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正是北部旗县水草风美,绿意笼目的季节,印象中的林西还在大脑中盘根错节的留下很多。

  八十年代,经常往返于赤峰经棚,途经最多的就是林西。而沿途走过的就是双井小城子,即现在的新城子镇,其次就是顺坡而下的十二吐。这一代自然条件差,临近西拉沐沦河风沙又大,是山高坡陡,黄土遍地的穷山村。而那时沿途种植的杨树就是长不大的小老树。一次坐班车从赤峰去经棚途经十二吐梁时,班车刹车失灵了,象一匹脱僵的野马顺梁而下,司机好在冷静,在一片山势稍缓的地方向一片杨树林冲了下去,冲过的小杨树如同抿过的大葱,根本阻挡不住汽车的惯力,好在卧牛坑发挥了作用,两支轮胎被拖掉,汽车平搭在一条小沟上,除部分人轻伤,保住了全车人的性命。从此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十二吐这个终生难忘的印象。真有到了十二吐,心里就想吐的感觉。

  三十几年后,随采风团又一次来到十二吐,心中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不相识的感觉。平整的公路又宽又直,想吐的那段路那段梁早己改造的平坦开阔,视野极佳。而令人为之一振的是,这个穷地方早已改变了模样。脱贫攻坚战在林西打响,通过移民搬迁,通过种植大棚,通过公司+农户+工人,十二吐变了,穷山变成了金窝子,一排排现代化的大棚农场,水电跟进的设施农业,象一座美丽的花园,农民们变成了农业工人,挣着每月三千多元的工资,难惯西山根这个致富村的带头人刘占林带着满脸的喜色向前来参观的人娓娓道来,并不时被参观者的叫好声打断,他让我们看到了林西在变,中国农村在变,一个崭新的新农村正在向我们走来。

  沿着十二吐的国道一路前行来到了新城子镇的七合堂村,这个频有典故的村庄,当初是七户移民来到这里建立的。而今的七合堂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走上了生态富民的路子。大片的果子挂满枝头,沙果,123小苹果,各种野果正在泛红,在秋风里平添了一份厚重的感觉。从村里干部兴高彩烈的表情里透露出农民富裕起来的自信和自豪,无意中瞥了一眼图板数字,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一万五千元,真正做到了改变环境增加收入的效果。野山果在枝头摇晃着,我们也陶醉在果香中。

  3O6国道在晨风中醒来,平坦而笔直的一级路把我们带进老君沟

  的一个小移民村。村头上一个老门牌上标刻着桦子炉字样,房子己摇摇欲坠,我惊诧是否还有人住在这里?只见扑愣愣几支"老家贼”从屋里飞出,带出一股烟尘在空气中散发出土腥味。同行者介绍说这是留下专门做纪念的房屋。土墙草苫房这个时代的烙印还刻在我们这些5O后的脑海里。而后转身北望,一排蓝顶钢瓦,白墙的新居在绿色笼罩的大地上显得新颖而别致,这是国家拨款新盖的移民新居。一个王姓老乡的门口散养着几十只公鸡,儿子在城里打工,老两口揍收着家里的地,问他吃穿愁吧?老乡笑了,"可够用了",想吃啥有啥,宰个小鸡吃,提过来就下刀。你不吃黄鼠狼子也惦记着。老乡说着就把目光转向活蹦乱跳的一群鸡上。

  参观的人们在老君沟移民新村听着乡党委书记及村支部书记的介绍,移民新村的后面是一排排塑料大棚,一车又一车的青椒尖椒被随时送往北京市场,整个大棚被北京老板承包,村民们可以参加分红,同时又时这里的打工者,按月开工资,真正做到了不出家门就打工。依托国家生态扶贫易地搬迁,将贫困人口解放出来。随机走访了几家农户,在干净整洁的民居里,农户们露出了喜悦的笑脸。

  老君沟村部的西坡上,一面巨大的党旗在雨后显得分外庄重,老君沟人在党旗上面写着"感恩共产党"也许是最好的表白。我们参观者不约而同的聚在党旗下留下了难忘合影。

  人的一生有很多难以忘记的事情,这次林西之行又给我在记忆的长河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