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随笔而言,在我有限的阅读和记忆里,只记得鲁迅先生写过枣树。我本人去年写过一首诗《外婆家的枣树》,里面有这样的句子——肥多的叶子以及粗粝的树干/斜着身子扛起满树收获/在渭河南姜太公垂钓处不远的院落/捍卫一个生命尊严的传奇/冬日一树萧瑟一言不发/秋天满目红果依然沉默。说是怀念外婆,但我知道我更是由冬枣想念早逝的母亲。但是用文字正式写一写枣树,起源于这次去泾阳中张镇的采风,应该感谢《检察文学》杂志的主编赵新贵先生的组织和我的文友、在市科技局任职的贾松禅先生的热情牵线搭桥。

    我们乘坐的车子在浓妆艳抹的秋色中离开咸阳,一路高速向北向东,沿途就慢慢出现山岚叠嶂,一片锦绣,让从东北归来后一直迷恋人物画突然对大幅山水画感兴趣的我非常愉悦。车子下了高速,穿过以茯茶为地理坐标的泾阳县城,向北走过去,落脚在公路边一个硕大的冬枣园区。按照安排,我们爱好书画的人在冬枣大棚里写生画画。满树的枣子,像俏皮的孩子,密密麻麻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着把自己的艳丽和漂亮更有美味向人们展示。这样的创作环境还是我平生第一次身临其境,感觉美极了,爽快极了,舒服极了。满肚子的想法,笔端很有感觉,流畅,充沛,潇洒,快活。

    冬枣园的刘总年轻而精干,招呼我们一边画画,一边喝茶,一边品尝甜甜的冬枣。泾阳历史上盛产棉花,近几年茯茶被挖掘出来如火如荼,但是从未听说过适合冬枣生产,但刘总的“金安吴”冬枣味道不错,让每年专门开车到大荔黄河滩买冬枣的我好奇。

    随行的作家贾松禅先生从事外国专家智力引进工作,在前一段时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单位由市人事局划入市科技局,热情地介绍说:生产“金安吴”冬枣的佳沃农业公司是有以刘总为代表的四个八零后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是全市农业示范企业。企业地处嵯峨山和泾河中间,水分、阳光、土壤适合冬枣生产,得天独厚。不久前来自国外的二十多名专家到这里参观,认为公司的苗木培育、修剪、嫁接等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贾先生的话太专业,我似懂非懂,但是在品尝过程中我大快朵颐的同时的确吃出了小时候没上化肥的枣子味道,与市场上那些添加剂太多味道不地道的同类冬枣明显不是一个档次。这样想着,我一边忙活,充满激情的给刘总的公司现场创作了一幅四尺整幅宣纸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表达自己的心意。可惜,正进行作品创作中,组织方邀请其他没有现场写字画画的文友去参观企业的生产环节,我没有机会参观不免有些遗憾。

    当天虽是中秋节刚过,大棚里有些热,但是刘总的热情感染了我们,大家的创作多少有些激情满怀,我的国画作品终于完成,心里很兴奋。我这些年读书写作的同时喜欢书画创作,明白文人书画和其他书画家作品的最大区别是笔墨里面要有自己的气息,不光是技巧的炫耀。人贵则语迟,水深则流缓,说的是人和水,在我看来说的更是作家在读书写作之余从事书画把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情积淀融入作品的创作向度上。从这个角度说,我是用书画的形式向“金安吴”冬枣致敬和答谢。

    虽有遗憾,出人意料的是午饭中间,我们有机会仔细倾听了刘总对他们创业经过的娓娓叙说。四个大学生在大城市生活,都是八零后,最大的刘总八一年出生,最小的八九年出生。我不禁吃惊,如今城里的男孩子都是独生子,别说到山区办农业园,就是在家门口上班偶尔加班就有人受不了。可以想象,以刘总为首的四个城里男孩子,离开舒适优越的城市,在泾阳县城以北十多公里的农村征地二千多亩,锄草,清理现场,打井,通电,建设大棚。风吹,日晒,雨淋,高强度的体力消耗,更有人们的热潮冷讽和亲人的担心。压力巨大,风险巨大,他们是怎么度过那些难熬的岁月的?枣树三年才挂果,他们肯定煎熬了三年。落花流水春归去,荷风蝉鸣夏始来。说的容易,做起来那可是伤筋断骨的考验呀。饭桌上的刘总显然不知道我的儿子也是八零后的半大老人的心理活动,叙述完往事表情平静,邀请我们明年三月来他们的冬枣园区看枣花。

   可漂亮了。

   可香了。

   离开泾阳,刘总的声音依然回荡在我的耳旁,他送给我们每人一箱的“金安吴”冬枣那么显眼那么喷香的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枣树的事业很美,我只能自己的祝福埋藏在浅薄的文字背后,并把四个八零后的硬朗自立的精神融入自己以后的人生中,苦了自己,香甜别人。这,大约是冬枣的魅力吧。

2019年9月30日下午于咸阳瓜棚画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