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0542550747419.jpg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快来了,父亲的百岁生日也快到了。身在异乡的我,随着这节日的来临,心情也愈发沉重起来,愈发思念故去的亲人——我的父亲高立清。
  父亲生于一九一九年八月十八,故于二00六年三月二十八。到现在为止,父亲已离开我们十年有余了,但我对父亲的思念却没有丝毫的淡化,尤其在父亲百年诞辰之际,更是昼想夜梦,难以释怀。
  父亲那说话洪亮且底气十足的声音,不时在我耳畔萦绕;父亲那干活稳当且有板有眼的形象,不时在我脑中呈现;父亲那略显威严的面孔和稍瘦高健的身躯,不时在我眼前浮现。
  追忆父亲的一生,回想自己的过去,我深切的感到,父亲不仅是生育我的人,也是抚养我成长的人,更是我生活的启蒙师,事业的导师。父亲在世时,常常告诉我如何为人做事,如何处世生存,父亲是我人生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人生的目标,给予我前进的力量,引领着我、呵护着我安然走向人生彼岸。父亲在我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任何人任何物都无法替代、无法超越的。虽然社会在变,虽然我的年龄在变,虽然我的观念在变,但父亲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不变,过去不变,现在不变,以后也不会变。
  世上最伤感的不是父子离别,而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在世时,因为我的工作、因为我的小家,使我没能为父亲端茶奉饭,没能在父亲身旁晨昏陪伴,这是我对父亲的亏欠,也是我一生的遗憾。
  值父亲百岁诞辰之际,说出我的心声,写下我的感触,算作是对父亲的另一种补偿,愿父亲在天之灵能接受不孝之子的这点儿孝道!
  在我心中,父亲是一位勤劳自强的人。
  “勤劳”二字是对父亲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天道酬勤”一词是对父亲一生最贴切的诠释。
  民国二十年,父亲跟着我爷爷奶奶从山东聊城北杨集,投亲逃荒到山西临汾河底的花圪垛村落脚谋生。父亲成家后不久携带着我母亲,挑着一副担子离开他的父母,来到临汾尧都区东羊村,走上了创业建家求生存的艰难之路。
  父亲打过工,租过地,扛过活,开过荒。到东羊村后,在离村三里之外的东沟打了土窑,开了小块地,又盖了砖窑,置了一些家什,才算过上安稳踏实的日子。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年四季总是忙里忙外,除了白天吃饭晚上休息就没有闲着的时候。晴天在地里干活,雨天在家里制作,就是在寒冬腊月里,不是平整田地,就是到五里之外的涧河里刨石头,为在村里盖新房提前备料,就是逢年过节也难得歇上一天。父亲就是这样,一年到头像老黄牛一样,不停闲的勤勤恳恳干活、踏踏实实劳作。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累,什么是苦。在生产队里那些年,月月出满勤,晌晌干满点,从不偷懒,更不耍滑,是有口皆碑的;在家里干起活来常常起早贪黑,细做慎为,善始善终,而且很少求助于人。父亲就是这样,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与智慧,凭着自己自强的信念与耐力,不仅修建了一座赖以生存的院落,而且含辛茹苦的抚养了六个子女,且都成了家立了业,过上了较殷实的生活。
  父亲的一生不仅是勤劳的一生,也是勤俭的一生。生活上省吃俭用,花费时精打细算,从不浪费一点东西。看到一粒粮食、一滴饭菜都要捡收起来,一件衣服不知要穿多少时间,一件物品也是用了又用修了再修,直到实在不能用了才舍得丢弃。父亲勤俭持家、节俭办事的良好习惯,与其说与当时国家经济落后、社会物质缺乏、家庭生活拮据有关,不如说是他恪守着“财从勤中得,富由俭中来”的传统观念,他用行动诠释着祖辈留下的治家之道、做人之道,而这些正是祖辈、我辈乃至后人值得践行和传承的传统美德。
  在我心中,父亲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人。
  天性决定人,环境造就人。父亲出生在二十世纪初,那是中国发生多变巨变的时期。父亲的前半生正处在国家不安定、社会大变革、民族多舛难的大环境中,同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一样,他经受了难以言说的困苦辛酸和饥饿煎熬,他应对了难以承受的兵荒马乱和自然灾害。父亲那一代人是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一代人,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有着谋求生存的本领和鲜为人知的经历,与他们相比,父亲的经历更加曲折。
  父亲不单是一名知时节会种田的庄稼人,还是一个有着许多本事的乡村能人。父亲懂医道、知草药、会医术,他常年种植、采收、买卖草药,赚钱贴补家用;父亲会木匠、能编织,许多农用家什都是他亲手制作;父亲扣砖坯、建砖窑,能用柴禾烧砖;父亲会看水井,懂得风水理学,能帮乡亲们选择红白喜事的日子;他会开药方子且写一笔好字,会给左邻右舍开药方、写对联;他还会讲许多历史故事。在生产队里,父亲种过蔬菜,在自家地里,父亲栽过果树。这些故事,即使现在,听了都感觉难以置信。
  我常常在想,一个没有上过学、读过书的人哪儿来的那么多知识!怎么能学会那么多手艺和本事!这些在我心中至今是个迷。
  日常生活中,父亲总是不苟言笑,默默劳作,用心做事,没有过任何抱怨;总是不图有报默默付出、替人着想,没有过任何牢骚。母亲常年有病,父亲总是想方设法予以治疗;我从小体弱多病,父亲总是在我生病时呵护有加;城里的医院多次高薪聘请父亲去坐诊行医,但为了母亲,为了儿女,为了家,他一一谢绝了。 儿子小时候,我们回老家时,父亲会抱着孙子,一口气送到五里之外的候车点儿。父亲从不麻烦人,给别人干活,就连给儿女干活,也是回家吃饭,。父亲的故事很多,点点滴滴的事情一时难以说完,于我历历在目、件件在心、难以忘怀。
  父亲就是这样,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幸福,为了子女们的健康成长,一生中以他那无声的父爱、无疆的大爱,流淌着他那辛勤的汗水,倾注着他那满腔的心血。所有这些,使我对父亲由衷地产生满满的钦佩之情和深深地敬重之意。
