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同志们:蓝天绿水,是习总书记生态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八大以来党实现深化改革的重点。周水子河流经的地域甘井子区以及区以下的街道和社区就是所在河段的河长,要实行区域自治,各扫门前雪,哪一段出问题哪一段的一把手负责,现在就立下军令状。我的环境我负责。从今天起,我就是周水子河的河长,强调一下,从东北名苑到梭鱼湾入海口,不单是区的重点,也是市里的重点。我们要向市河长共同负责。蓝天绿水,就是我们的福祉。努力吧。谢谢大家。”街道郭副主任话音一落,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蓝天绿水会议结束后,周顺社区的党总支部书记李晓颖走到街道郭副主任跟前。郭副主任说:“东北名苑桥到甘南桥0.4公里是你们社区的属地,千万不能疏忽。要注意发动群众,落实好居民自治,有什么困难及时和我联系。”

  “好的,郭副主任。”



  周水子河的春天


  清晨,周水子河岸边东北名苑花园里,花香弥漫。一人轻轻地在磕打着,发出清脆的响声,一个遛狗的女人看见了,不解地问:

  “你这是在做什么?“

  “在取花籽呢。敲一下,花籽就掉下来了啊。”

  “哦。”

  取花籽的老人,名叫徐福彥。是小区一名退休老干部。 遛狗的是后院的住户,业主彭新华。

  “听说,你家扩建花园被投诉了。”

  “嗯。”

  “你怎么能顶风上呢?书记说,居民自治,我的环境我负责。城市物业管理条例你没看见吗?晚报连续发文批评小区私搭乱建私人花园违章的事儿,市里正在抓呢?你怎么还在乱建花园呢?”

  “我听说要实行硬覆盖,把绿地和树都挖了,我一生气就把自家窗前建成了景观花园。”

  “这不符合市里要求的,小区要硬覆盖也会因地制宜,我相信会合理的解决这问题,我们当初买的是绿地花园和树林,即使实行硬覆盖,也不能不听听业主的意见,更何况我们是属于花园小区,我相信也不会砍树挖绿的,可是你却连请示都没请示,谁批准你建窗前花园了,不能这样做,这不是明显的违法吗?“

  “那我不管。我先把自家花园完善了再说。”

  “你等着执法人员来拆吧。据说这个月20号来。”

  “有那么严重吗?”

  “后院彭女士,听从徐师傅意见,先自己把花园的高档围栏撤了。”

  6月20号到了。30名自助清理杂物人员,从西到东,拿着大铁剪子,把窗前花园的围栏绞的绞,拔的拔,一扫而光。不过方法有点左,易激化矛盾,不利团结。这被李晓颖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她觉得对于改善小区环境,可以实现小区自治,不一定非得针锋相对。她一户户去交谈,取得了较好效果。

  “有工作才有好环境。”党总支书记李晓颖说,“我相信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工作来的。”

  李晓颖执着的信念,有河流一样的品格。坐在她面前,你会感到坚实而实在。她,不温不燥。从她的言谈中可以感到她的思维流淌着来自一个共产党员最具本色的信念,其中有热情与务实,以及精神上的明澈感。她给人提供的是有热情的群众工作。正如她的社区党务工作。在和她的交谈中,我感到这不仅是她个人的,也是一个社区环境不断完善的发展史。她把自己脚印踩下去,那些笑容就会茁壮的拱出来。她的脚步,所到之处,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大厦林丛般的耸立,不仅使人的心灵变得心脉勃勃,而且和蔼可亲,那些精微、细致地感受与记忆往往会被她的笑容与思考所延伸。

  让我十分自然感到往日的周水子河那些污泥浊浪,依然挂在她的眼角,在不断得到消解的同时,那些过去的热诚与努力,一股脑儿涌来,像惊涛拍岸,又像霏霏细雨,拍打在人的心灵、情感、精神、思想世界深处。回头看时,似乎在瞬间,一转身旧时的劳累,就来到了眼前。

  她的叙述,娓娓道来,像那些走来的脚印一样,稳健而坚实,不露任何锋芒,却给人以鼓舞、信心和力量。她的足音就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它在敲门,它在敲打着大地,发出咚咚的响声。那激越的混响,时时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她从所在社区的原始的环境建设积累,走到今天,现在已经拥有周顺社区10余个花园小区,拥有十个支部的团体,已经成为社区崭新面貌的集体,她们维护的0。4公里周水子河段已经整洁一新。

