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早上8:00分,我们一行17人,从重庆沙坝坪如意旅社门前乘车出发。由于雾较大,11:30分才到达武隆县的仙女镇,吃完午饭后,天气晴朗了,我们进入游客中心,每人买了优惠的老人半价65元的门票,换乘景区专车(车费35元/人)来到天生三桥景区入口。


  下车后,可以看到两个石碑,一个刻有“天生三桥”四个大字,另一快用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刻有“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武隆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武隆县喀斯特”包括芙蓉洞、天生三桥、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总面积380km,是深切型峡谷的杰出代表,是地球演化的杰出范例”。从这里顺山道只拐一个小弯即来到通向天坑的电梯,这是一座紧贴悬崖建造的升降梯,走出电梯,回头往上看,玻璃电梯大约80多米高。对面悬崖上的玻璃观景台惊心动目,可看出壁立千仞的气势。

  沿着曲折下行的石栈道走不远,就到天龙桥了。天生桥是指地下河与溶洞的顶部崩塌后,残留的顶板横跨河谷两岸,形似拱桥。进入天龙桥北桥,孔下方的石壁上,凸出部分外观酷似一头大象,它是经地下水流冲蚀和切割而保留下来的一处形象景观,屹立此处百万年,称为“圣象迎宾”。步行沿通道走到坑底,仔细观察南桥,可以发现在上方的石壁上,有泉水流出,一个凸出的圆形的部分,有水滴流出,回首细望,天龙桥高235米,跨度300米,因有顶天立地之势而得名。天龙桥发育有两个穿洞,南洞如迷宫,北洞为现在的天生桥通道,其形状酷似人工桥梁。其桥孔呈规则的方形,形成一个巨幅的天然画框,远处湿润氤氲的山景收入视觉。惊叹神奇。

001ve84wzy75Sn4I3xt27&690.jpg

  天福驿站在天龙桥谷底,这座仿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如今已出现苔痕,木头窗棂的颜色也黯然温润了许多,比当初刻意做旧的风格也自然了许多,这是张艺谋为景区留下的一个特殊礼物,已成为景观中的景观。驿站占地1000平方米,宽大的门扉内设有天井一处,驿站背后为陡峭崖壁,半空有一条羊肠小道。站在天井中仰望周遭绝壁,恍然如时光穿越,山道上就是黑衣人与近卫军搏杀的场景,那夜刀光剑影的厮杀声犹在耳畔。   

  沿着景区已经修好的石阶继续向前,不远便见到了一块巨石,上边刻着“天龙天坑”四个大字。旁边的木牌说明:“原来这天龙天坑为“十字”型天坑,有天龙桥、青龙桥和周边的山壁合围而成,口部直径为522米,口部面积为19万平方米。最大深度276米。属于塌陷型天坑。塌陷型天坑集中发生在地下深处,是由地下的碳酸盐岩层被溶蚀后,形成崩塌,这些塌陷物不断地被水溶蚀和搬运,直至整个地下空间露出,形成天坑。”。站在天坑解释牌前观望,远眺四周,绝壁悬崖、立陡殊崖,人难以盘旋其上。周围绿草如茵、绿树成林,溪水流淌,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对雄伟、壮观有了更深的理解。

  走进第二座桥青龙桥,又名中龙桥,是天生三桥中最宏伟险峻的一座。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桥面高度为281m,是三座天生桥中最高者;平均拱孔高度103m;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从桥下仰视,拱孔高旷,壁立千仞;洞顶逐次崩塌断面呈弧形平行分布,展示着天坑、天生桥的形成、演化过程。

  过了青龙桥便是神鹰天坑。神鹰天坑也为四壁环绕悬崖。有一壁酷似一鹰,只见那鹰蹲在了绝壁之上,展翅欲飞,真乃栩栩如生。

  再往前走,便到了第三座桥黑龙桥。黑龙桥面高223m,平均拱孔116m,为三桥中最高者。桥孔深黑暗,桥洞顶部岩石如一条黑龙藏身于此,令人胆战心惊。黑龙桥景色以其流态各异的“三迭泉”、“ 一线泉”、“ 珍珠泉”、“ 雾泉”等四眼宝泉而独具特色。站在桥下仰望,头上宛如盘旋着一条黑龙,正欲翻江倒海。桥下溶洞内,奇石飞瀑互不相让,让所有经过的游人,留恋忘返。越过黑龙桥,谷中有一条在悬崖峭壁外边的木栈道,下面的湖水,长着青翠欲滴的各种树木,给深谷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走到乘车点,回望天生三桥,形态各易,自有一翻韵味,却又都是气势磅礴,不得不令人惊、在距离1.2公里之内就有如此宏大的三座天生石拱桥、两个天坑,实属国内罕见、世界稀有,真不愧为自然界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微信图片_201909241029041.jpg

  七律·游武隆天生三桥(新韵)

  自然雕刻逼真倩,

  圣象迎宾百万年。

  险秀雄特幽静美,

  峡峰瀑布撒山泉。

  两坑气势磅礴景。

  绝壁神龙映道禅。

  穿洞石桥为罕见,

  地形貌态叹奇观。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