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阅读开展“第二届寻找身边榜样战友”活动,主题是以“寻找”的方式,挖掘“榜样战友”所承载的时代价值,通过宣传“榜样战友”的事迹、弘扬“榜样战友”的品格,彰显当代军人“退役不褪色”的时代精神,我身边的一位退伍老兵叫耿世良,就是一位优秀的退伍军人。

  耿世良1969年入伍,1970年入党,1976年退伍,屈指算来至今整整50个春秋。耿世良不忘初心,时刻牢记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把理想和信念立在心田中,古稀之年至今仍在认真践行着。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耿世良走进了解放军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当时他们连队在江苏省赣榆县宋庄农场执行军农任务,每天除了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外,在紧张有序的连队生活中,除了参加集体活动外,他还要牺牲休息时间撰写宣传稿件,表扬好人好事,宣传指示,每天在就餐时宣读,往军报上投稿,经常忙到深更半夜。耿世良总觉得连队生活虽苦亦乐,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艰辛过后总有收获。

  当兵期间,耿世良撰写的新闻稿件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所采用,其中“盐碱滩上的服务站”一稿,先后被《前卫报》和《解放军报》加插图刊用,受到首长和战友们的一直好评,农场党委决定给耿世良记三等功。因表现突出,耿世良只当了4个月的新兵便被提拔为副班长,年底被任命为连队文书兼军械员,次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入党那天起,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坚持不懈为党报、军报输送稿件,传播正能量,激励官兵奋发有为。部队期间,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他抓紧点滴时间撰写新闻稿件,先后被各级新闻媒体采用稿件600余篇次。

  1976年耿世良退伍还乡回到莱阳,先后在当地县委宣传部、市联社、政法委、公安局等单位从事工作,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他始终不忘入党时的初心,常年坚持为新闻媒体撰写稿件,传播正能量,凝心聚力奔小康,为自己也为他人打造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有时遇到时间性比较强的新闻素材,白天工作太忙无时间,他经常挑灯夜战至深夜1、2点,直到将稿件修改到满意为止。记得1977年春,耿世良在政法委工作期间,因长期伏案操作,积劳成疾,导致严重的椎间盘脱出症,坐立不安,疼痛难忍,一直在家卧床治疗了4个多月。治疗期间,每天仍与报刊相依为伴,为了不耽误练笔,耿世良留心搜集新闻素材。当时腰痛得坐不起来,他就爬在枕头上写,时间长了,胳膊肘也磨起了硬茧。由于写作精力集中,反而驱散了疾苦,在治病期间,先后被各级新闻媒体采用稿件40余篇次。每当稿件被采用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甚至忘记了自己是患者。

  2009年耿世良退休后,被莱阳交警大队返聘至宣传科继续从事宣传工作。应聘后,他坚持每天与年轻同志一样按部就班地上下班,有时遇到时效性强的新闻线索,就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实地采访,随警作战,加班加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了,视力模糊了,他便戴上老花眼镜默默无闻地勤奋耕耘,乐此不疲。近七年来,他每年有600余篇新闻稿件见诸烟台市级以上的新闻媒体,使科里的宣传工作始终名列烟台各县市区同行业的前茅。

  耿世良撰写的《新时代更要践行雷锋精神》被《烟台日报》理论部采用。

  岁月流逝,转眼40多年过去了,通过持之以恒的勤奋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耿世良先后被烟台市级以上新闻媒体采用稿件1万余篇(次),达800余万字。为此,他荣立了个人三等功,3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连续10年被评为“莱阳新闻十佳”,被10余家新闻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获奖作品60余篇,荣誉证书120多件,为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振兴梨乡莱阳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采访中,耿世良在笔记中“四个贵”让我记忆犹新。“文贵新,发人深思动人心;文贵奇,使人入神着人迷;文贵精,如果删句一场空;文贵真,热情打动石头心。

  “我是一个老兵,退役不褪色,永当排头兵;守初心,勇担当,用新闻传播社会正能量,是我一生的追求……”

  这就是耿世良,一位老兵永远不变的初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