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至三日游五台山,同游者中有位长者曾在五台山某寺庙出家,后还俗,对五台颇熟悉,机缘难得,三日之游增添诸多游趣。


  塔院寺与大显通寺
  塔院寺最初是大显通寺的塔院,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据长者讲后来因为方丈之间矛盾,遂使两寺隔开。我辈当然不知“矛盾”端倪,但现在却要布施两次(购票),“矛盾”如今烟消云散了吧!想到一句话“举世皆从忙里过,几人肯向死前休”,颇多感慨!


  菩萨顶

  走到“鲁智深醉打山门旧址”(约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长者说他不上去了。一行二十多人也都没有上去,所以菩萨顶如何金碧辉煌,我们这些人就没有人亲见。

  五台山循规蹈矩、遵守戒律的僧人应该很多,偏偏一个醉打山门的好汉“闹事”旧址要单独展示,不知是因为《水浒传》之关系,还是人们心中敬佩那些“另类”。看来“老僧也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不无道理!


  上善财洞

  上善财洞(善财洞寺)是传说中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凡求财的人都要到上善财洞朝拜。

  顺治出家,是清朝的一大未解之谜,五台山的很多传说也都与这位皇帝有关。真相只能有一个,人们宁愿信其有,或许表明一种希望被神化的“真龙天子”走下神坛的愿望。一首诗据传是顺治出家后所做,其中名句有:“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这样看,他并未看破。


  黛螺顶

  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据说,乾隆来五台山,屡次欲登台顶进香拜佛,皆被风雨所阻,乾隆对黛螺顶的青云和尚说:“五年后我再来时,既要登台顶,还要拜五方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青云果然想出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进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乾隆于五十一年(1786)三月来此殿进香,朝拜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此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

  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样高明的办法,乾隆皇帝功不可没。


  碧霞寺

  碧霞寺,原为奶奶庙,是临济宗的道场,现是座尼姑庵,壁画多送子观音,所以虽地僻院小却香火不断。同行的人尊长者之嘱为其带去食用油,长者说:这里的出家人很苦,尤其缺油和菜,该寺的老尼常常捡菜吃,送油最恰当。

  碧霞寺其实并不偏僻,与香火最旺的五爷庙不过几百米的距离。五爷庙“有求必应”,自然品种单调的碧霞寺难以匹比了。


  超度

  三天中与长者相处,很敬佩其为人豁达、聪慧、记忆力超群,但最受震动的当是他讲“超度”的一段故事,那时他正在五台山出家。

  五台山的大雪常有几尺厚,下雪天也就非常冷。有一段时间,他们清晨起来,总是看到自己院落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除此之外毫无踪迹可寻。他们曾刻意找扫雪人,始终没有找到。

  有一次大雪后,师傅派他下山购物,走出不远,他看到两头被冻死的牛,上面有个纸条,“超度它们吧”。于是他返回,叫上师父、师兄弟共计五人来做法事。翻开牛身,发现下面有一堆钱,计有30元(80年左右,堪称巨额),被标明是供养寺庙师父。他们始知扫雪人即是放牧人,遍寻放牧者,终于在更远的山上找到,牧人和他的牛羊皆被冻死,牧人被挤在中间。找寻其遗物,仍有钱,被分成数份,皆标明供养寺庙师父。他们大为感动,后为其妻儿盖了房屋,以回报也。

  长者说:所谓超,就是将走的召回,中国字真是有意思。他说,我多少年没有流过泪,那一次我失声大哭,师傅及师兄弟也一样。

  这件事情他是与“心诚则灵”一起讲述的,是从什么时间拜佛讲起的。我愚钝,没有记住更多。


  法师

  长者说五台山出家人中有四大奇人,三天中他讲到了三个,一个能与狗交谈,一个一年四季一身衣服,冬天常在雪里眠,还有一个曾经圆寂,又重生,算起来应该一百多岁。我只见到了一个,就是重生的罗睺寺高法师。高法师很和蔼,送我们哈达,送了长者一套僧衣。长者一试,非常合身,大家合影后,就将衣服包裹起来。

  后来听长者说将僧衣还给了高法师,他说,那是不能随便要的,高法师有收他的意图。他还说,别看寺里的僧人不少,念经好的不多。他说自己念经不错,还给我们展示了念《大悲咒》,果然底气十足,声音洪亮,不同凡响。


  朝拜者

  在塔院寺见到三位朝拜者,见他们等身的长拜,匍匐拜倒、起来、又拜倒……

  在广仁寺,见到一位着僧衣的老者手持佛珠、疾步绕塔,一圈、又一圈……

  在通往黛螺顶的大智路上,随处可见三步一拜的出家人、在家人。

  透过朝拜的姿势,我都能感觉到他们的虔诚。


  绕塔者

  塔院寺的释迦牟尼舍利塔,据说里面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塔身底部,有一周经筒。长者说,顺时针拨弄经筒绕塔走三圈,会带来好运。于是,我们就拨弄着经筒绕塔行走了起来。队伍里,有游客、僧侣还有居士,每个人的表情都很肃穆。长者还嘱咐,绕塔的时候要念六字真言。我们默念着前行,忽然有清晰的念诵声传来,经过我身旁时,才发现原来是两个女尼,衣着似藏教。她们边念边说,唱歌唱的不对,佛经是不能唱错的。

  想到《付法藏因缘传》记载的一个故事:阿难有一天到一个竹林,听到一个比丘诵《法句偈》:“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阿难告诉他:“这不是佛语,原文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

  佛经被唱错念错,看来并不罕见。


  乞丐

  黛螺顶1080级的大智路上乞丐很多,这在五台山其他的地方几乎是没有的。

  选择这样的地方求乞,不能说不聪明。登山朝圣者,发一点慈悲心,是最容易的。好在这些求乞者并不像一些其他地方的乞丐那样纠缠不休,毕竟是清静之地吧。

  晚饭的时候,长者言:有位高法师说过,来五台山朝拜的都是人,来五台山求乞的都是鬼。

  确实,到五台山旅游也好,朝拜也罢,多有所求,非人而何?至于求乞,也许情有可原。


  

  塔院寺般若墙有一幅壁画,画的是扁舟一叶上有三个僧人,与观画者相背而行,驶向一片风景,从右侧看,小船向左行,观画人慢慢向左走,船头便随之渐行向右,最后却是向右而行了。画名为《渡》。长者说这是一夜之间画成的,让我们细看,用一句话说出来。我想是“佛不渡人人自渡”,长者说,也对。同行中一位忽然说:渡字少一点。长者说:对,你看得仔细,这才是一个秘密。

  想到彼岸的人多,但差一点的恐是多数。


  僧俗对话

  在黛螺顶见到一位朝拜的女尼,一直在拜。有位女游客,问在大店门口值守的僧人,她为什么一直在拜?

  答:消业吧!

  问:拜那么多,要消多少业?

  答:不清楚。

  问:她为什么那么多业?

  答:不要乱说,你看,你现在就造业了,毁僧谤道。

  女游客无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