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位草根艺术家,出生在美丽的音乐之都青岛。

    他是一个奇才,不光会吹奏各种乐器,他还能自己动手制作排箫,写诗、赋词、谱曲……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这位民间达人、奇人、匠人,就是69岁的海军4808厂高级技师、车间工会主席、退休工人魏光远。

    魏光远自幼聪明,有着良好的音乐天赋,早在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一人演奏好多种乐器。

    可惜,生不逢时,文革期间,正在上中学的他,被前来挑选学院的解放军军乐团“相中”,差点进入自己朝思暮想的音乐殿堂。但后来政审不合格,因家庭出身问题未能从事自己喜爱的音乐。

    参加工作后,魏光远聪明加勤奋,谦虚加认真,刻苦加努力,虚心钻研,精益求精,在单位里一直是数一数二的技术骨干、文艺骨干。

    建厂一百周年庆典,他演奏的一曲排箫,它的音色纯美自然、轻柔细腻、空灵飘逸,宛若轻风拂过。它不同于嘈杂喧嚣的现代音乐,如同天上的流云,超凡脱俗,也被人赞为“天籁之声”。博得阵阵掌声。

    退休以后,赋闲在家的魏老师,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看到著名的音乐之都青岛,当今演奏排箫的凤毛麟角,况且排箫制作就他一人。这项有着3000多年的艺术后继乏人,无法传承和发扬。

    魏老师说,“排箫的音色纯美自然,宛若风的声音,就音色而言,更多的人喜欢把排箫归类为古典乐器,排箫音乐截然不同于嘈杂喧嚣的现代音乐,排箫声音如同天上的流云,超凡脱俗,人们习惯把排箫之音赞为“天籁之声”。不同材质的排箫发出的声音各有特色:乌木排箫高亢亮丽,檀木排箫轻美甜润,苦竹排箫清脆飘逸,亚克力排箫古朴自然。做工精良的排箫,无论是随身携带,还是放在家里做装饰品,都让人赏心悦目。我要把这项艺术发扬光大……”

    目前,魏光远老师先后当起了几所学校校外辅导员,手把手教,从零学起,教孩子们学排箫。

    魏老师编写教程,他教程里说,气息和排箫技术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音乐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也都可以通过它充分地表达与反映出来。

    特别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只有把良好的气息、管位、技巧等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使其充分协调配合,才能巧妙、自然而又富有创造性地去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和排箫的艺术内涵。

    为了树立孩子们信心,魏老师课堂上做师范,教孩子们气息运用,谁学会了气息运用,谁就进入了演奏排箫的大门”。

    无论谁,合理正确的气息运用不但是排箫发声的动力和基础,而且也是排箫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演奏者要想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就必须自觉地掌握科学的气息原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他麾下的五十多名学生,不负众望,代表市北区比赛,荣获一等奖。

    魏老师感到无比欣慰。

    魏老师吹奏排箫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

    凡是听了魏老师排箫艺术,真是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欢快洒落在心窝里,宛如一些活泼轻盈的精灵,在为心灵进行一次洗礼!

    据了解, 排箫是在距今有3000年历史的中国西周初期发现的。《诗经·周颂·有瞽》:“箫管齐举,喤喤厥声,箫雍和鸣,先祖是听。”其中的“箫”,指的就是排箫。  

    目前,魏老师的排箫制作艺术,填补了青岛市空白,有关部门,为他申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魏光远说,要想申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获得成功,继承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除了继承以外,创新也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了创新,继承便会成为无沙之丘,无根之木。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继承前人的传统”,其次便是“发扬自己的特色”,将二者充分发挥利用,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魏光远在攀登艺术道路上,坚持不懈努力。排箫吹的好,诗写的好。巜卜算子》排箫缘 時光飞速转,一梦十五年。为寻人间天簌音,与箫结良缘。巧做辛苦练,孤独自觉甜。天道酬勤求正果,不觉亮了天。

    我们坚信,魏光远,未来攀登艺术顶峰的路,不再遥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