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声音气吞山河,传遍全世界。今年2019年,中华大地迎来了新中国建国70周年,举国上下为之欢庆,欢庆祖国越来越强大。

我名:刘汉珍,网名:空中白雪。1949年3月生于武汉市。我哇哇落地的那年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于是我有了值得骄傲的名称:共和国同龄人。我很幸运与共和国同龄人一样,小时候被称为祖国的花朵,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在祖国温暖怀抱里渐渐长大,在和平年代里长成青年,又被称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踏着时代步伐走进新时代,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见证了祖国越来越强大。感恩新中国,感恩新时代。

70个春秋过去了,回望时,弹指一挥间。

我有过少年的好奇心、青年的热情、成年的理性与自信、老年的不忘初心。

是的,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在冰冷而又燃烧的有限历程中裹夹着伤痛与快乐前行。一直认为人生经历伤痛、困难、坎坷是孕育成长与收获快乐的土壤。生命像一粒种子要发芽生长必须拼足了力气破土而出,要经历无数次的风霜雪雨的洗礼,才能长成大树。于我不敢奢谈长成大树,但可谓是树旁一颗有生命力的小草。

一生中扮演过多种小角色:我从学生、知青、工人、学生(脱产上大学)、教师,直至退休。这一生与共和国共命运,经历风风雨雨和坎坷,同时收获了丰富的人生经历。

当我蹒跚学步时,未曾听到抗美援朝的炮火声在鸭绿江对岸轰鸣。当我挎上书包上小学时,就用小小的双手拿起小铁锤和母亲一起敲碎铁矿石,积极投入了大办钢铁的洪流中。

小学升初中的阶段,全国人民与祖国共同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读中学时,有段难忘的经历。1963年,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学习,我们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的青年学生。记得那时每天做完作业后,就立即跑到街上去,只要见到有人弯着腰拉板车,板车上的货物堆得像山包似的,拉车的人脚步沉重又缓慢,我就在板车后面用力推,遇到上坡路,还知道把自己的身体压得低低的,两腿用力蹬,使劲推,喘着气一直帮着推过上坡路。有时站在中山大道路旁,壮着胆提醒行人走人行道,过马路走横道线,劝路人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那时人小胆大,从未觉得对陌生人说话而害怕。有时晚上还约上同学,在沿长江的沿江大道上,扶老携幼、拾金不昧、经常乐此不疲……所做的这一切都是默默地,从未向老师汇报过,也没向家长张扬过,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痕。那时全国上下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活动已然成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根植于百姓的心中,社会风气空前的良好,真善美的和谐社会是同龄人一直怀念的好时光。


青年时代

岁月从指尖轻轻滑过,1965年顺利升入高中,度过了一年平静的高中学习生活。

1966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的停课闹革命进行得轰轰烈烈。那段历史所发生的一切,怕是早已在经历过的人们内心留下深深的烙印。

我们老三届失去了升学的机会,被关在高等学府大门外。高中毕业,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我们怀着满腔热情打起背包就出发。知识青年便是我们的代名词。

在农村我们所有经历都是第一次,无不留下深刻印象。第一次远离城市来到农村;第一次与陌生的农民接触;第一次领教语言不通的痛苦;第一次在异乡自己照顾自己,要学习砍柴、烧灶、做大锅饭;第一次挑水、喝水塘里的水;第一次干农活,挑不起担子,被农民们狂笑;第一次自己整理菜地,自己种蔬菜,自给自足;第一次深刻体验了雪粒子从瓦缝滴溜溜滚落在棉被上,鞋子冻成冰鞋;第一次在水田插秧被蚂蟥叮咬流血;第一次割稻子那叫累呀,天天感觉腰要断了,腿也不是自己的了;第一次割麦子,双臂被太阳晒脱了皮、被麦芒刺痛得火辣辣的生疼;种棉花、摘棉花、徒手拔棉杆,双手起血泡,长老茧……太多的第一次留在青春年华的记忆里。

这其中的苦,有些可谓是苦不堪言,记得有一次轮到我为同组七个同学做饭,淘米洗菜到水塘去,当我还没走到水塘边时,突然看到一条大蛇从我眼前跐溜串进了草丛,当时我被吓得没了魂似的两腿发软跪到了地上,但双手还紧紧地抱着装着米的筲箕磕碰在地上了,还好米没撒出来。我害怕极了,心跳厉害,心脏都要从口里蹦出来,我两手紧紧地抱在胸前,大口大口地喘气。一时脑子空白,都忘了立即逃离这危险之地。待我爬起来后,才想到去找人帮忙,拖着两条沉重的腿往农家的方向走去,没料到,串了几家门也没找到一个帮忙的人,大家都出工干活去了。做不了饭,同学回来吃什么?哇哇,我急哭了。最后我选择去更远的水塘洗米洗菜,总算提心吊胆把饭菜做好了。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失魂落魄的感觉,实在难以承受。

