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晚霞留异彩,
  喜将余热注蒙童。
  诗花满架香书苑,
  艺果盈枝雅泮宫。
  入学莫嫌霜叶老,
  青枫过后是丹枫。
  但葆童心心不老,
  依然风度自翩翩。
  在著名的江南水乡苏州市桂花公园,常见一位86岁的微信达人,娴熟的用微信写诗,下载文件,百度搜索。

  这位老人还“刷新”此前朋友圈晒的青岛我三叔80岁玩微信、写诗的记录。
  老人叫郁志信,在苏州气象局退休。老人高高的个子,眼睛小,大耳朵,驼背,身材酷似马三立,因此被人们调侃称为“马三立”。

  二十多年前,“马三立”退休后,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先后学起了钢琴、手风琴,还参加了乐队,业余生活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前年,他孙子送给他一部“二手”智能手机,让他“试试看”。没想到文化人就是不一样,他很快学会了上网聊天,什么同学群、吉他乐队群、笔友群,还当了群主,目前有上百个好友。

  从1978年开始,“马三立”老人就开始写诗、写日记,这一坚持就坚持了近40年。这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前前后后创作诗歌首余首,几十册厚厚的日记本。这些诗歌、日记记载着老人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也记载了四十年来的祖国巨变和生活变化。
  “过去单位每年都订有不少报刊,闲暇时我喜欢读书看报,加上自己有一点文化功底,就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教育子女的一些感悟用诗歌、日记的形式写下来。”“马三立”说,他认为写诗、写日记就是为了记录生活,教育、勉励子孙。

  现在可好了,有了手机,会玩微信了,他更是如鱼得水,用微信坚持写日记、写诗。

  “马三立”自己的诗歌、日记内容特别广泛,那些代代相传的民俗风情、左邻右舍的故事、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等,他都记录在作品中。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人的寿命也不断延长,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这些老年人有巨大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目前,整个社会尊老、爱老、敬老的风气日渐形成,应该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老年人是很幸运、幸福的。社会尊老、敬老,我们老年人要感恩,要自重,要为社会增添正能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肯定会一年一年的衰弱,这是自然规律,但脑子不能退化得太快,怎样让自己做一个明白人,做一个有品位的老人?
  “马三立”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年人除了要融入集体、社会,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等活动之外,要看书阅读,不断学习,跟上新时代、形成新见识。
  只要有灵感,我会随时随地记录下来。如果一天没有拿起笔写上几句,生活里就像是缺少了点什么。”
  “马三立”老人把“孝廉兴邦,耕读传家”视为家训,经常教育子女“诚是联心桥,信是聚宝盆”。每当孩子们出远门工作或上学时,老人总是以诗歌这种特殊的方式寄予祝福与希望。
  老人还有百度头条新闻。他说实现中国梦,就要与时俱进,国家大事小情要经常看,经常读,领悟其内涵,自己就不断会有新发现、新感受、新提高、新收获。

 


  加了老人微信的好友后,他发来刚写的一首诗:
  春光明媚,群花绽放,鳥儿鸣唱,四处飘香。
  一群老顽,不负春光,护城河畔,相约雅廊。
  放飞心情,纵情歌唱,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吹拉弹唱,各展专长,围观老幼,欣喜鼓掌。
  户外野练,心情舒畅,老有所为,快乐健康!
  “请问拼图、截图、抖音怎么玩?”“马三立”像个求贤若渴的小学生,饶有兴趣的问我。
  我告诉他通过APP先下载软件放在手机桌面,然后再……没等说完,他恍然大悟。
  如今不止青年青睐网络,老年人也不落伍。

  “马三立”说,如今生活好了,中老年人精神生活相对单调,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和与人沟通,而微信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老人还善意地用苏州话告诉我,都说多个朋友,多份快乐。但微信上那些加你的陌生人,不一定就会给你快乐,反而会给你悲伤。同意那些动机不纯的陌生人为微信好友,就等于引狼入室。凡是不认识的人加你,一律拒绝。就算是对方在验证信息里写了“朋友介绍的”、“老乡”,也要慎重,因为这不一定是真的。    

  微信罩全球,纵观全世界。通过微信我们知道了国内外方方面面的消息,虽然中老年人外出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但坐在家里照样能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今,虽说“马三立”他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但老人的创作热情丝毫不减,每天仍旧读书、看报、写诗歌、写日记。“弘扬时代主旋律,赞美祖国谱序曲。与时俱进守初心,歌颂祖国好喜剧”。这是老人为自己创作的自勉诗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