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8235433892608.jpg


“不为良相,当为名医。”这是宋代名臣范仲淹的一句名言。翻开张宇琦67岁的人生阅历,从战士、军医、主任医师到安徽省卫生厅处长和省保健委办主任;众多头衔下,他更热衷于当医生和全民保健康的事业。如今,他退而无休,撰写出达15万字的《张老汉健康管理知与行》和100万字的《医学专业笔记》及《临床散记》,并义务深入省会各大院校及老年大学举办健康讲座近500场,受众人数以万计。其受众人群中,有医生、护士、护工、学生和中老年人。针对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的现状,他倡导医养结合,在促进“健康中国”事业的道路上,正不断地延续着,忙碌着,拼搏着。

 

杏林春暖誉庐州

一个人短期奉献并不难,难的是无怨无悔地持久做奉献。张宇琦主任几十年如一日,以忠诚奉献谱写着精彩的人生。从军后,他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雪灾、地震、洪灾……他义无反顾地奔赴灾区第一线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转业后,忠于职守,成为好干部、好医生。尤其他退休后,以全民养生保健为目标奉献余热,不辞辛劳奔波着。

中秋前夕,我怀着仰慕之情,拜访了这位公益健康养生专家张宇琦。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衣着朴素,尤其是我看到他脚上穿的那双修补过的皮鞋,更觉得他亲切朴实。他清瘦干练,眼睛里深藏着智慧,一副学者风范。他很健谈,语言表达思路清晰,逻辑性很强。

他曾是下乡知青,1969年10月入伍,从战土,卫生员,班长,助理军医,宣传干事到卫生队长,军旅19年,他勤奋好学钻研业务,1976年考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成为部队医院临床医生。1568235619136006.jpg

(1977年张宇琦与母亲在上海豫园)

1988年从部队转业后,在地方三甲医院工作,凭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从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到安徽省卫生厅人事处处长、省委保健委办公室主任等职。

看到身边的大多数人退休后,都喜欢过清闲安逸的生活。我不解地问张主任:“您辛苦了一辈子,现在退休了,应该去游山玩水,过轻松闲适的生活啊,怎么还为他人的健康劳神呢?”

他说:“防病比治病更重要。看到那些不注重养生,病重了才去医院,小病拖成了大病的人,我就会很着急,这是我长久养成的职业德行所决定的。”

他还说:“许多病人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期才被动去医院,肌体承受极大的痛苦,也造成了经济负担;我倡导要遵循‘以防为主,医养结合’的理念,把养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张宇琦正是有了全民保健康的责任观,他在退休后才选择了义务传播健康知识之路。在省会合肥,他把院校、老年大学、敬老院等单位当成宣传阵地,把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医学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一个以《张老汉健康管理知与行》为题的微信平台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们所访问。

 

医德双馨解患忧

2012年退休后,被医院返聘,仍然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兼任多所院校和老年大学养生保健讲师,义务传授健康养生知识。

能被多家知名医院返聘和进院校授课,这足以说明他的医德医风之高尚,医术之精湛和医学知识之渊博。

2003年,时任省卫生厅人事处处长的张宇琦,正值事业高峰之时,决然辞去处长的职务,要求去医院为患者解除病痛,这种高风亮节的“傻子”举动不令人敬佩吗?我好奇地问他:“在高官厚禄实权派面前,省卫生厅人事处处长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呀?怎么去从医了呢?”

webwxgetmsgimg (28).jpg他认真地回答我:“我不想把掌握的医学知识和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荒废了,我觉得做一名医生更适合我,也更能在临床上真正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说我的年龄偏大,也好腾出处长的位置让年轻人去锻炼并增长才干。”

我又单刀直入:“您这样做,别人不说你傻吗?”

他似乎不回避当年的情景,深有感触地回我的话:“是啊,当时真有人这么说,甚至连家里人也不理解我啊!”

