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禾木村的景区大门,时辰已经过午,赶紧驾车返回布尔津。虽然只有168公里的路程,但途中要翻越两座大山,道窄、车多、路险、限速。对于自驾来说,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内弟陈军比我小10岁,抢着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历经4个多小时的小心驾驶,终于到了布尔津县城。大家正要松一口气儿,内弟却依然紧踩油门不松脚。弟媳刘滟惊讶地问他:“咋不停车?”内弟随手在车载CD上播放了一首老歌:


  “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到这里勒住马,我了望过你。


  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我赶紧转过脸,向别处走去。


  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进你。你没有草也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


  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进你,你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迹。


  啊克拉玛依,你这荒凉的土地,我转过脸向别处去。


  啊克拉玛依,我离开了你。”


  这不是《克拉玛依之歌》嘛!上点岁数的人对它都耳熟能详,百听不厌。它记载着一座石油城市的诞生与成长,反映着一个火红时代的精神面貌。写实的歌词,抒情的旋律,对比的场景,励志的精神,使这首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车上的大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孙女张葭逸好奇地问:“啥歌呀?这么好听!”内弟答:“孩子,这是《克拉玛依之歌》。我听了40多年了,就盼着哪一天能够走进它!”我说:“本来计划明天到,今天要去的话,还得跑300多公里,搞不好要跑夜路的。”内弟说:“没关系,新疆天黑得晚。它就在我的车前头,今天不到的话,我睡不着啊!”是啊,40多年的好奇与期盼,八千里路云和月,克拉玛依终于近在眼前了。看他那副渴望的样子,那就遂他的心愿吧。


  1568942830941535.jpg其实,大家都想早点走进克拉玛依。很想看一看它是否依然“油井像森林”、“红旗鲜花歌声像海洋”?是否依然“这样的鲜艳,这样的雄伟,这样的美丽”?这太让人期待了。同时,也有些许的担忧,它毕竟已经61岁了,会不会失去往日的容颜和情怀?


  车出布尔津不久,果然如歌词前半部所唱得那样荒凉,那么可怕,一点都没变。那里是准格尔盆地的西北边缘,连绵的沙丘扑面而来,茫茫的戈壁无边无际,给人以单调、死寂、沉闷的感受。空气滚烫,不能在车外作片刻的停留。远看沙有色,近看草不生。春去夏刚来,鸟兽仍无踪。那里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气温最高达46度,最低至零下40度,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4倍。难怪牧民不愿走进它,没有水没有草,进去了根本无法生存,进去了很可能走不出来。今日,幸亏有高速公路,有钢铁之马,不然我们也不敢轻易涉足其中。


  只有我们一台车在孤独地跑着,无景可看,无事可做。老伴儿是搞艺术的,自然聊起了《克拉玛依之歌》的词作者吕远。他是我们的同乡,出生在辽宁丹东,创作这首歌的时候,并没有来过克拉玛依。1958年3月,27岁的吕远抱着六弦琴到甘肃的兰州炼油厂体验生活。他被石油工人的劳动场面和豪迈性格所感染,又看了克拉玛依发现石油的纪录片,于是在六弦琴上弹出了牧民的心声,唱出了我国摘掉贫油帽子的喜悦之情。国庆40周年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由著名歌唱家吕文科演唱的这首歌,立即风靡全国,至今传唱不衰。老伴儿让弟弟先后播放了吕文科、关牧村、阎维文、黑鸭子等著名歌唱家用不同音调、不同唱法演绎的这首歌,越听越有味,越听越向往。


  1568942924557218.jpg近半夜时分,才驶进克拉玛依城区。就要看到预订的维也纳3好宾馆了,却有交警拦住不让通过。他说:“前面的大油泡广场有庆祝水节的演出活动。”我说:“只听说新疆有古尔邦节,有肉孜节,没听说过有水节啊?”交警笑着答:“克拉玛依过去没有水,2000年8月8日终于把克拉玛依河引进城里,使城市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美景和欢乐,因此把这一天定为‘水节’。”原来如此,情有可原,但我们急着要进宾馆休息。他看我们是从遥远的东北奔来的,一抬手放行了。


  维也纳3好宾馆是新建的,外形美观,设施现代,房间内的生活用品齐全而贴心。想起前一天在贾登峪住的宾馆,地砖破损,卫生间灯不亮,服务员找不着影儿,房价却不菲,与喀纳斯的美景形成强烈反差,让人逃之不及。没想到克拉玛依有如此好的住宿条件,大家一致要求在那里休整一天。放下行李后,立马要解决饥饿的实际问题。可这大半夜的,上哪儿打食去?又是一个没想到,真有饭店开张,还是正宗的重庆火锅,还有青岛啤酒。这一路上的大盘鸡、馕坑肉、西辣蛋拌面可把我们吃腻了,还有见了就头疼的大乌苏啤酒。大家感慨地说,这才住上了真正叫宾馆的宾馆,吃上了真正叫饭菜的饭菜。这丝毫没有贬损新疆其它地方吃住条件不好的意思,而是克拉玛依市太让人意外了。


