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周恩来总理的侄子,埋藏真实身份46年无人知晓;他,身患绝症、退伍不褪色,先后演讲革命传统报告1200场;他不会电脑,用钢笔写了4000多页的笔记;他,与邓颖超有50多封书信来往,出版《亲情的记录》一书;他,被评为中央文明办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他,就是退伍不褪色,山东青岛市85岁的老兵周保章。


  秋天的青岛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蓝天白云,海天相接,红瓦绿树,交相辉映,湛蓝的天与湛蓝的海,勾勒出一条优美的若隐若现的天际线,把青岛这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装扮得分外妖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70周年前夕,我怀着对周保章老人的崇敬心情,慕名走进位于八大峡街道西镇社区,周保章老人就住在这里。


  “你好,我是银河悦读中文网网石家庄分站的记者。我们网站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文学艺术网站。国庆70周年华诞,我们银河悦读网在全国搞了一次‘退伍不褪色,永当排头兵’征文活动,今天想采访一下周恩来侄子周保章。”一听来意,一位分管党政宣传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


  她说,周保章老人现在身体状况非常不好,身患癌症26年,现在医院里,家人为了让他静养,已经不接受任何采访。不过,他的事迹家喻户晓,这不,社区还有他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室”。


  工作人员如数家珍讲述了他二十多年来,不忘初心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15岁的周保章踊跃报名参军杀敌立功,光荣的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为解放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1950年,周保章随部队换防进驻山东青岛,转业后,在青岛通用机械厂默默无闻46年,直到1996年得了癌症,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惊动了中央组织部,人们这才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

微信图片_20190919094904.jpg

  “周保章工作室”


  周保章是周恩来堂弟周恩彦之子,4岁时过继给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在他眼中,总理夫妇一直是和蔼可亲的“七伯、七妈”。从1957年至1981年,邓颖超与周保章通信50封,字里行间溢满长辈对晚辈的学习、生活、婚姻、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关心。 在“周保章工作室”,有很多封他与伯母邓颖超的书信来往,这些书信随着岁月流逝,都一一泛黄,其中有一张照片,是他与伯母邓颖超的合影。照片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1961年过春节,周保章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和伯父伯母相聚。对于周保章来说,这是第一次与伯父伯母独处的机会,并且还是在中南海,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然而真的进去了,感受了,才发现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特殊,住在里面的伯父伯母更是同普通人一样。


  那个时候国家很困难,吃饭都是用粮票,每个人都有定量。“本以为总理会有特殊待遇,但是当看到总理和总理夫人也按定量吃饭时,我才深切感受到,他们也是以一名普通人的身份要求自己。”有一次,午饭过后,周总理把他叫过去,而那次也是他为数不多与伯父单独交谈的机会。那时的七伯60岁出头,行动敏捷。很快吃完两碗饭后,七伯坐在沙发上休息。看到周保章也吃完,周恩来招呼周保章过去,利用饭后小憩时间了解他的情况。得知周保章在工厂工作,周恩来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周家又有一个人直接在工人阶级队伍里了。


  周恩来还向周保章详细询问了工厂情况,他特别关心工人的生活,甚至向周保章打听当时工人每顿饭都能吃到什么东西。面对七伯的关心,周保章如实反映:当时物资匮乏,粮食短缺,工人们都饿肚子,加上营养不良,很多人患有水肿病,影响生产。


  听到这些,周总理的表情很凝重。因为公务繁忙,和他的谈话不过10分钟,起身要走时,说了一句沉甸甸的话:“保章,你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永远坚持在基层。”


  伯父周恩来简朴严谨的生活作风、廉洁奉公的领导作风以及爱党爱国爱家的真挚情感,光照汗青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对后代教育“严”字当头不搞特殊的淳朴家风,给周保章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微信图片_20190919094822.jpg

  “不要搞特殊”


  在长达44年的工作履历中,周保章始终坚守在最普通、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部队时当过战士、干事;1958年因病转业到青岛通用机械厂后,干过工人、车间主任、文书等岗位……


  而其身份很长一段时间不为外界所知。直到1996年,身患癌症的周保章在北京手术出现意外,医院一度下发病危通知书,此事最后被中央组织部得知,并通知青岛当地政府部门。此后,周保章的真实身份才被外界知晓。


  从部队转业到青岛以后,周保章牢记伯父教诲、不忘初心,处处起到老兵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默默无闻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平平凡凡当了一名普通工人。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


  最后与伯父见面的是,1976年1月15日,是周恩来的追悼会,周保章那天嚎啕大哭。他说,自己是一个不大掉眼泪的人,但当看到躺在灵柩里面的伯父形容枯槁,估计都不够60斤,本来一头浓密的黑发只剩几根稀疏的白发,颧骨突出,就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


  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把所有亲属叫到台湾厅,进行了一次谈话。“总理临终前要求你们,不要搞特殊。” “你们的伯伯生前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但是他总是按照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他的亲属,你们又有什么理由在自己的革命征途中去搞特殊化?”