为了挚爱的医学,他做的“傻事”还真多。退休后被上海宏康医院聘任期间,为了方便照顾病人,六十多岁的他,用三年多的时间住在老年病房监护一个又一个病人。

我问他:“看护病人那是护士的事,您干嘛亲力亲为啊?”他却说:“我是临床医生,只有多接触患者,关注他们的饮食,了解其心理及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病人才能尽快痊愈……”

他的回答令我瞠目结舌,这就是他对“临床”的解读,我心里嘀咕着,一般的医生能做到这样吗?

张主任临床对一些老年性疾病很有研究。他受聘上海虹桥医院时,为了抢救一个血糖高达40多的糖尿病酮中毒病人,他废寝忘食,在他正确及时的指导救治下,患者捡回了一条命,而他却累得疲惫不堪。

2016年的秋天,有位80多岁的老先生冠心病发作,病情危急,张主任带领年轻医生全力抢救了24小时。患者病情缓解后,他又守护了病人三天三夜,直到老人转危为安,他才安心地去休息。

我问他:“每天你都面对生死一线的病人而得不到正常休息,就不能让病人家属接替你陪护?”可张主任说:“有些细微的病情变化,家属是发现不了的,在危险期我必须亲自观察,病人家属无法替代我……”1568236050843465.jpg

他就是这样,视患者为自己的亲人。只要他在病房,病人心安,病痊愈得也就快,正如张主任所说:心理宽慰,语言疏导,也是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途经。

两年前,他接诊了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在病人输血治疗时,他自始至终陪在患者身边,端茶送饭,无微不至。在他的精心治疗下,这位患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近乎失明几年的双眼恢复了视力,瘫软数年的身子也能支撑着下地了,如今这位患者已经一年多不再输血,精神状态良好,并投入了有关三农问题的调研工作。

张主任为患者创造生命奇迹的事例还很多,也为自己医生职业生涯创造出精彩的人生历程。

我曾问他:“您这样敬业,把心血倾注在治病救人中,一定会有好多患者朋友吧?”

听到我好奇地询问,他笑了,满脸成就感地说:“是啊!有时候早上开门,会看到门口一塑料袋刚捕的小鱼,或者一小篮新鲜的鸡蛋……可我不知道是谁送的,他们也不留名和姓,这些小礼物我都收下了,因为我知道这是患者对我发自内心的认可,我收获的也是信任、是心情,想到此,我还是很欣慰的。”

 

造福民众济世篇

张宇琦主任一切为病人而不顾自我的举动令人怜悯,他身子骨十分单薄,却很精神。看到他清瘦的身影,我担心地问他:“您年纪大了,常年吃住在病房,身体能吃得消吗?”

他回答说:“只有刮风下雨天胸会闷,肩胛肋骨也酸痛。”

我感到不可思议:“您还带病工作啊!”

他摇摇头向我回忆起发生在25年前的一段往事:“是意外交通事故让我留下的后遗症,1994年去滁州市参加护士节会议,回来的途中发生了车祸,九根肋骨11处骨折……让我成了二等甲级残疾人!”

1568236110783694.jpg(张宇琦夫妇近照)

面对伤痛和高龄年纪,他仍坚持以他人为重,不怕苦不怕累,和常人一样拼命工作,他常说:“曾经的军人,就是要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这不正是地地道道的“傻子”精神吗?张宇琦傻得可爱,傻得令我敬佩。

他们夫妇俩退休金加起来不足万元,在省城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日生活总是精打细算。唯一的女儿买房子让他支持30万块钱,可张宇琦夫妇工作了一辈子却拿不出30万,为了女儿,只好求助亲友连同家里仅有的10万元存款凑齐30万给了女儿买房。

张宇琦主任日常生活非常节俭,从来不舍得买贵的东西,更别说购买奢侈品了,可他购买医疗方面的书籍时却不吝啬。他说钱花在积累医学知识上最值得,从书中可以获取解决疑难杂症的知识。走进他的书屋,尽是满满的医书,从书屋里不难看出,他把精力全都投入到医学研究之中了。

几十年来,张宇琦收集整理的资料已分科目汇编成集,他的小书屋好似一个浓缩的医学宝库。他撰写出达15万字的《张老汉健康管理知与行》500篇,手写《医学专业》笔记和《临床手记》四十多本达100多万字。

