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的正式从政之路,应该说是在他为父亲丁忧守制期满之后。他父亲814年10月病故于任上,他便丁忧守制,赋闲在家,3年后,他才应河东节度使张弘靖的邀请,到太原出任掌书记一职,负责起草各类文书。819年5月,张弘靖回到首都长安,担任了礼部尚书,李德裕便也跟随张回朝任职。不到半年,政局发生激变,宪宗被内侍杀害。宦官梁守谦等拥立太子继位,这就是穆宗,从此开始了他唐代宦官废立皇帝的先河。


  促使唐朝崩溃的,除了藩镇之外,还有宦官。唐朝第一位有名的宦官,当然是高力士。在民间的传说中,李白书写外语退敌的时候,杨贵妃磨墨,高力士给他脱鞋,但那只是一种想象的快意。高力士是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贴身侍卫,他虽然并喜爱政治,权势仍震慑朝野。皇太子李亨都唤他“二哥”,公主驸马都尊称他“老太爷”。不过真正揭起宦官时代大幕的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皇帝对将领们充满猜忌,不再信任,对他们来说,宦官要可靠的多,因为很多宦官在他们面前像哈巴狗一样,俯首帖耳,但他们不知道,很多人一旦被赋予权力以后,就会变得大不一样,哈巴狗可能会变成恶狼、甚至老虎。始作俑者,创造的监军制度,不仅危害了他们,而且遗祸千年。宦官出任监军后,武装部队中就形成了两个系统,一个是传统的军事系统,另一则是可以直达皇帝的宦官系统。监军表面上是帮助解决困难,实际上是在防止叛变。所以监军是一个权威职位,一纸告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恐怕任何人都清楚,因为他们直接报告到最高统治者,因为他们的特殊渠道,所以所有的胜利和功劳都是他们的,一旦有失利,承担责任的必定是军中的统帅,当然马后炮式的诋毁统帅是必不可少的,他自己曾经怎样建议,那些高明的建议如何被排斥,甚至于无中生有,也会经常存在。但监军并不能防止统帅叛变,宦官这种不伦不类的家伙们,一旦拥有极大的权力的时候,危害更深。


  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深刻揭露了宦官暴行的根源。他认为:世界上没人能阻止宦官的暴行,因为皇帝顽强地支持他。像第十一任皇帝李豫,每当外派的宦官回来复命时,他一定查问收到的礼物多少,如果收到的礼物太少,他就愤怒,不是认为看不起宦官,而是看不起他这个皇帝。于是宦官的暴行,不但公开,而且合法。凡不能使宦官满足的对象,随时都会发现忽然陷于“谋反”的巨案。虽然大臣们不断向皇帝建议加以拘束,都遭拒绝。李豫的曾孙李纯根本就不承认宦官诬陷过大臣,他说:“宦官怎么敢诬陷大臣?”强调说:“即令有什么谗言,当皇帝的也不会听。”又得意洋洋地宣称:“宦官不过是一个家奴,为了方便,差使他们奔走而已。如果违法乱纪,除掉他们就跟拔掉一根毫毛一样。”


  但事实并非这样,宦官诚然是家奴,一旦拥有了权力,家奴便不再是家奴。就是这个称宦官为“家奴”、“除掉他们就跟拔掉一根毫毛一样”的皇帝,不久之后在820年,即被宦官陈弘志谋杀,没有人知道使用了什么凶器。接下来,继任皇帝不再由前任皇帝决定,而由宦官决定。前任皇帝即令生前决定了人选,他死之后也要经过宦官集团重新审查。皇帝的被杀被立,都身不由己,连自己都不能保护自己了,家奴与主人的关系也基本被颠倒。


  纵观每个封建王朝,初期的执政者都是铁腕,到了“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继任者们,那种霸气早已经没有了。看了下面唐中期以后的几位皇帝遭遇,我们就能想象那时的情况。


  任数  皇帝帝号    在位   与宦官集团关系   与上一任关系


  14  李纯 宪宗    805——820  为宦官陈宏志所杀  子


  15  李恒 穆宗    820——824  为宦官梁守谦所立  子


  16  李湛 敬宗    824——826  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子


  17  李昂 文宗    826——840  为宦官王守澄所立  弟


  18  李炎 武宗    840——846  为宦官仇士良所立  弟


  19  李忱 宣宗    846——859  为宦官马元贽所立  叔


  特别是文宗在位期间,发生“甘露事变”,包括宰相在内的高级官员数千人,被宦官屠杀一空。宣宗后的几位皇帝也没有逃脱被宦官所立、所杀、所控制的局面,只是与我们的主人公李德裕远了些,不再罗列。


