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13个朝代在那里建都的古城西安,有着任何城市都无法媲美的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秦砖汉瓦,俯拾皆是;古迹遗存,随处可见,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古都。大概是由于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吧,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之中,我却对那座与秦始皇陵紧紧相依的骊山情有独钟。

       记得少年时读唐诗,当读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时,我的脑际立刻浮现出骊山繁华似锦的图景;当读到“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时,我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幅人间仙境的美妙图画。所以当我真正踏上了古城的土地时,我的游程首选就是东线的秦陵兵马俑和骊山华清宫。

1123 244.jpg

       骊山并不很高大,最高峰海拔仅1300多米。只是由于它突兀而出,耸立于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关中平原之上,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关于“骊山”的名称,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是由于骊山处于西周时骊戎国境内,故称骊山;另一种说法是,骊山上松柏长青,郁郁葱葱,远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骊马,故名“骊山”。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若锦绣,故又名“绣岭”。

       其实,骊山的名气并非由于山川景色而得,而是由于在这座并不出奇的山上发生了很多不平凡的故事,才使它成为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不断吟咏,海内外无数游人心向往之的名山。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山脚下华清宫里的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浪漫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了。

1123 285.jpg

 

       骊山有千古流淌的温泉,水温终年保持在43度左右,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李隆基自从把杨玉环据为己有之后,便“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了讨得杨玉环的欢心,他下令在华清宫为其建了专门的浴室“海棠汤”。“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正是当年李、杨爱情的真实写照。如果说,帝王与妃子之间果真有真正的爱情的话,那么,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应该是杰出的典范。他们不仅“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而且还在农历的7月7日于长生殿盟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相约世世代代永为夫妻。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杨玉环一家的穷奢极欲和李隆基沉湎温柔之乡不理朝政,于是很快就使“渔阳鼙鼓动地来,惊断《霓裳羽衣曲》”,最后在逃离长安途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唐诗人杜牧的诗句“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对李、杨的爱情给予了深刻地嘲讽。现在看来,李、杨爱情的悲惨结局,并不是爱情本身的罪过,而是沉湎爱河的双方穷奢极欲的结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为了博得杨贵妃的一笑,李隆基竟然下令让人快马飞递,把杨玉环喜欢吃的新鲜荔枝从广东送到骊山。

       大诗人杜甫正是生活在这个年代。他曾在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长诗中,通过对寒冬清晨路过骊山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以唐玄宗、杨贵妃为首的达官贵人,在骊山歌舞欢宴,极尽奢华的情景,最后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强烈对比,对李隆基、杨玉环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无情地揭露与鞭挞。DSC_0030.JPG

       无独有偶。就在这座历史悠久的骊山上,还有一个因过分宠爱妃子而亡国的帝王,那就是为博得爱妃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周幽王姬宫湦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人把美女褒姒献给他后,他高兴得不得了,对其十分宠爱。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始终闷闷不乐,没有露出一次笑脸。有个马屁精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上了骊山,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赶快带领兵马赶到骊山,却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在了那里。当幽王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褒姒之后,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DSC_0031.JPG

后来当犬戎真的发兵进攻镐京时,幽王连忙下命令再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京城,杀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抢走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从而结束了盛极一时的西周王朝。

       这是个发生在2700多年以前的故事,岁月的长河虽然淹没了当年的战争烽火,然而,骊山仍在,烽火台仍在。现在,当我们站在骊山顶上的烽火台上,想起这个荒唐君王的荒唐故事,能不浮想联翩,感慨万端?

        也许骊山注定要和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有关吧。这里不仅有最古老的关于女娲在山上炼石补天的传说,有古老的烽火台、华清宫的遗址,而尤令人慨叹的是,在1936年的12月12日,这里还发生了一件扭转了中国历史命运的大事——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正住在华清宫里的“五间厅”。这是一座旧式的平房,共分五个房间,所以叫五间厅。蒋介石住在其中一间,其他房间分别住着随员、勤务人员和警卫人员。

       当天深夜,在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署下,部队打进了华清宫。情急之下,蒋介石仓皇只身出逃,直奔骊山而上,在筋疲力尽之时,藏在了半山腰上的一个石洞里,后被士兵发现捉住。经过共产党方面出面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从而形成了停止内战,全民抗战的大好局面。

       1946年,蒋介石的爱将胡宗南为讨老蒋欢心,曾在该处建亭,并名之为“正气亭”。解放后,改其名为“捉蒋亭”。近几年,两岸关系解冻,又将其名改为中性的“兵谏亭”。从“正气亭”到“捉蒋亭”,最后又到“兵谏亭”,看似文字的游戏,其实,这就是历史,我们细细品味,就会感受到政治的微妙,历史的变化。

       现在,当我们站在五间厅的院内,仰望半山腰上的兵谏亭,真难以想象当年已经50岁的蒋介石,是如何在漆黑的夜里穿着睡衣,光着两脚爬上如此高的山间石洞的。更为有趣的是,就在五间厅的门廊上,还悬挂着蒋介石之孙国民党中央常委蒋孝严2005年来华清池参观的大幅照片。不知这位蒋家传人在瞻仰了其祖父当年败走华容的旧址后,会有什么样样的内心活动。

       这就是骊山,1300多米海拔的小小山峰,却承载着3000多年的历史;他的每一处景观都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走在骊山的石阶山路上,我们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河,眼前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历史人物正翩翩向我们走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