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是个非常遥远又十分神秘的地方。

  它位于阿尔泰山的南麓,准格尔盆地的北缘,南距乌鲁木齐485公里,游客较少前往。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那里警卫森严,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曾经设置三道关卡,必须持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的特别通行证方能放行。其地名,一度从教科书中删除,在中国版图上消失,代号“111”,直到2005年才对外开放。

  居住在那里的哈萨克人称它为“绿色的丛林”,到处游牧的蒙古人则叫它“蓝色的河湾”。可可托海那里有丛林有河流,但没有海。那条河是由融化的冰雪所形成的著名国际河流——额尔齐斯河。它是我国唯一向西再向北倒淌着的河,出境后经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最后汇入北冰洋。

  当我们驾车穿过宽阔而荒凉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钻过一条曲折的峡谷,突然看到一片绿意正浓的平地时,几乎快要枯萎的心灵才生机勃勃起来。皑皑的雪山在夏日里提供着欢快的流水,成片的云杉和白桦散发着原始的气息,白色的毡房和大尾的寒羊提示着极寒的气候,裸露的山石显示着远古的本色。忽然有巨幅标语从眼前闪过:“可可托海”、“神秘之旅”“国家地质公园”、“功勋矿坑”。这使我们无比兴奋,并充满期待。莫非可可托海有什么特殊地貌和蕴藏?

  非常巧合的是,我们预订的宾馆就在“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大门的附近。虽然已经下午5点多了,但太阳依然耀眼地高悬在空中。放下行李就想进去参观,酒店的老板告诉我们:“那里可是出宝贝的地方啊!过去红、绿宝石满地打滚,随手可拾,论斤买卖,一公斤才卖2元多钱,现在可是论克拉了。”他的话让我们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还有这等好事,那还不快点去!

  进景区大门没行几步,就看到一个巨大的矿坑,远观犹如著名的罗马斗兽场。有文字介绍它叫三号矿坑,长250米,宽240米,深143米,内壁有13圈螺旋形采矿车道。原来是一座高出地面200多米的小山,经过50多年的开采形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其中,蕴藏着86种矿物,不仅有珍贵的宝石,更有珍稀的金属,简直就是传说中的“聚宝盆”。在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三号矿脉就占到百之六十还多,堪称地质矿产的博物馆。

  那里曾经出产过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石,500公斤重的水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那里大部分都有,除此之外,还发现了7种新元素。学过地质学的人,把那里称为地质的“圣坑”,地学的“麦加”,都想亲自去朝拜一次。

  更让人惊奇的是,那里蕴藏的稀有金属,有铍、铌、钽、锂、铯、钼、铪、钍等,占矿石储藏量的九成以上。我们对稀有金属知之不多,甚至无知。进一步参观得知,稀有金属比宝石和黄金更贵重,是制造“两弹一星”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被誉为“国防金属”、“空间金属”、“核时代金属”。蕴藏稀有金属的矿石很少,它只存在于花岗伟晶岩中,经过亿万年的熔岩结晶和分异作用,才能最终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带。全世界只有北美洲的加拿大和非洲的津巴布韦才有这种矿藏,而我们可可托海的蕴藏量最大,排名第一。

  那么,是如何发现的呢?这要从额尔齐斯河说起。它从三号矿坑附近流过,无意中带走了其中的稀有金属。公元1935年,原苏联的地质工作人员从这条河流的泥沙中检测到了铍、钽、铌等稀有金属,便逆流而上追踪到可可托海。三号矿是个露天矿,矿石出露地表,绿柱石随处可见。当地人早就开始采集,主要用于生活装饰。苏联人看到这个情况大喜过望,不仅大肆收购,还与当地合作开采。咱们只认宝石值钱,人家要的可是制造原子弹和核反应堆的紧缺材料。铍以绿宝石的形式存在,市场上非常名贵的海蓝宝石,其实是透明的铍矿石。铍及铍合金有三大用途:一是高效率的火箭燃料,二是高速飞机的制造材料,三是核武器的零部件。如今,每吨金属铍的价值达到600多万元。大家都知道锂可以制造电池,却不知道它是原子弹的最佳“引信”。1 公斤氚化锂的爆炸力相当于5万吨烈性炸药。铯则是制造离子火箭的不二选择,可执行深空探测任务。可叹的是,当年没有相应知识加以认识,没有工业能力进行开采,更没有高技术充分利用。

