他也是个行伍出身。哈哈,都过去这么多年了,陌生人居然还能看出我是个当过兵的人----我骄傲。
   我曾经是陆军的通信兵,虽说没有步兵的训练严格,但毕竟是在野战军,也算一线军人。43年前,我走进的军营。人生能有几多情?此生惟结陆军缘。
   难忘2018年1月3日,军委习近平主席专程来到中部战区某部发布开训令,就是我们原38军的112师,目前是军队改革后唯一一个拱卫首都的师的建制。号令即出,动若风发。2018年全军军事训练正式拉开帷幕,各部队按计划展开训练。主会场官兵登战车、入战位,迅速展开,一时间呼号震天,机甲轰鸣,战尘飞扬,一派生龙活虎的场面。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坚强统帅,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空前。看到这些我的心里感到暖暖的。
   我第一次验兵,是1973年,背着父母在学校里参加了目测。第二次是1975年,当时高中还没毕业,就急着找我曾在老家当过县长的舅舅去公社找书记,非要“走后门”去当兵。那个时候当兵被青年人看做最光荣的事情。当时的公社书记王文安说,孩子还没毕业,明年再去吧,结果没去成。1976年正好高中毕业,来接兵的113师通信营的杨三波同志,是一位通信技师,一眼就看上了长得还算体面的我,虽经过了很多周折,但最后还是如愿穿上了绿军装。
   当年我们郑口公社为新兵在县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公社书记王文安在大会上讲话,我代表新兵发言。实际上当时公社书记的讲话稿也是我写的。我铿锵有力的发言让会场鸦雀无声,最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们公社的新兵穿上军装后第一天住在县招待所,第二天集合去德州上火车。我走的时候,是村里的拖拉机拉着我和我们同村的杨吉东我俩走的。当我告别老家,和母亲说,娘别挂着我,我母亲早已泣不成声,转身跑回屋里,我猜想,娘一定是放声去哭了,因为从小我就没离开过娘,她舍不得。在县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集合,父亲背着手跟着我们新兵的队伍走了好远,一直等着我们的卡车跑远看不见了他才转身回去,母亲没敢再来送我。
   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两眼有些湿润。心里想着,养我的家乡,亲爱的父老乡亲,再见吧。为了保卫祖国,我要为国从戎。绝不会辜负家乡亲人的希望,我要早早的把立功喜报寄回家乡。
   38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万岁军”,在当时是一支摩托化劲旅,是我军的王牌部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部队。
   38军是以中国工农红军为骨干发展起来的部队。究其历史,乃是彭德怀元帅和徐海东大将麾下的红军劲旅。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8军的前身就已经诞生了。辽沈战役结束后,1948年11月,第一纵队改称为第38军,随后参加平津战役。38军在平津战役中担任天津主攻,生擒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38军还参加了宣沙,衡宝,广西,滇南等大小战役。
   在解放战争中,38军从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1950年,38军由梁兴初将军率领,参加朝鲜战争,担负穿插重任。在第二次战役中,成功穿插三所里与龙源里。由于松骨峰阻击战中,38军表现突出,彭德怀总司令电报嘉奖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从此,38军有了“万岁军”的称号。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大地震,当时部队正在山里演习训练,下午返回营房后给养物资和战士的背包都没卸车,师长政委就去军里接受救灾任务。接到命令后,部队连夜奔赴唐山地震灾区。华国锋总理视察灾区的时候说:“38军来得快,干得好”。记忆最深刻的是,前线部队返回营房补充给养时,回来的几个兵除了眼镜和牙齿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衣服在身上都像帆布一样僵硬,要知道那可是华北最热的季节。
   38军为共和国建立了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战绩。
   1984年38军在全军率先集团军试点,由原来满编的三个步兵师,又增加了三个火器师和直升机大队,从此38军正式成为我军的机械化部队。我当时就被调到集团军后勤部新组建的后勤通信连任连长。
   忘不掉在部队平日里的刻苦训练,汗水一遍遍湿透军装,努力掌握军事技术,过硬本领,随时准备上战场;忘不掉去北京在军区通信训练大队学习的日子,每天刻苦补充自己的通信文化知识;忘不掉杨三波技师对我的关心培养;忘不掉陈凤林老处长、胡鲜朝老团长对我进步的谆谆教导。
   曾记否,在那电台旁、总机边认真维修保障通信畅通的日日夜夜;在那高炮阵地上保障阵地通信时的隆隆炮声;在部队行军时和赵图环参谋长同坐一辆吉普车指挥部队的每一个瞬间。
   曾记否,战友们一起学习训练的每一个场景;和战友们嬉笑打闹的嘶喊声;和女兵们逗闷子的每一个瞬间,自己生病住院时的默默流泪时。
   曾记否,穿着军装收获爱情的甜美时刻;在部队接到家书儿子诞生的喜悦;家属随军回乡办手续的欢愉。
   岁月可以轻易的逝去,容颜可以匆忙地苍老,在无限的时空中,人生的旅程是多么的短暂,转眼之间我们都已到了耳顺之年,我们已把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段,献给了部队和祖国,留给我们唯一不能改变的是最纯真的战友之间的至纯本色和军人的精神文化及拼搏牺牲的光荣传统。
   参军四十多年,虽然已年过花甲,可军心依旧,军魂不散。解放军的精神,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已经融入到我的身心。
   离开部队三十年后,我迎着和煦的阳光,来到保定,看看我曾经的营房,看看那些老战友。在部队门口留个影,和老战友照个相,回味一下曾经的峥嵘岁月,畅想一下未来有限的时光。
   哲人说过,人,无非只是一个历史匆匆的过客。如今,部队改编了,38军的番号成了历史,很多战友各奔东西找不到了。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营房里不是我当年那支部队,但还是年轻的军人在守候,他们将继续我们的事业,继续在保家卫国的岗位上贡献青春。我的第二故乡会永远在我心中。
   “光荣之家”的牌子挂在我的家门口,国家没忘记我们这些老兵,人民没忘记我们这些老兵,我们还是人民的子弟兵。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虽然年过花甲离开岗位,可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激励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将继续发挥我的余热,随时听候共和国的召唤!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