  李德裕的机遇是从穆宗继位开始的,当穆宗还是太子时,他的一位翰林侍读学士段文昌,与李吉甫很有交情,因此就听到关于李德裕父子的诸多故事,这些在他的心目中都留下了良好的、深刻的印象,太子摇身一变成了皇上,他就要物色自己的得力干将,所以穆宗继位后,很快就任命李德裕为翰林学士,禁中诏制,多出自李之手,并且很令皇帝满意。


  人们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没有错,不论是家天下的我国古代,还是所谓“非常民主”的现代东西方国家,换了一把手,往往会一直换下去。这当中的道理其实并不难解释,一旦拥有了某种权力,就必然要使用,或者说要试用,那就从提拔官员开始,掌握了用人权,就掌握了权力的大部分,人财物,什么都不在自己手里,那样的官只能是傀儡,所以清朝的末代几位皇帝,皇位做的并不惬意。有人把官场的沉浮比作一种小孩子的游戏——掷选官图,这种游戏现代已经绝迹,不见再有玩耍,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将一张纸上写满各种职位的官员,每种官员配以想象的帽子,掷到皇帝,所有人都要俯首称臣,掷到宰相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天你是皇帝,别人就给你磕头,明天你掷到芝麻官,就要随着别人下跪。真正的官场,在外人看来,在百姓看来,可能云山雾罩,高深莫测,庄严神圣,其实大多不过如一场游戏。可是,身在江湖,就要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来进行,很多时候也就身不由己,官位的升降,涉及的东西很多,不仅仅在于待遇,在于面子。尼采说人都有一种权力欲,我的理解是人人都想当家作主,即便是夫妻过日子,也都想争取最大的权力,都想说了算,经过多年的磨合,必然要有个当家的。实在没有本领,在家中也没有地位,还要向其他方面发展,譬如向家中所养的猪羊、鸡鸭等发泄,对动物施以管理。如果我理解的不对,请尼采老先生在天之灵原谅。人总是要懂得一点感恩的,提拔自己的可以说是再生爹娘,能不尽力孝敬?


  再有,一个十分传统的观点,所谓成则王侯败则贼。看国外的一些选举比较明显,拿美国来说吧,共和党、民主党两派在选举总统的时候,争得不可开交,可是不论什么人当家,我个人认为他们在主观为自己的同时,还要客观为社会、为他人。而哪一个派别就高明多少,另一个或几个就低劣多少,并没有多大区别。中国的例子也很多,记得是看杨家将吧,老皇帝忽然去了西天,杨家、庞家的代表,均有自己拥立的对象,故事中是杨家这边获胜了,接下来就是清算庞家,以及代表庞家的皇子。同为皇子,能力也有大小,人品也有高下,但更多的时候,皇宫里的争夺皇位,和农村两个儿子争夺几根木头,激烈程度是一样的。


  李德裕幸运的地方在于,在新皇帝继位后他属于穆宗的“一朝臣”,李德裕凭借良好的资质,高超的文字能力,获得了老板的充分信任。同时他的才能获得了社会的认可。821年2月,穆宗又召元缜为翰林学士,元缜与同在学士院的李德裕、李绅关系很好,被人们称为“三俊”。李德裕在朝中度过了平稳的3年,由于他才能出众,声望日隆,机会也在渐渐向他走来。822年,曾因在元和年间与李吉甫、裴度意见相左而被罢相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的李逢吉入朝为兵部尚书,这当然是他运作的结果。李逢吉入朝为相,把报复的目标锁定在裴度身上,他暗地派人诬告说和王李绮的王傅于方,结交元缜,派人欲刺杀裴度(二人本来就不和谐)。虽然并没有查到明确的证据,但穆宗还是把裴度、元缜二人罢免了,那个费尽心机的李逢吉如愿坐上了宰相。


  两个宰相被一个小人陷害,同时被罢免,皇帝只任命了一个宰相,诱人的位子在闪闪发光。这时资历、人望都符合条件的,是牛僧孺、李德裕二人。既然李德裕的老子和李逢吉曾经不“和谐”,得势的李逢吉岂能不尽其所能排挤李德裕?恰在此时,江南发生王国清兵乱之事,李逢吉极力推荐李德裕出镇润州(江苏镇江),为浙西观察使。次年三月,牛僧孺便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顺利当上了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