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她29岁结婚,1961年嫁给北海舰队退伍的姨父,这在五六十年前的农村,绝对属于晚婚。

  听我母亲说,这门亲,三姨开始很不情愿。姨父从小没有爹娘,跟着双目失明的二娘相依为命;姨父没有房子,住在二娘三间低矮、破旧不堪的百年老宅里。

  虽然姨父他当过兵,觉悟高,人品、形象俱佳,但是婚姻问题实在不好解决,曾经有几个给他介绍媳妇的,一打听他的家境都扭头走了。

  三姨来到姨父家,眼前的一幕让她心酸了:双目失明的盲娘,颤巍巍的握住三姨的手说,嫚,你来了。建南快去舀碗水给客人喝。

  老人说的建南是我的姨父,姓孙,在青岛当了四年海军,刚刚退伍回到了家乡山东莱阳市穴坊镇东富山村。

  此情此景,深深刺痛三姨的心。最后再三考虑,三姨索性决定留下来,照顾这位可怜的老人。

  三姨对姨父说,家穷不怕,就怕志短,只要肯干,总会有好日子过。三姨带着自己的仅有的几件衣服,没要任何彩礼就嫁了过来。

  婚后,三姨她非常能干,一边下地干活,一边照料孤寡的盲娘。

  三年困难时期,在青岛工作的大姨,从牙缝里省出点麸皮捎回老家,三姨掺合着树叶做给盲娘吃,自己和姨父吃野菜、树叶、草根。

  盲娘见人就夸,建南这媳妇心眼好,百里挑一。

  三姨持家有道,养成良好的家风,精明强干,打算、料理、农家活样样拿得起来。

  生产队大集体时候,三姨一边上山干活挣工分,收工后,就赶着鹅鸭到河边遛放。鹅鸭在河边撒着欢戏水,她拿着镰刀割猪草。

  有一年夏天,为追跑散的鹅鸭,三姨不小心掉五龙河里,陷入泥潭里,河水淹到脖子下,差点被淹死。这条河叫五龙河,是莱阳第一大河,水流湍急,水深危险,就在三姨绝望的时候,由于求生欲望驱使,她两腿猛一使劲,终于把身体从泥里拔出来,所幸没有大碍。

  后来在一次姐妹相聚时,三姨心有余悸地说,那天真是太惊险了!如果老天果真带她走了,她放不下的是孩子们和瞎二娘。

  再后来三姨把这个故事告诉她二女儿,表妹哭着搂着三姨说,妈,一家七口指望你,老天不让你走,我们更不让你走。

  往事悠悠, 每每回忆贫困的年代,那段艰难的岁月,心中都是酸楚的。

  记得七十年代,我爸爸在县商业局工作,单位每年分年货,春节带回一个猪头回来,妈妈都把猪头用斧剁开,一分为二,再让我步行二十多里路,给三姨送去。

  到三姨家,瞎子奶奶总喊着我的乳名,还要摸摸我的脸和手,开始我心里很害怕,后来觉得她挺好的,也跟着叫她奶奶。

  三姨院子里有棵和老房子同龄的梨树,每年硕果累累。秋天梨下树后,形状好的梨,三姨自己舍不得吃,到集上卖点钱填补家用。剩下的次品,三姨用被子捂上一周后,拿出来给孩子们还送给我们吃。当时第一次吃到又面又酸又甜的梨,味蕾神经一触动,那种感觉溢于言表。

  我妈妈“细水长流”,严禁我“今朝有酒今朝醉”,把剩下的梨藏在盛玉米的缸里。

  放学后,第一件事就算计梨,我顺着梨前飘出的香味挨间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把手往缸里一摸,掏出来一个黄橙橙的梨,顾不得洗咬一口,进嘴里,滑入胃腔里……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农村,能吃上几个梨,那感觉不言而喻。现在不知咋地,总觉得梨不如过去三姨家的甜。

  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三姨她养的猪,往往比别人家的猪长得快,出圈早,膘肥体壮。过去在农村养猪一般都是一年左右,三姨一般都八九个月出圈,因此,三姨成为村里有名的养猪状元。

  卖了猪,挣个钱,给孩子们春节买块布料,做套新衣,剩下来的就存起来攒着好盖房子。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三姨努力地用勤奋、聪慧和单薄的身体平衡着、操持着、行使着做女人做母亲的职能。

  随着人口加大,七口之家住三间破旧的房子实在住不开,三姨就和姨父商量,盖上四间房子。

  为了挣钱盖房,光靠养猪收入“杯水车薪”,这时能干的姨父,天不亮起来带着一个大旮瘩头(咸菜)和两三个玉米饼子,趁着夜色,步行来到二十多里地外的羊郡盐场推盐,有时到附近村的窑场推砖。

  在窑场,姨父一车砖重达七八百斤,付出常人难以置信的力量,他每天汗流浃背,汗衫上都结了一层白色的汗渍。

  记得三姨大儿子十几岁时得了骨髓炎,经常从骨头缝淌浓水,每次发作,表弟疼得半夜直吆喝。

  生在娘身,疼在娘心,三姨一人带着表弟,到附近的村庄寻医问药,多次求医无果,然后来到县城莱阳求医,带回的中药,三姨天天给表弟糊在疮口,最终终于治好了。三姨脸上绽开久违的笑容。

  三姨把精力心力全部倾注在赡养老人和儿女身上,自己舍不得吃一口,舍不得穿一件,舍不得花一分。在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困境中砥砺奋进,白手起家先后盖了新房,撑起一片天。

  让三姨引以为豪的是,她的付出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儿子、一个女儿先后送进名牌大学。七八十年代的大学,要比现在难考。

  三姨家里的炊帚舍不得买,用啤酒绳绑的,勺子没也勺把,生活异常艰辛,三姨说,等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日子就好了。

  农历十月十三,是一年一度的莱阳山会,山会期间,妈妈每年邀请三姨住在我家,一同批发点瓜子、水果什么的,用小车推在山会上卖,赚点零花钱,填补家用。

  三姨用坚实的臂弯为儿女撑起一片蓝天;而今,四个孩子在事业上有大的发展,用日益丰满的羽翼为母亲遮挡风雨时候,天有不测风云, 72岁那年三姨由于咳嗽不止,到医院一查肺癌。被病魔折磨的骨瘦如柴的三姨,最后撒手人寰,她带着对儿女的依依不舍,永远地离开人世。

  日子穷的时候,三姨来了,生活好了的时候,她却走了。有许多人、许多事,经历了转身便会忘记,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三姨,随着岁月的流逝,消减不掉对三姨的怀念。

  今天坐车去石家庄采风的路上,得知《银河悦读网》在石家庄举办庆祝建国70周年华诞,畅谈祖国巨变,讴歌新时代风采,说身边人,谈身边事的活动。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事抒发对祖国的赞美。

  其实,我身边的三姨家的故事,就是我寻找的那个人,她的事迹虽然平凡,但是故事感人,通过三姨一人一家一事,不正好反映出来伟大祖国日新月异和时代巨变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