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为先生写一点文章,为先生的人和文,为先生为人师表的长者之风和疾恶如仇的铮铮铁骨。但又恐笔力不逮,言不及意而终于未敢造次。这次,在一口气读完了先生的杂文集《风雨蔷薇》之后,又一次忍不住想对先生说点什么,虽然可能还是言不及意。

  记得第一次见先生是我刚升入初中,那天他正搬办公室,我们这些新生都表现得很踊跃,对着先生那一摞又一摞的书,先就在心中生出了无限的敬仰,其时我已隐约知道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而我那幼小的心也正在做着不知天高地厚的作家梦。因而总怀了一种敬佩的心情仰视先生。

  可他当时并未给我任课,只是间接地觉得他说话不急不慢,却常能一针见血,触及要害,而且语言很新颖,见解独特而深刻。他常年留一个小平头,戴副眼镜,—副知识分子的文弱样,但外表的文弱却不影响他课讲得好,也不影响他在师生中的威信,于是便私下企盼,什么时候,能真正做一次先生的学生。

  这个愿望在高中时总算实现了。先生讲解《白杨礼赞》时的慷慨激昂,分析《风景谈》时的条分缕析,讲述《纪念刘和珍君》时的愤怒和真情,评析《“友邦惊诧”论》时的鞭辟入里和淋漓尽致,在学生们的心中开辟出了另外一片天空;原来语文课在冯老师的手中居然可以上得这么美好,每篇文章不再是干巴巴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而是一次提升思想和使人顿悟的美文欣赏课!

  先生对于鲁迅的文章别有爱好,几乎每一篇都讲得出奇的好,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文章以外的许多教育和知识。这直接的明证都是他那—篇篇颇有鲁迅风格的嬉笑怒骂入木三分的杂文,是那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敢于铁肩担道义,向一切前进中的丑恶现象不留情面猛烈抨击的知识分子宁折不弯的铮铮铁骨。正是受先生的影响,我喜欢上了鲁迅也爱上了杂文,大学毕业后,我满怀兴趣通读了《鲁迅全集》后涂鸦学文竟也发表了一些杂感,但每从《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上看到先生精妙干练的文章,为先生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也为自己文章的幼稚和浅薄而汗颜。大约是毕业十年之后的一个春节,先生托人捎话说是从报上看到我的一些杂文并约我去他家,这使我感动而又内疚,感动的是先生一直像长者一样关注着我这个学生的进步,内疚的是十多年来我虽然不曾忘记却并未去看望过他。

  论实力,论水平,先生早该有一本自己的著作,这是许多先生的学生和熟悉先生的人在一起时的议论,但是近年来出版界的乌烟瘴气使得真正有水平但却没钱出书的人出书成了比登天还难的事,好在先生的书总算出版了,从装帧设计到内文印刷还都精致,这了了先生的心愿,也了了不少关怀先生的人的心愿。《中国青年报》“求实篇”栏的编辑在获知这个消息后,发了书的后记,同时还破天荒地在栏目后加了编者按。

  先生的人格力量,先生的喜恶爱恨,先生作为一介正直的知识分子对教育的切肤担忧,对教师不公平待遇的呐喊,对重文凭而不重能力现象的抨击,对腐败,对官僚,对人的劣根性,对阻碍社会进步的种种丑恶现象毫不留情地批驳都在这个集子中活灵活现而令人击节叫好地表现了出来。

  先生给我任课的时间并不长,但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却历久弥深。我常想,一个真正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会讲也能写文章的,这样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能真正点透,课堂上也便能带来新的知识,而他本身的榜样作用更是无法估量。我以为冯日乾先生正是这样的好老师。

  (这是一篇旧稿,教师节到来时,找出来,表达对广大教师的祝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