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空谷幽兰

        说关于兰的成语,自然是说中国兰。

        兰在中国文化里不仅仅是名贵花卉,更多的是君子象征。

       《孔子家语》有一段对于兰花很著名的描述: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穷而改节。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又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此一节已经把兰的品质高洁表述到极致。此后的中国人就是以这样的标准看待兰花的。

       《周易》这样神秘的解释宇宙法则的书籍居然也提到兰:“同心之言,其嗅加兰 。”就是一条心的言语,听起来就像闻到兰花的芬芳。

        所以,兰很早就会作为人的名字出现,我知道最早以兰为名的故事是《左传·宣公三年》,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一位“贱妾”凭借兰花为信物,为郑文公生了一个儿子,经历种种磨难当上了诸侯,是为郑穆公,后来兰花死了,穆公也死了。当时他生病后是这么说的:“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

        兰被最多描述的是以“香草”、“恶草”象征“君子”、“小人”的《楚辞》,居然有三十余次,自然,兰无可置疑以其芳香稳在“香草”之列,泽兰也在其中。就选明显是兰花的几句以嗅其香吧。

        战国·屈原《离骚》:“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大意是,此时光线暗淡日将西落,只好结幽兰久久伫立。世道混浊好坏不分,竟然是喜欢遮蔽贤良而且还要嫉妒。

        屈原喜欢植物,喜欢芳草,尤以爱兰为最,也因他的《九歌·礼魂》产生了一句成语,春兰秋菊。

       《九歌·礼魂》:“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大意是,祭祀礼成啊鼓乐和鸣,香花传递啊纷纷起舞,美女高唱啊仪态从容。春天祭祀以兰花啊秋天祭祀以菊花,长久没有终止啊直到永远。

        那我们就在“春兰秋菊”中开始“兰”的成语之旅。其是成语中关于植物具体指向最多的成语。

         采兰赠芍、春兰秋菊、芳兰竟体、金兰之好、金兰之交、空谷幽兰、 兰艾难分、兰艾同焚、芝兰玉树、兰摧玉折、兰桂齐芳、兰芷之室、披榛采兰。其中采兰赠芍、兰艾同焚、兰艾难分、芝兰玉树、兰桂齐芳、兰芷之室、披榛采兰均在相关成语文章中叙及,故不再叙及。

        芳兰竟体,意思是满身都是兰草一样的香气。引申为举止娴雅,风采照人。出处在《南史·谢览传》:“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这样的风采自然是“魏晋风度”,也只有那时极为讲究“意气闲雅”、“风流倜傥”。所以那时会出美男子,甚至会“看杀潘安”的绝剧。

        后来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引用:“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竟体。”以现在的标准看,“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竟体”的男子那是“伪娘”,就是“芳兰竟体”也是让人斜睨的。时代不同,人的审美不同。理解万岁。

        金兰之好、金兰之交,坚固如金,芳香如兰,金兰之交也。这样的交情可谓不寻常。最早的出处在《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意思是只要两个人同心,力量可以切断金属,两人相知,其言如兰花般芳香。引申为朋友同心同德,生死与共。

        当然自以为是的“金兰之交”不在此列,比如《汉书·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果然是“金兰之交”的如,《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也因此有了关于“金兰之交”的一系列相关成语;契合金兰、义结金兰、契若金兰、金兰之契 、金兰之友。

        过去有一种说话,就是“换帖”兄弟,就是源自“金兰之交”,也叫“金兰谱”或简称“兰谱”,就是影视剧上一众异性人等根据年龄大小,一个头磕下去,口中朗声说道:“黄天在上,今日某某和某某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于是,就“金兰之交”了。

        兰摧玉折,兰草被摧残,美玉被损毁。引申为有才的人早夭,也可以是为坚持节操而死。出处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意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后世唐·刘知几 《史通·直书》:“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就完整引用了此意。

        空谷幽兰,幽静空旷的山谷,安闲优雅的兰花绽放,何等的淡雅、高洁。引申出来自然也是说人物的品行高洁娴雅。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优美的成语出现的很晚。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其实屈子早在他的《离骚》里歌颂“幽兰”的美好芳香了,只是没点出“空谷”,有了“空谷”,“幽兰”愈显其芳。

        之所以以“空谷幽兰”结尾,不言而喻,就是在现今浮躁的浮生里,还是有些“空谷幽兰”的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