我们吃过苦,受过累,哭过,也想过家,但始终没有动摇过接受再教育,练就一颗红心的意志。因为我们的信念是党指向哪里就奔向那里。我们经受着太多的磨炼,我们在磨练中锻炼成长,我们学会了照顾自己,学会了在农村生活,干农活,学会了克服困难往前走。青春和全部生活在农村进行。

1970年,从农村抽回武汉市,在武汉市第四机床厂当一名钳工,开始新的生活。在师傅的指导下,手握钢锯、锉刀、钳子、榔头、刮刀对冰凉的铸铁件,钢件进行加工,整天两手都是无法想象如黑墨般的油污,只能用煤油先洗去油污,再用肥皂清洗多次,才能洗净粗糙的双手。看着长满茧的双手,那时觉得骄傲,我就是祖国的建设者。年轻的我不改革命青年的激情,积极工作,带头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是车间的优秀团支部副书记。

1975年调往武昌181仪表厂当钳工。181仪表厂是生产飞机仪表与降落伞开伞器的军工厂,一切又是全新的开始。这里也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1978年报考电视大学,有幸被湖北省电视大学电子专业录取,终于有机会上专科大学。虽是不起眼的大学,但是于我尤其珍贵,一是全脱产学习三年多,二是授课老师全是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有经验的老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像海绵似的,饱吸久违的书本知识。只想好好圆读大学的梦。我是班上年龄最大的,而且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与未婚的年轻人同窗,压力自然山大。还有更难的,他们是七十年代的高中生,都是学英语的,我是六十年代高中生学俄语的,面对英语课,我是白纸一张,不夸张地说,我连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对我而言,英语是块硬骨头,我得下苦功夫去啃呀。因为珍惜,所以肯下苦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学年末被评上了三好学生。三年多的学习生活,给了我新的思维方法,提升了我的自学能力,毕业后,被安排在仪表厂的设计部门工作,很快由工人转为技术干部。感恩恢复高考后,有电视大学可报考。感恩181仪表厂给了我全脱产带薪的学习机会,给了我一次中意的转身。

这一切都来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全国人民以暂新的面貌走向了新时代。

  

高等学府的新生活

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教育事业进入到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各大高等院校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具有远见的朱九思校长也为发展提升华中理工大学教学与科研水平,大胆引进人才。

武汉地区著名的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自然被各大高校认准它是引入人才第一选择。而我爱人是武汉大学留校任化学系的教师,他有意带我调入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工作,以免我常年上下班时挤公交经风雨。很快很顺利,华中理工大学接受了我爱人和我的调入。我们于1985年6月一同调往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工作。十多年,我爱人在教学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几乎年年被授予“教学优秀奖”。

我呢,是再一次被新生活挑战,我只能放弃自己的工科专业,面对陌生的理科化学专业,一切又得从零开始。我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陌生的工作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跟随1985年进校的新生一同学习化学很多门课程,上课做笔记,课后做作业,还参加各科的考试。学习、工作、家庭生活使我成了旋转不停的陀螺。我刻苦学习,几年后,完成了化学专业所有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兢兢业业地工作,顺利胜任教学任务,不辜负自己的学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因此能胜任普通化学、中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门课程的实验课教学。工作、学习及家庭生活虽然紧张,一干就是十年多,也无暇娱乐,但一直觉得其乐融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校园的生活,突然被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坷横梗在前方。

1996年的深秋,我的先生在健康普查时,被告知患了肝癌,我两听到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切正常的生活轨迹全被打乱了,同时还意味着我们要面对可能预料到的人间最大的悲痛……我无意在此复述那段如地狱般的苦炼,不愿再揭开内心深处令人窒息的伤疤。虽然我与先生同心合力与病魔抗争,但是,死神的降临任何人都无法抗拒,该来的终究来了。1997年元月,寒冬的季节,我和女儿一同面临了与至情至爱的人,生离死别的痛,刻骨铭心的痛烙在了心窝……

还记得[美]列奥·布斯卡利亚的著作:《如何超越痛苦》这本书,正是我迫切需要走出痛苦的指南。我不能沉侵在痛苦中消磨有限的生命,我必须继续生活,走向阳光继续生活。还记得朋友的赠言(美国的W·Heartsll Welsonde 的锦囊妙语):“这是新一天的开始,上帝已将这一天赐给我,让我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利用它,我可以浪费它,也可以很好利用它。真正重要的是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因为我正在用我生命中的一天与之交换。当明天来临,这一天就永远消失,留给这一天的是我付出后换来的收获。我希望这一天有所得而无所失,有美好幸福而无灾祸,取得成功而不失败,这样我就不会后悔我为它所付出的代价。”是的,痛苦中的人往往能铭记影响自己一时或一世的醒世恒言。此言如四两拨千斤,入了心扉,给了力量,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到:留给这一天的我,不后悔我为它所付出的代价。

