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新,1949年农历3月27日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一个山水秀丽的小村庄——安山乡万金屯。这是一个傍河依水的小山村。汤汤的蚂延河从村边流过,养育着千亩良田万户百姓。

  邵永新当过教师,做过干部。从公社干部,县委政研室干亊,县委办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文联主席。最后是从县档案局局长的岗位退休。

  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退休了,该歇歇脚了。可他前行的脚步始终在路上,就是停不下来。


  不懈的工作

  2002年,邵永新退居二线的时候,正值延寿县紧锣密鼓准备建县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曾任宣传部和档案局领导的他,决心卸任不卸担,主动请缨,参与纪念活动的准备工作。延寿县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为民族事业和解放事业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延寿的百年史,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斗争史。

  为了纪念建县百年,弘扬延寿精神,传承延寿传统,邵永新用一年多的时间,为《延寿县建县百年大型图片展》撰写了所有的文字稿。这是一部钓沉“历史印记”,回顾“峥嵘岁月”,纪念“英雄儿女”,记载“政坛纪事”的大型图片集,是延寿的百年变迁史,是延寿的百年英雄谱。一年多,邵永新栉风沐雨,走遍了延寿县的城镇乡村,搜集老照片,整理老故事,采访老乡亲,拜谒老革命。延寿的百年史教育了他,感染了他,震撼了他。他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干献给了延寿百年。1566516155469132.jpg

  2006年,邵永新开始主编延寿县科协的会刋《老科协》。这是一份集科普知识、生活常识、献言献策、历史钓沉、人物风采、教育论坛、文学创作于一刊的综合性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大部分人都是退休了的老同志。他们不辞辛苦,克服重重困难,征集稿件编辑作品,把一本不起眼的县级杂志办得丰富多彩。作为主编,邵永新和这些老兄弟扼腕同袍竭心尽力。这是他们心血的结晶,精神的见证。

  这期间,邵永新还在延寿县开发区兼职。延寿县是一个偏僻的小县,交通相对闭塞,经济相对落后。到开发区后,邵永新走村屯,串农户,调研贫困的根源;访名企,拜名家,探索致富的途径。邵永新脚踏实地的调研探索为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带来了新思路,收获了新成果。鸿源食品誉满全国,蒲公英老药深得民心,香其大酱飘香万家,永和豆浆情洒两岸,继嘉麻纺别开新面。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带动了延寿县经济的突飞猛进。邵永新的辛勤劳动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不辍的笔耕

  邵永新是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前就先后在《中国工运》,《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松花江报》等报刋发表文章60多篇。退休后,他创作的脚步一直不肯停歇。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无不精通,散文杂文随感样样涉猎,可谓“杂家”。纵观他的作品,一个“真”字以概之,一个“情”字以括之。叙真事,道真情,以情感人,此乃性情中人!

  浓浓的乡情充满行间。出生在小山村的邵永新,尽管长期生活工作在县城里,但,他始终忘不了生他的乡村养他的乡亲。

       每逢过年,他就召集生活在县城里的同乡老友,回到万金屯团聚,给乡亲们拜年。站在故乡的村头,他“回首往事风雨同舟,抚今追昔心潮澎湃”。他感到“故乡的山是那样的美,故乡的水是那样的甜,故乡的情是那样的深,故乡的土是那样的香”。他看到“一切都在更新,一切都在改变,一幢幢砖房清新明亮,一根根电视杆伸向云天,一眼眼机井流水欢歌,一畦畦稻田纵横田间”。他暗下决心“故乡啊故乡,终生难忘的地方,为了你的前程更加美好,我们愿把满腔的热血奉献”。——诗句出自邵永新《故乡随想曲》

       他的诗文中,说起家乡的老物件,如数家珍:“庄稼进了农家院,大豆玉米比房高。墙上挂上蒜瓣子,房檐底下红辣椒。小脸冻成麻土豆,蛤蜊油当雪花膏。”——邵永新《十月》

       回忆儿时的老游戏,似演电影:“打出溜滑冻冰道,支小爬犁雪上飘。大标月亮当空照,街上打瓦人气高。姑娘愿玩嘎啦哈,小伙雪地练摔跤。”——邵永新《腊月》

       一股股乡情袭来,一段段童趣再现。

  厚厚的友情灌溉文中。邵永新率真豪爽,好交乐友。学友、室友、文友抱拳扼腕。他用真心交朋友,朋友也以真情与他相处。年经日久,朋友们四海漂泊,但始终在他心中。“学友相逢忆往事,老乡邂逅叙旧情。盛筵觥筹交杯酒,美曲肺腑抒心声。”——邵永新《赴大庆会学友感怀》

