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莱州湾,潮起潮落;

  繁忙的朱旺港,船进舶出。

  喧嚣的凤凰园,热闹非凡;

  勤劳的朱旺人,朴实勤劳…

  山东省莱州市有一个村办港口朱旺港,朱旺村依托沿海的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上养殖、打造工业园区、建设港口,不断探索,最终完成了从村集体资产为负的临海渔村向“中国十佳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人们常说,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朱旺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成功把握了改革开放契机,依托海洋资源,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精诚团结,才有了今天,在捕捉政策信息中求蜕变。

  滕书记介绍说,“朱旺村位于莱州市北10公里,拥有7华里的海岸线,共有居民1680户,4012人,是莱州市第二大村。朱旺村的最初的发展,大菱鲆可以说是一位“大功臣”。1999年朱旺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时,朱旺村村集体负债达100多万元。是守旧摊子,还是创业?唯有变则通,通则富。滕书记几天几夜没睡觉。他高瞻远瞩,最后决定凭借毗邻莱州湾地域优势,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大菱鲆在全国试验成功,并轰动一时。

  创业之初,非常艰辛,由于大菱鲆习性适合欧洲深水,在中国渤海区域温度高,第一批鱼都死掉了,损失惨重。滕书记没有退却,迎难而上,他“三顾茅庐”,先后多次到青岛黄海研究所找专家请教,经过不懈努力,朱旺村最终成功探索出深水井加塑料大棚养殖技术,第一批大菱鲆试养成功,每斤获纯利60多元,当年为村集体增加200多万元收入。

  渔业养殖第一桶金的获得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不少村民纷纷加入到大菱鲆养殖行列中来,大菱鲆种苗一度供不应求。为解决种苗需求问题,朱旺村对村中的鱼苗场进行了扩建和改建,由原本的3座大棚扩建到32座,同时又先后在深圳、青岛、龙口建立了育苗分厂,年育苗1000多万尾,既满足了养殖区的苗种供应,也为集体积累了大量发展资金。

  渔业经济的迅速崛起为朱旺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水产养殖业走上正轨后,朱旺村又将目光放在村庄经济多元化发展上。2001年,朱旺村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工业园区——凤凰工业园,“鲁达、兴达液压、豪克轮胎、毅狮迈特种设备轮胎等企业都已入驻我们工业园,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

  走进朱旺村现代渔业示范园,一座座养殖大棚整齐排列,养殖大棚里,一条条大石斑鱼宛若蝴蝶在养殖池中畅游,煞是好看。滕书记告诉我们,石斑鱼在南方市场有广阔的空间,每斤卖到80多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的总要求;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想,在今年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又提出了五个振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乡村全面振兴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长。2005年,朱旺村开始实施村民上楼工程,规划设计了占地536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海天乐园”小区项目。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朱旺人,也实现了和城里人一样在楼上生活的梦想。走进小区,放眼之处皆是葱郁的绿色,树荫下、广场上,随处可见嬉戏的孩童和下棋的老者,伴着清新的海风,共同描绘出一幅美丽乡村的迷人画面。

  在加快村级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朱旺村也很注重向精神文明建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朱旺村结合村庄实际扎实开展了乡风文明行动。先后投资3600万元,对村内外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投资1200万元,对朱旺河实施了石砌、铺装、绿化、亮化工程建设,修建桥梁8座。现在的朱旺河,一改之前的脏乱差,转身变为一条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长廊。清澈的河水汩汩流淌,诉说着朱旺村十多年来的巨变。

  滕书记说,作为党委一班人,就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责任人。要把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吃深吃透,义不容辞扛起强村富民的责任,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生根、见到实效,要争当抓发展的领头雁,农村发展看什么?主要是看集体经济有没有富起来,看群众腰包有没有鼓起来,看农村环境有没有美起来,找到自己的思路,想想有没有办法,通过盘活资产、发展午夜经济等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在富民上找出路,要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经营自己的村,敢想、敢试敢为,根据村情实际带领群众广开门路、增收致富,要在环境上见实效,美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发展的需要,没有美就不会富。

  改革开放天地宽,砥砺奋进正当时,如今,勤劳质朴的朱旺在乡村振兴战略征程中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越,在富民强乡的征途上写下浓眉重彩的一笔,实现“美丽”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建设农村”向“经营农村”的转变。以“美”带“富”,向“美丽乡村”要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善于追梦的朱旺人,在当家人藤春竹书记的带领下,精心构筑“朱旺梦”,正在大踏步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