  “不要搞特殊。这五个字是伯父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这是在电视里周保章说的一段话。


  就是伯父叮嘱的这句话,让他坚守在基层一辈子,而且不后悔,反而觉得很幸福,他说,周家人虽然这一辈子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力的大事,但也没有犯过什么过错,更没有给总理要求过什么。总理有30多个侄儿侄女,除了一个是外交官,一个在企业任职,其他人全部都在基层,有工人,细纱员工,内蒙古的牧民,延安的农民,还有看自行车的普通劳动者。记得当时有人得知总理的侄女竟然在看自行车,除了惊讶,还觉得这是在给总理丢脸和抹黑,但她的回答是:“我怎么给我伯伯丢脸呢,我给大家看好自行车,不损害、不丢失,得到一定的报酬,一点儿不丢脸。”

微信图片_20190919094856.jpg

  讲革命传统报告


  工作人员打开电视机,把《家风》纪录片播放给我看,该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周总理、邓颖超和堂侄周保章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以总理叮嘱的话、邓颖超写给周保章的信及留给他的遗言、遗物等为主线,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严待家人、不搞特殊化的家风。全片采用舒缓的叙事风格、唯美的画面表现,以真实、亲切、感人为总基调,展示了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


  这部电视纪实,是2015年中央组织部拍的,电视里已经81岁的周保章回顾自己的一生,还是有些许惭愧,“年轻时没有能够多为祖国、为人民做些事情,一生碌碌无为。”真正退下来之后才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太 少了,聊以自慰的是,自己这一生尊重了伯父教诲。周老说:“我从学校出来以后参军了,那时才15岁。然后又从部队转业到工厂,那时也才25岁,就一直在工 厂干了34年。学校、工厂、部队干了20多个工作岗位,都是最基层单位,我在最基层单位干了一生,做了一名诚实、积极的普通劳动者。’”


  一种坚持、一份承诺、一个目标。


  2016年腊月的天气已经是寒风凛冽,周保章受滨州市关工委邀请第一次来到山东北部的城市——滨州。在这里,杨柳雪曾是粮棉产区的“一面旗帜”,周恩来总理的骨灰播撒于此。从建国开始,滨州人民对于总理的赞美一直在这片土地回响。在周保章的印象中,他从未感受到一个城市对总理如此爱戴。这次到滨州,周保章准备了两个稿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周恩来的理想和信念”,分别给开发区一中、北镇中学的中小学生和滨州学院的大学生们作报告,讲述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总理鲜为人知的故事。


  周老说,每次作报告,他都要做很多的准备。对中小学生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青年、大学生讲“周恩来的理想和信念”;对公务员和干部讲“周恩来的廉政、勤政”;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周恩来的党性”;对妇女讲“邓(颖超)大姐的故事”;对离退休老干部讲“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奋斗到老”。


  服从祖国的需要,他们从军营走向社会,他们继承军人的优秀品质,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奉献自己……20年来,做报告1200场,受教育者达到80万人次,宣讲了400多所学校,200多个社区街道……这些数字随着周保章的演讲,还在不断刷新。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要肩负起历史责任,配合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而自己目前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进行宣讲,给他们讲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919102135.jpg

  在周保章看来,祖国的未来靠的就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们,“中国梦要靠他们去实现,我希望未来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昌盛。”


  随着宣讲的次数越来越多,周保章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针对不同的对象,每次都会调整宣讲的时间和情节。“虽然学校大同小异,但每次我仍然会进行备课,准备好演讲稿,我这个岁数不会电脑,手写稿至今已有4000余页。”不仅如此,周保章在宣讲的年月里,由于身体并不好,有段时间甚至一天作两场报告, 上午打点滴,下午就去作报告。但即便如此,仍然坚持每次宣讲从不索取报酬,不要接送。


  几十年来,周保章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教诲,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默默无闻地在基层工作。1998年3月以来,他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以自己与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相处中所了解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深入机关、学校、部队、工厂等单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他被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被中组部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周保章,作为周恩来总理的侄子,在祖国最需要的战争年代时,他不怕硝烟战火,15岁参军。在新中国建设时期,脱下军装,退伍不退色,永远是祖国的兵。离休后,身患绝症,不惧病魔缠身,积极发挥余热,传递正能量,体现了一名当代老兵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  


  采访结束后,梳理周保章老兵的故事,笔者发现,退伍老兵的人生轨迹虽有不同,却都有着相同的精神特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军人的初心本色。


  向周保章老兵敬礼!


微信图片_20190919094836_1副本.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