  周水子河,过去老百姓管它叫秀水子河。曾经是一条清莹秀美的地域性河流,它的上游发轫于大连西北的炮崖子西的炮崖山,一泓清水,滋润着沿岸的山川土地。每年春天,当山雪消融,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来,沿岸的杨柳依依,小鸟婉转滴唱,走在河的岸边,一阵阵清风掠过,人们看到春天来了,是那么的愉悦和快乐。自从炮崖居民小区建成以后,后来沿岸居民楼越来越多了,个个小区把这条河当成了下水道,把脏水倒进了河里,河变脏了,变黑了,变臭了,开始为了解决臭的的问题,市里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在上游棚上了盖,可是一过王家桥,河成了地上裸河,河面黑乎乎的,飘着刺鼻的臭味,让这一带居民臭不堪言。投诉的、上访的成了这带居民的家常便饭,排着队到市里提意见,成了市政府的要务,更成了李晓颖书记所在社区的一块心病。

  这一带老居民姜丽华说,40多年前,我家住在78中学附近,那时是周水子大队4小队的住户。周水子河从梭鱼湾到西南路相交的甘南桥到处可见海鸥飞来飞去,可以赶海挖蚬子钓鱼,岸边可以看见一大片芦苇。水是清的,我家1998年上楼,住房条件改善了,可是河水污染了,河水变臭了,我们到市里提意见,后来在2001年,亿达建楼的时候,把东纬路王家桥到东北名苑覆盖了,这一段住户告别了空气污染的历史,又闻到了花香,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臭味没有了,可是在东北名苑南门小桥到西南路甘南桥,臭味爬了上来。这几年王书记带着志愿者们,开始了常年的治污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

  此刻,李晓颖把目光收回来,注视着眼前办公桌前的那株常青藤,她目不转睛地看着。

  为什么是常青藤呢?她从老书记手中接过党总支工作的那天,她一直想问老书记,可是,终究没有问。老书记退休临走,在交代工作时,对她说:这棵常青藤,是社区好党员徐福彥给她的。自她接过这株常青藤以来,她看着就想起了老书记嘱托,一定要配合有关部门根治周水子河。

  她这几天很累。先是督察组来了,对周水子河,进行了全面的体检。李晓颖带着志愿者小分队的负责人顾淑苓对这条河道一个点一个点的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在,刚刚回到办公室,还没有来得及喝口水,街道郭副主任来电话了。

  “郭副主任,您好!”

  “你们小区新来了一个住户,一来就开始私建窗前花园,邻居意见很大,投诉到街道了。”

  李晓颖听了,立即回答:“好的。我马上就到。”

  不一会,她赶到了街道郭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看她跑的满头大汗,立即递给她一瓶矿泉水。她顺手打开喝了一口。

  她说:“这事儿小区物业和我说了,我们的确工作没做好。”

  “一个小区,7、8千人,有矛盾也很正常,我们也不能一点纰漏都不出。但尽量要少出错。尤其是居民自己出钱犯错的事儿尽量杜绝在萌芽状态。越是在这时越要谨慎。”

  “小区的事儿太庞杂了,稍一疏忽,就出问题。尤其是河道的事儿,一定不能马虎,今年达沃斯会在大连召开,千万要谨慎,不能出错啊!必要时你可以做一个计划,这样工作起来,轻重缓急就有个分际,也便于分工协调。”

  “好。”



  李晓颖办公室有一盆常青藤


  听了郭副主任的话,她很高兴,她仔细想来,郭副主任说的对。这样即便简单的民事纠纷,做起来,她觉得也会得心应手。从主任那里回到办公室,她的心情坦然了许多。她到这个社区工作已经五年了。

  在她看来,就像这眼前的常青藤一样,陪着她整整过去了五年。她静静地倾听着这里的电子钟,在滴滴答答的走着。她觉得,这过去的时间,虽然并不十分关注它的动态,但是她始终走在特定的时空场中。这有点像那些走在时光里的岁月的音符或者旋律,有时是激昂的升大调,有时是细密而幽缓的降小调;时如行云悠悠,时如流水淙淙;时尔风展云舒,时尔温文雅雅。伫立期间,或清新如镜,或沉默无声,或昂然振臂。她回首往事,人的心绪自然地处于一种起伏的状态。有暖阳斜映的上午,也有正午艳丽的日色与午后疏淡的光影,它们优雅地神奇地交织一处,既不急着宣示年景,也不急着坐看云起。有点像那些灿烂的荟萃星辰,徘徊在日月交辉的背景里,抑或延伸成春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抑或驻足于秋色之中,虽然不能说是硕果累累,但也压弯条达的枝蔓。

  什么叫无愧于组织的委托,不辱这个组织所赋予的使命?她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人们习以为常的问题。

  这时,忽然电话响了。

  整洁的办公室,弥漫在电话的铃声里。此时一缕朝阳从窗子上,倾泻在眼前一尘不染的办公桌上,清畅而快活。

  “副主任,你好!联系上了吗?”

