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说:“人们往往把欲望的满足看成幸福。”

  读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书中描写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一些人为了满足享受生活的欲望,利用职务的便利,中饱私囊,贪污公款,上下勾结,牟取私利的社会现实,以及面对亲近的人的腐败,该如何抉择等一系列问题。

  故事发生在一个省会城市,作为省会城市的市长,主人公李高成一步步由一个纺织厂的技术人员,到车间主任,到厂长,到副市长,再到市长。他是一个认真务实,脚踏实地的领导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考虑个人利益,逐渐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最终成为市里的主要领导。他离开工厂几年后,企业改制,工厂改为公司,厂长改为总经理,在这一进程中,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故事开端为华北地区某市中阳纺织集团公司的几千名工人由于不满公司领导贪污腐败,准备到市里上访,形势十分严峻。作为从这个工厂出来的曾经的领导,李高成觉得自己有责任完美地处理好这一事件。

  然而在处理这一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李高成渐渐地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包括相濡以沫的妻子,包括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现任中阳纺织集团公司的总经理郭中姚等一干领导,包括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省委常务副书记严阵,都已经深深地陷入了贪污腐败的深渊。而且这些人对国家造成的损失之巨大,在工人中形成的影响之恶劣,令人匪夷所思。

  面对着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曾经的下属,面对着对自己关心备至、体贴入微的妻子,面对着对自己的仕途起着决定作用的上级领导,李高成该如何抉择?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他选择包庇自己的妻子,过舒适安逸的生活;如果他选择庇护曾经的下属,做老好人“和稀泥”;如果他选择对上级投其所好,面对腐败,保持沉默。也许能够暂时得到心理安慰,但是如果那样做了,那么他就是在渎职,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他也将会堕入深渊,万劫不复!然而最终理性战胜了困惑,理智战胜了情感。

  主人公李高成毕竟是一位出身于基层的领导干部,和工人有着情同手足的感情,对人民有着血浓于水的深情,对党有着无比坚定的忠诚,所以他有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政治觉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在和一些知情的工人们接触过之后,他对身边这些人的犯罪事实了解得越来越清楚,同时他也越来越明白,自己不可能随波逐流,不可能和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人同流合污,不可能为了自己所谓的仕途,而置身事外,做旁观者。

  经过一番激烈、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他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这也正是他的战友们——市委书记杨诚、省委万书记、魏省长等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在常委会上,他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哪怕自己丢官罢职,也绝不能放过那些国家的蠹虫,他要坚定地和人民站在一起。

  总的看来,小说围绕李高成的思想变化而展开,在人的欲望与理性之间,李高成选择的是理性,最终结果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一方取得了胜利。

  然而,我认为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李高成却并不那么真实可信,那就是李高成似乎生活在一个真空地带,他的妻子什么时候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贪腐行为,包括他的内侄什么时候开始经营一家歌舞厅——实际上是他爱人出面出资组建的,对这些他居然一无所知。小说叙述中一再表明许多事情他并不知情,可是这却并不符合生活逻辑:身边最亲近的人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作为一个丈夫应该有所觉察的。然而遗憾的是小说中的情节是:他一点也不知情。我认为小说为了塑造一个廉洁的干部形象,却罔顾事件发生的逻辑,这是缺乏生活真实的表现。

  另外就是李高成原来所在的中阳纺织集团公司的总经理郭中姚等领导干部,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些人最终贪污巨额资金,把一个好端端的国营企业搞得即将破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吧,而这个市长,居然也是在工人上访事件发生之时才发现端倪。这也不符合逻辑,试想一下,他原来是主管工业副市长,也一直关注着这个公司的发展,但是对公司的经济问题却丝毫没有洞察力,以致让那些蛀虫们把一个拥有四万工人的好好的企业蚕食殆尽,入不敷出。等到事情已经发展到几乎无可挽回的地步时,才出手治理,显然有失偏颇。

  当然,瑕不掩瑜,这些缺乏逻辑的情节并不影响小说邪不压正的主题。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远,作者能够将人物置身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一步步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在刻画中将人性的复杂揭示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柏拉图说:“人类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与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而无任何理性。”但是李高成却用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战胜了现实世界的残酷无情的考验,用共产党人的理性战胜了存在于生活中的贪婪自私的欲望。

  透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那段时期的社会现实,深刻理解社会变革中人性的弱点,从而建立起自我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一颗理性之心去面对生活。

  因为书中所写的时代,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可以说书中所反映的许多社会现实问题,我们似乎也在经历着,或者有些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所以这部小说更能激发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