就在同一年(1997年9月)开学季,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我不仅要承担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担任1997级精细化工班的班主任。你们都懂的,只有把精力全部投入工作,把痛苦挤在狭缝里而无法膨胀,日子才能好过些。于是,我试着每天为爱多付出一点,爱女儿、爱学生、爱我的工作、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一点对他人的关心,多一点对别人的帮助,让每天在给予爱的过程中体验多一点的快乐,而不灭自己对需要帮助的人,对帮助过我的人给予帮助,而不失对他人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之心。

其实,人在经历痛苦时,你想象不到心有多么的脆弱,也想象不到内心将会变得多么强大,一切取决于自己,让阳光照进心房,驱走阴影与黑暗,我的经历与感受是不能缺失了阅读,阅读书中藏着的精神宝库,勇敢、智慧……

  

在教学岗位上       

1567310025483289.jpg组照是《我的课堂》,很多年一直承担了化学系及生物系本科生的《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任务、同时为《中级无机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做准备,并在实验课堂上协助老师指导学生。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们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放之四海都适用的。同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规律性的结论,用文字表格的形式完成报告。多年来在教学岗位上尽职尽责,教好本科生的实验课。此外,还配合协助教授、同事,帮助留学生做好科研课题。多次与导师、苏丹留学生阿里等联名发表科研论文数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参入教学改革项目,并多次获荣誉证书。兢兢业业地工作收获多多,曾获得学校以及湖北省政府的奖励。
8a.jpg(1)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八日由华中理工大学颁发的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改项目:《分析化学课程整体优化的研究》

(2)一九九七年湖北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奖项目:《分析化学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此奖于一九九七年九月十日由湖北人民政府颁发。

(3)一九九六年二月一日,由华中理工大学颁发的第三届优秀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完成项目:《溴百里酚蓝PKa值分光光度测定法》。该方法收录入实验教学新方法的书中。

(4)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一日,由华中理工大学颁发的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完成项目:《坚持教学改革,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

1998年被评为全校“三育人”积极分子。此奖由中共华理工大学委员会,华中理工大学一同颁发。6a.jpg 

我的事迹刊登在华中理工大学工会主办的《华工大教工》报第四版,标题:一个闪光的平凡人——记三育人奖获得者刘汉珍老师。我把教书育人视为神圣的事业,数年如一日地勤奋地教书育人。我身教重于言教,集三育人于平凡的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中。1567310144110161.jpg  

退休后的业余生活

2004年退休以来,我仍然被返聘留在化学学院分析课题组工作,继续发挥余热,协助博士生导师管理硕士与博士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至2012年5月止,整整八年,课题组博士生导师一直给与我很高的评价。她说:“我们课题组从无到有,从第一个硕士生、第一个博士生的进步,他们的成长,他们在科学研究的路上所获得的成绩都与刘老师您的付出密不可分。”

此后又被苏州大学药医学院某课题组返聘,承担筹建无菌实验室并管理实验室等工作。至2013年返回华中科技大学被化学学院返聘,承担实验教学及实验管理等工作,直至2015年底彻底退出工作岗位。退休后整整十二年,在教学岗位上发挥余热,感到自己无愧于时光。

我的生活是丰富的,除了返聘的工作外,我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喜欢阅读也喜欢写点小文章,喜欢摄影与旅游。2004年走进榕树下著名社团《雀之巢》,与其一同成长。此后在榕树下《雀之巢》,江山文学网《新雀之巢》,《秋语》等等文学网站担任编辑,现任银河悦读中文网驻站编辑。有大量文章发表在不同的文学网站,也有多篇文章在华中科技大学校报副刊发表,也有文章发表在镇江日报副刊,多篇文章发表于《七里海》文学季刊,两篇游记发表于《中国地名》(国家级中文核心刊物)等杂志。现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汉市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曾有作品参加武汉市女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影展,多年来一直有摄影作品在华中科技大学老年协会影像社影展中展出,并有摄影作品多次在华中科技大学校报副刊发表。

2014年开始走出国门,看大千世界,感受异国他乡的习俗,历史文化,欣赏异国风情与艺术,去过亚洲、北非与欧洲等十八个国家,用文字与图片记录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写下数十篇的游记与美篇,与朋友分享。

是的,一个没有名牌大学文凭的工科女改行干理科,还能胜任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获得奖励。这一切感谢改革开放新时代,感谢我的祖国。让共和国的同龄人在和平年代一步步前行与成长,更幸福的是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