  “还没呢?我今天开会,没倒出时间。”

  “你昨天到现场都看见了。这家住户,建的窗外花园,里面的仿木建筑也修的很艺术,可是他们把花园向外扩大50厘米。这不是明摆着和市里的要求是相背离的吗?”

  “我看见了。他们是在违反城市物业管理条例,不排除有扩占公共绿地的问题,为了降低住户的意见,争取群众的谅解,小王,你还得告诉物业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做好那家住户的工作。不要违反城市物业管理条例。扩建也好,不扩建也好,这事儿应该及时向执法大队报告,他们解决不了,应该及时上报,街道可以协助去制止。”

  “好的。”

  “这边一有反馈,我马上告诉你。”

  “好。”

  撂下电话。她又把目光收回来集中在前方的常春藤上。她觉得这株常春藤很有意思。一瞬间,她已不再那么气愤。她想,现在的公务员,对百姓的事儿,真的是做得细致入微。前天一个电话,立马过来到现场查验,今天又叮嘱社区做事的一些细节,太周到了。她很感谢郭副主任。看着这株常春藤,回念往事,她觉得,遇到事儿有政府的官员在那盯着,自己也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这时她又把目光转移到房间的东侧。

  办公桌东侧,书架旁边有一盆绿萝。这盆花儿是孤寡老人高春林进敬老院那天,老人送给她的。那些表面嫩绿而背面有些光鲜的叶子,仿佛葱茏中的光亮纷然渗透到绿叶的边缘,像一群小燕在飞舞,它是氤氲向上的象征,是希望沿着脚印的轨迹热情的传递。她在上午的阳光里久久地凝视那些绿叶,不由得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相距不远却真诚守望的一丛绿叶,使所有的叶子亲密相拥,像一次久别后的邂逅。她高兴极了。

  再抬头望向窗外,远方湛蓝色的天空下,树影绰约,犹如一幅淡雅的唐白虎的泼墨山水画;低头,桌上一杯清水冲出的热气,那里清扬着一种情调,恬淡而清香;耳畔的时钟河水一样地悠扬流淌,听着听着,那些音符便像叶子一样轻盈地划过来,顺着水流,小舟一样飘向她向往的远方。周顺花园小区建成绿色生态园的老书记的愿景,又浮现在她的眼前。现在已经栽下了1000多棵花木。每一棵都经过她的认真筛选,她亲自到现场选择花木,审验它们的成长状态。再从苗圃运回来,一棵棵栽在生态园里。这让她感到很欣慰。并不是必须要事必躬亲,而是不看见,她就不放心,她认为仅仅凭想象,打个电话,就定下来,这不符合她的做事风格。

  可是,这家住户的诉求因为自己没有亲临审验,一时疏忽,本不该出现的问题还是出现了,住户投入的是几万块钱,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还是出问题了。她想,给周围邻居留下的绿地,就不能被占用,更何况,市里有要求,我们就不能没有规矩。再者我们答应的是绿地、是花园小区,尽管你栽下的是花木,但是,不是你自家的,而是大家的。还有想毁掉绿地和树木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原来的绿地树木景观,是固有的,想把树砍了,改建它用,这个想法也不符合市里的要求。必须做好小区的一些人的想法,原来已经长得好好的树,那也是谁都不能动的。这也需要做好工作。或者用别的来代替,毕竟不能代替树木和花草。这不科学,也不符合逻辑。想到这儿她想通了一个问题,周水子河河岸,是居民生活的居所,需要整洁,不能没有树荫和花香。

  想到这儿,她想起了一个故事。我市一位作家说:前几天,我陪同一位作家去图书馆查找《中国古代地图精选》。作家和我说了一件事儿。过去太湖,生长的芦苇,被人为砍伐之后,换上了大理石护坡台阶,看上去美了,许多外地游客甚至惊叹,真没想到,无锡的太湖被搞得这么美!可是万万没想到,太湖的蓝藻,也在这时开始疯狂的生长,肆虐成灾,消耗掉湖里的氧气,以致于湖鱼大量的死亡。经过专家们考证,原来芦苇具有天然的湖水净化功能。后来,只好又把石头拆了,重新种上了芦苇,蓝藻失去了滋生条件,逐年在减少。虽然太湖生长蓝藻的因素很多,但是砍芦苇的做法,应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重了蓝藻的泛滥。居民小区也是这样。它的人居环境世代亲民,也是造福一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个宁静的上午,身处一个舒朗的空间,李晓颖久久地凝视窗棂在斜阳照射下,映在雪白的墙壁中央悬挂的东顺社区生态规划图上,那些淡黑的纵横交错的线条,像一些记忆留在他大脑里的印痕,而那些星星点点的符号此时更像他的脚印在行走,让思绪衍生出憧憬的翅膀,从前的,当前的,以后的;孤寡老人的,智障居民的,失能的,周水子河治理和维护,距离市、区、街道河长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一些期待,都在思维的天空中漫步。