  在中苏关系的蜜月期,苏联帮助我们开采稀有金属,但全部出口给他们。苏联的小火轮在涨水时顺着额尔齐斯河开到布尔津,运走了一船船宝贵的稀有矿石。他们给了多少钱?只有天知道。该矿(111矿))直属中央管理,被定为国防绝密之地。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工程师、技术员、干部和工人,汇集到这边陲小镇、极寒之地,最多时有4万多人。亲人们不知他们去了哪里,也不知他们在干什么,甚至把他们遗忘了。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专家和设备撤走,稀有金属随之也遭到冷落。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们全国人民勒紧裤带用粮油等物资来偿还向苏联所借的外债,可到了三年困难时期,粮油自己都不够吃了,再拿去还债就要饿死人了。贪婪的苏联人没有忘记可可托海,提出要那里的稀有金属矿石来顶债。狡诈的日本人趁火打劫,提出用一公斤粮食来换一公斤矿渣。与稀有金属相比,人命当然更宝贵。中央决定用可可托海的矿石来还债,并下达了具体任务。

  该矿的干部和工人抱着为国分忧的思想,使用原始的采石工具,没黑没白地干,饿着肚子干,甚至豁出命来干。他们用镐刨,用锹挖,用身背矿石。干部的伙食标准还低于工人,干部一天分4碗粥,工人给6碗。就这样,许多干部和工人是拖着浮肿的腿坚持上工。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多次组织大会战,家属和孩子都去三号矿坑捡拾矿石。他们不仅超劳动强度的采矿,还超安全标准的爆破,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据统计,用三号矿坑中的稀有金属所还的外债,占全部外债的百分之四十。三号矿坑因之被誉为“功勋坑”、“英雄矿”。

  俯瞰三号矿坑,感慨万千。比黄金更贵重的稀有金属,比稀有金属更贵重的是牺牲奉献精神。新中国正由于有这样一批批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脊梁,才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从不能生产一台汽车到制造出“两弹一星”和航天飞机。

  还有更惊心动魄的故事。生产核原料铀的一个矿,全部由复转军人组成,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他们都知道接触核原料会得一种特殊的病,不生育,早死亡。但,他们争着报名参加共产党员突击队,义无反顾下矿去。那里的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7度,出屋就冷,伸手就冻。没有先进的防护措施,只发给一双皮靴,外加一件皮围裙,他们直接用手去采矿石,泡原料。有的因过多吸入粉尘使肺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有的因得放射病而英年早逝。他们无名可查,无籍可考,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可可托海,正是早期制造“两弹一星”的唯一原料产地。

  听说山上还有个矿洞对外参观,我们乘矿山准备的专车来到阿依果孜矿洞。担任导游的是个中年汉子,脸色黧黑,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穿一套黑棉衣。盛夏之时,如此打扮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他说,洞中冷得很,你们这一身夏装下洞用不了多久就会打哆嗦。有人不相信,往洞内走了几米就立即跑了出来。那是个带斜坡的丁字形矿洞,两侧有采矿的小洞,如同猫耳洞。洞外是灰突突的丑石,洞内是亮闪闪的矿石,有的还是多种稀有金属的伴生石,简直就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那个中年汉子告诉我们,过去咱们穷,用稀有金属来还外债,现在咱们富了,不采了,闭矿了,从国外进口,把这些宝贵资源留给子孙万代享用。他说这话时,特别自信,特别豪迈,特别提气!他是个矿二代,他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到那里当了矿工,因得了矿山职业病,不到60岁就去世了。

  随后,我们又走进了可可托海地质博物馆。参观了矿山早期的简陋生产工具,各种稀有金属矿石,以及干部和工人的先进事迹。过去由于保密需要,那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不对外宣传报道,包括干部和工人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包括科学上的最新发现。就说“额尔齐斯石”,那是1979年夏的一天早晨,地质工程师韩凤鸣骑马对矿点进行检查时发现的。它是一块拳头大的无色透明的石头,起初以为是石英但又有所不同。经过光学和化学测试,它竟是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的新矿物。至今没有科学定论,也就是用现有的知识无法认知。按照国际惯例应以发现者的姓名来命名这块石头,可韩凤鸣说什么也不同意,最后确定以那条著名的大河来命名,成为可可托海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哦,可可托海,你的神秘之处太多太多。你是大自然的聚宝盆,你是地质界的圣地,你是国防工业的基石,你是为国家分忧、为民族自强而默默奉献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