我随手翻看了其中的几本:有剪下的报纸板块,有粘贴的图片资料,大多是他自己的手记。那泛黄的图片纸张,凝聚着他多年的心血,闪烁着张主任的敬业精神。

如今,他在合肥市多所院校和老年大学讲养生保健、中华保健故事、民间卫生谚语和卫生保健知识。并以个人微信为平台,以《张老汉健康管理知与行》为题广为传播;仅在蜀山区老年大学讲养生保健,就做了60多个课件。

我虽然没有聆听他的讲座,可我从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中,能想象到他声情并茂地传播着中华养生故事。我翻开他其中的一本《查房散记》,那陈旧的笔记本记录着他人生的足迹,讲述并流露出一个个和谐医患、浓浓深情的故事。1568236272117132.jpg

在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他洁身自好,不为金钱所诱惑,自觉要求自己,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

某推销保健品的负责人,见他人脉广泛,讲课受众人数多,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邀请他在健康讲座时宣传他们的产品并酬劳5万元。他严肃地说:“我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传播健康的生活技能,普及全民养生保健的知识,不是为了挣钱,我不会帮助你们去推销保健品的!”

还有一家为了促销保健品,在张主任科普健康知识讲座的大学,要打着他的旗号利用其名人效应,挂出横幅,借此宣传兜售他们所谓的保健品,并支付给他1万块钱好处费,也被张宇琦主任严词拒绝。

面对他讲课不收费,我不解地问他:“您已经退休了,收取点少量的辛苦费也在情理之中啊!”

他笑了笑说:“我不为钱财,只想发挥点儿余热,只是为人们的健康做点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罢了!”

他虚心好学,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医术精益求精。他说知识靠积蓄,几十年来自己在给病人治疗时遇到疑难杂症的经验总结,都成了知识的宝库,讲课时也可以顺手拈来指导受众人养生保健。

张宇琦主任收集的“中华保健故事”“民间卫生谚语”“春捂秋冻”“晚吃萝卜早吃姜”……既生动又形象,直观地从多方面传播了健康养生的知识。

他不断扩大养生保健人群,义务向全社会服务,到各大学集中传播健康养生之道的同时,还在个人微信圈向来访者无偿提供咨询解答。

他说:“我是一个老兵,是部队培养了我,我要感恩党,感恩部队和战友,感恩社会,为全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1568236357434190.jpg采访中,他怀念曾经的军旅生活,那博大的军人情怀令我感佩至极。

如今,他致力于推动全民健康,倡导有病治病、无病养生、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有效的健康照顾服务。

张宇琦主任收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成为开办医养结合、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医养实体,这多位一体融合机构的倡导者、探讨者、传播者、实践者。

除了集中授课和回答网络咨询,他不断拓展受众面,不辞辛苦坐公交,骑自行车去考察敬老院、养老院。有被养老院拒之门外的经历,但他为了所追求的事业而不气馁,为了大众的健康,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着。

 

后记

本文主人公张宇琦的故事线索最初由“中国好人”戴忠金先生提供。银河悦读网石家庄分站成立之时,戴忠金先生向网站副总编星点简要介绍张宇琦的事迹,并请求网站派人去安徽合肥对张宇琦实地采访写作,企求将张宇琦的故事发表在银河悦读网广为传颂,并参加本网站正在进行的“第二届寻找身边榜样战友”推介活动。

经与网站董事长李玲(独上月楼)商定,为了交通和采访方便,特指派安徽属地驻站作家“绿满溪”前往采访写作。

两天的采访全过程,“中国好人”戴忠金全程陪同,张宇琦的事迹打动了作者,采访写作过程也是作者被感动的过程。

采访结束时,张宇琦特意嘱咐作者,要求把他本人的微信和电话写进文章里公示于众,以方便更多的人免费咨询健康养生知识。

张宇琦不计报酬甘愿奉献,为了全民健康事业,不辞劳苦发挥着余热,精神难能可贵。他多么像夕阳中的一抹余晖,是那么的红,那么的美,又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附:张宇琦主任的电话和微信13955106968,wxid_i265ozj8avh822)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