  在我心中,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父亲作为东羊村的一个外来户能够立足扎根、得以生存,首先靠的就是一个好德性。
  在父亲逝世后待葬的日子里,前来祭奠吊唁者接二连三,不光有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还有十里八乡的相知者,就是山东老家的远方侄子得知后,也从千里之外赶来行孝送别。每天的吊唁者行过祭礼后还不时在灵前诉说着父亲那些以德为重、善作善为、帮人助人的感人故事,即使父亲去世十多年后,人们一提起父亲,仍对其品德称赞不已。
  在过去,父亲算是民间郎中,他一生为不少人看过病、治过疾、疗过伤,他还常常治病不收钱,也常常把药材白给患者使用。五十多年前,父亲曾给邻村的二小娘治疗疮病一月有余,治好后分文没要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父亲对要卖出的粮食、草药等物质,总是反复筛选挑拣,他总是一再叮嘱我们,人吃的东西必须干净,少卖几个钱是小事,损害了人的身体那可是大事,更有失大德;父亲在院外边打了一口水井,供沟里几户人家生活用水,他从来没有任何说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里几名受到冲击的干部躲避在我家土窑内,父亲和母亲冒着被牵连的风险,每天送饭送水细心照顾。事后,这些干部常来家问候看望我父亲,但他却从未给任何人讲过此事。父亲这些言行看似平凡朴素,但它折射的是父亲的善心与美德。
  在我心里,父亲不仅是一位德高者,还是一位有着“五福”的人。所谓“五福”,是中国民间定义幸福的五条标准,包括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父亲不但有长寿之福,还有康宁之福。他一生遵循自然、规律而作、生活恬淡、起居有节,没得过大病,更没住过医院,故时已近九十岁;父亲不但有好德之福,也有着善终之福,他一生中积德行善,口碑甚佳,去世时无疾而终,安详离去。父亲一生虽然没有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也没有什么高贵之位,但他却给我们乃至后代留下了受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好雨知时节,贤人多福报。可以说父亲的长寿、康宁,是苍天给予的回馈。
  当然,父亲也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人,肯定有不足之处,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直到今天,我还未找到父亲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在我心里,父亲是一位常人、凡人,更是一位能人、贤人。我常常为有这样的好父亲而自豪,也为有这样的好长辈而骄傲。
  而今忆父在心间,但愿精神永相传。
  农历八月十八父亲生日,也是我难以忘记的日子,一百年前,父亲诞生在鲁西平原江北水城一个叫曾庄村的农民家里。父亲的出生,使我爷爷奶奶有了一个好儿子,也使我们有了一个好父亲,更使高氏家族的后人有了一位值得终身学习的楷模,值得永远纪念的先辈。
  父亲一生不光是为高氏家族生了儿育了女,延续了香火,不光是养了家糊了口,置办了家业,更重要的是在父亲那良好家风的熏陶中,在父亲那厚重之德的庇荫下,他的子女及后代们都能谦谨做人,勤勉做事,都是家庭安然,生活安稳,至今没有一个好吃懒做者,更没有一个违法乱纪者。现在,我们可以自豪是说,父亲为家族的健康延续积淀下了深厚而优秀的文化底蕴,并已在后人的身上体现与传承。
  追忆着父亲的言语行为,抒发着心中的千情万意,总感到难以用文字理清父亲的一生,更无法用语言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我十七岁离开父母外出上学,与父亲的相处时间不长,对父亲的了解有限,我深知,父亲那丰富的阅历、曲折的故事,是有限的篇幅、浅显的文字难以说清讲明的,仅以此文完全不可能全面而准确的书写出父亲的精神气质和内心世界。在这里,我也只能有限的文字,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哀悼之情,只能用这短文了却自己“让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惠及子孙后代” 的心愿,从而为后代们能够踏着祖国建设美丽社会的步伐,过上美好生活而费点儿心,闪点儿光吧!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专写此文不仅是为纪念父亲而写,更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践行父亲的优秀品质而作,为了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稳更实而著。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人生道路上出现的矛盾、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怎么去化解、怎么去处理,如何去释怀,都可以从父亲一生的足迹中寻找到方法与答案。
  今天乃至今后,现在乃至将来,我们纪念父亲就是要讲好父亲的故事,传好父亲的精神,就是要用父亲那高尚的品德、不朽的精神,去锻造一个健康的家人,去筑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去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园,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风,去造就一个生生不息、绵绵不断、安然永续、活力无限的家族。
  令我崇敬、叫我难忘的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仲秋八月初九起文
  八月十八辰时落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