1566345408446.jpeg       “当年枉费寒窗苦,如今珍惜学友恩。释怨解疑放眼量,同舟共济手足亲。”——邵永新《奉和文晓》

       学友情深跃然纸上。康俊峰是他宣传部时的同室战友,如今客居云南。邵永新念念不忘康老,“满屋藏书研经典”“ 修神养性悟人生”“ 以步当车上下班”“ 老骥伏栃志千里。”——邵永新《忆康老故居》

       挂念之情令人动容。

  眷眷的亲情洋溢句里。他怀念父母:“父亲母亲举家过日子勤劳节俭。”“母亲乐善好施的品格,辛勤劳作的精神,工于民艺的巧手,令我终身难忘。”“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勤劳朴实的母亲,一个乐善好施的母亲,一个心灵手巧的母亲。”——邵永新《心善手巧的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疼爱儿孙:“儿子在工商部门工作,儿媳妇在财政部门工作,每天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还有大量的迎来送往的应酬。应接不暇的接待工作和过量的饮酒,即便是年青体壮也难以承受,亚健康状态日益凸显。”时时牵挂着儿子的健康。“孙子在一所省重点中学读初三,由于紧张的学习压力,需要给一些补养。做爷爷、奶奶的经常将无限极产品中的儿童口服液、源乐粉、源适粉给孩子服用。”处处惦念着孙子的成长。——邵永新《全家“大会餐” 情系无限极》

       “每逢佳节思故乡,过了腊八就是年。儿子回家过年吧,女儿回家过年吧。年近古稀的父亲母亲,发出了肺腑之言。回家过年,老少团圆。这是父母的心愿,也是儿女们的心愿。回家过年,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家长里短,长辈红包里装满了压岁钱。”——邵永新《回家过年》

       一声声的呼唤,一次次的企盼,“团圆”才是邵永新的最大安慰。

  脉脉的爱情流淌诗文。“我与老伴都已是70岁的人了,退休后没有沉湎于酒桌、牌桌和陷入百无聊赖的状态,而是通过朋友介绍,通过学习和考察,从事了无限极事业,至今已有五六年时间了。”——邵永新《全家“大会餐” 情系无限极》

       四十多年的相濡以沫,四十多年的比翼齐飞,四十多年,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花前月下,“更喜人长久,相携阅锦秋。”——邵永新《抚琴图有感》

       “天若有情人不老,人若有情常相依。”(《七夕感怀》)在天,是比翼鸟;在地,是连理枝。

  一个“情”字,掀动着他一波波感情的涟漪,连缀起他一篇篇诗文的锦绣。


  不断的歌声

  邵永新不是专业歌手,但,他的一副好嗓子成就了他令人叹止的男高音。每每同学团聚亲友宴席,都少不了他的歌声。歌唱祖国,他高亢嘹亮:“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亲人,他情深意切:“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不管你走多远 不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常常引来邻桌甚至是邻室的热烈掌声。登山则有“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临水则有“小河的水轻悠悠,庄稼盖满了沟”。一人唱,众人和。骤然,旅行的路上泛起了歌的海洋。歌声荡漾在山水之间,回旋在天地之中。有了歌声,生活就充满了阳光。一群年逾古稀的翁翁妪妪,一下子焕发了青春。

1566516203796948.jpg  退休后,孩子们为他特地买了上好的音响,鼓励老爸老妈唱歌。这上好的音响把邵永新的歌声衬托到了“专业”的水平。《敖包相会》,他与老伴同唱;《为了谁》,他与女儿共歌;《枉凝眉》,他自己低吟……凡有觥筹处,便听邵君歌。一首首,飘荡云外,一曲曲,深入情怀。他热爱生活,才歌声不断;他珍视友谊,才歌声不断。他用歌声歌唱生活歌唱时代歌唱平凡而又峥嵘的岁月。


  不停的犁锄

  退休后,邵永新在城郊置买了1000多平米的房基地。他买下这房基地,不是为了盖房,而是把这里打造成了桃李芬芳瓜果飘香的一方田园。“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田园生活并不闲适,春种,夏锄,秋收,他和老伴忙忙乎乎,备垄,铲草,摘果,他和老伴辛辛苦苦。但,他们乐在其中。望着满园的瓜果菜蔬,他们乐;聚来满桌的亲朋好友,他们乐。闻着满园的花香,他们乐;看着朋友的笑脸,他们乐。乐生活,乐时代,乐有限而又精彩的人生。

  “来自天然,食之天然,山庄百味;产于故土,缘至故土,盛宴一绝。”——邵永新《题庄园联》

  被朋友们戏称为“邵氏庄园”的这片乐土,洋溢着荡漾的碧波,洋溢着青春的喜悦。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踏遍青山人未老,夕霞满天洒余辉。”“共和国的同龄人啊,为我们的盛诞同举杯。共和国的同龄人啊,祝愿伟大的祖国再腾飞!”——邵永新《致共和国同龄人》

  邵永新,这个共和国的同龄人脚步铿锵——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