  非常舒服的床品,让人一觉睡到自然醒。初升的太阳把克拉玛依的城区照亮,虽然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但不是常见的水泥森林,不是火柴盒加玻璃幕墙,而是既有西域特色又有现代风格的建筑群,外观十分养眼。跨过兴业路,就是昨晚举行演出活动的大油泡广场,各种演出设备还在,广告上说今晚还有钢琴音乐会。那是一个下沉式的硬覆盖的长方形广场,绿树环绕,鲜花簇拥,美丽壮观,可它却有一个又土又怪的名字——大油泡。昨晚,听交警说起这个名字时就有疑问,来不及细打听,今天一定得看个究竟。


  1568941803809815.jpg在广场的另一头,果真有一个通体浑圆、黝黑发亮的金属雕塑,高达15米,最大直径28米,4脚落地,底部中空,有一个油井装置。周围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黑泡泡,形成了一个泡泡群。整个雕塑光亮如镜,闪闪发光,格外抢眼,寓意非凡。近前看文字介绍才知,这是为纪念克拉玛依一号井遗址而精心设计的,由不锈钢打造,与下沉式的油浪广场共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石油城景观。该雕塑群的灵感来至于黑油山上冒出的大小黑油泡,成为克拉玛依市的新地标。


  1955年6月14日,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1219钻井队,挺进这片“没有草,没有水,连鸟也不飞”的戈壁荒滩,在距离黑油山5。5公里处,也就是大油泡的所在地,于7月6日开钻,10月29日完钻,喷出了工业性油流,10mm油嘴日产原油8吨。为此,把这口油井命名为克一号井。它的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在下沉式广场的中间,用铜铸有这样的数字:1955.10.29.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使新中国扬眉吐气的日子。


  旧中国虽然也有汽车,但那是名副其实的汽车,车上背一个大煤气包,开起来摇摇晃晃,还时常抛锚。已经拥有喷气飞机和汽油车的外国人,对此嗤之以鼻,百般嘲笑。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国家富强的第一驱动力。但,中国有没有蕴藏石油的地方?外国人摇头,中国人也不知道,自领了一顶贫油的帽子,也就是永远落后下去,永远也跨不过去现代化的门坎。


  谁知在新疆的茫茫戈壁荒滩上,竟然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早早地出露到地表,等待开采,黑油山就是其代表。内弟陈军急不可待地说:“咱们赶快去黑油山吧,听说那里还在往外冒油那!”大家都不相信,经过50多年的开采,还有往外冒油的地方?旁边一名上岁数的环卫工人接过话头:“克一号井现在是不喷油了,但黑油山确实还在自发地往外冒油。我们也说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还有这等神奇之事,能够亲眼看一看,那是何等的幸运、多大的眼福啊!


  结果一兴奋就出事了,导航仪把车导到了黑油山公园。晨练的市民告诉我们,这是公园,不是景区,出去左转向前不远就到了。既然来了,不妨转转。公园不太大,绿树成荫,鲜花开放,雕塑新颖,整洁美观。马路一侧有小桥流水,更远处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如果不是从戈壁荒漠中开车过来的,还以为到了江南的某个地方。所拍的照片,完全能以假乱真。啊克拉玛依,你是人间的奇迹,你是沙漠中的江南。


  1568941874110281.jpg终于来到了黑油山景区。穿过油罐式的房屋,走过采油的磕头机,一座黑油山就呈现在眼前。没有想像的那么高大,高不过十几米,方圆也就几百米。山上散布着多个小油池,里面盛满粘稠的原油,有的还在往外冒着油泡,翻着油花,流着黑油。地面软乎乎的,用脚一踩直忽闪,如果不赶紧把脚拿开就有可能陷进去。原来的沙漠上本来没有山,也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往外冒石油,也不知渗到沙漠中多少,也不知挥发到空气中多少,其中的粘稠部分与沙子凝结在一起,在沙漠上形成了一座沥青山。见过多种温泉,淡水的,咸水的,高山的,平原的,但没见过油泉——珍贵的自流的低凝石油。


  那是克拉玛依油田油苗的露头之处,也是克拉玛依的得名之地。举世罕见,唯我独有,得名黑1568941955481998.jpg油,克拉玛依。原以为克拉玛依这4个既好听又有韵味的音节,在维吾尔语中一定意味着美好事物,没想到却是黑油的意思,所指的就是从沙漠中冒出来的石油。据说是一个叫塞里巴依的维吾尔老人最先发现的,但不知是何物,便用葫芦带回了这种黑色液体,用它点灯和涂抹车轴,还拿到乌苏集市上换钱。黑油山上一个大的油池边上,有他的塑像,以示纪念。旧中国虽有开采,但产量很低,没有形成规模。


  后来的情况,就不需要我赘述了。经过石油大会战,不断探明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出现了“井架像森林”、“红旗鲜花歌声像海洋”的壮观场面,到2002年石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数字化油田,用新的科学手段不断勘探准格尔盆地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从1958年开始设立克拉玛依市,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建成一个具有勘探、钻井、采油、输油、炼油、机修等门类齐全的石油生产基地,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更为可喜的是,又发现了两个亿万吨级的大油田,开采前景乐观,发展潜力巨大。


  啊克拉玛依,你是这样的美丽,这样的时尚,这样的现代。啊克拉玛依,你是大西北的宝石,你是祖国的明珠。我们没有理由不歌唱你,不靠近你,不书写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