  阳光一点点,转过墙角后浅了下去。她轻嘬一口水,站起身,慢步走到窗前,她俯视楼下,那些枝枝相交的深绿林丛,有乔木,有灌木,有长青藤蔓,也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它们在雨水刚刚漂洗过的绿叶的簇拥下,更多的是显现出潜在的盎然春光;看看此时的它们,似乎都在积聚着动能,渴望着蓬勃和奔涌。

  她在这里经历了五个春秋的犀利梳理,已经初见成效了。想到这儿,一阵喜悦从她的心头,升上了眉梢。



  李晓颖工作路线图


  街道郭副主任说的好,是应该有个明确的工作计划,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社区工作。现在,李晓颖想把这段时间的工作捋一捋。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第一是党建。这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党建抓不好,社区工作就没有头绪,就没有依靠的力量,也没有群众基础。其他还有以下一些工作,也是不可疏忽的。

  自己既是社区书记,也责无旁贷兼任了0.4公里河段的河长工作。悠悠周水子河流经我们社区。现阶段国家和市里十分重视河流的环境治理。周水子河流经周顺社区东北名苑段,上游覆盖后,东北名苑段散发难闻的气味,老百姓反响很大,街道和社区积极与河道管理处等部门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协调各方力量,于2017年通过改造,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这件事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社区要安排巡河志愿者,常年清理河岸垃圾、排查乱排乱倒现象,配合做好河道的维护。自己做为河长,是第一负责人,必须亲临。再有,空巢老人的问题,周顺社区所辖顺发小区和东北名茗小区,顺发小区属开放小区,92年入住,近几年在社区牵头楼院重新铺设方砖,花坛美化、环境卫生、小广告清理,都有成效,居住环境大有改变,2018年对辖区老旧房进行暖房改造,顺发8号楼院改造时,建了修闲凉亭,树木重新修整,辖区共安装孝慈长椅8处,便民晾衣杆9处。受到市民普遍欢迎。社区引导居民自治,所辖49栋楼,社区党总支带领三支队伍,社区服务耐心细致,居民和谐共处。这些都是得益于党建工作和深化改革,做得扎实。还有辖区花坛,栽花种草,取代种菜私建。环境是集中整治与自行清理相结合,前期做好动员和宣传,环境变好后,居民观念慢慢得到转变,更多的居民支持自治,楼长牵头,楼道自然自治良好。往河道的乱倒垃圾的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管控。市区两级近年来十分重视辖区的生态环境工作,市里在创建文明城,我们也不能拖街道的后腿。

  还有一些工作,也是不能不管的。比如:辖区空巢老人很多,差不多占到社区老年居民的的20%。林桂珍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她一儿一女均在外地工作,社区过去也是经常走访老人家的,为了把这件事长期的坚持下去,把社区的亲人当成她的亲人一样,有一种稳定的亲情。她忙的时候,这件事儿一直安排志愿者和楼长轮流去家里看望,陪老人聊天解闷,帮助老人买菜,代交水电费。时间一长,她和林桂芝成了要好的朋友,像母亲和女儿一样,无话不说。

  孤寡老人高秀林是她在社区走访时发现的。老人家原住在顺发22号,没儿没女,也没亲没故,只是老人脾气有些古怪,经常在家里推满垃圾,社区人员苦口婆心耐心劝导,可是老人家根本不听。她就主动去靠近她,了解老人的疾苦。她和社区的干部不满足于一般的劝告。经过长时间的接触,相互之间没了戒备、敌意和隔阂。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一面还要安排楼长和邻居轮流帮忙收拾。有一天,老人对她说,这人啊!年纪一大了,就会烦人,甚至故意做坏事。她说:你对我这么好,其实就是我的亲人,我不应该和你对着干。李晓颖了解了她的具体原因后,经过多方努力,社出面为她办理了低保,又在街道协调下住进敬老院。住进敬老院吃住及安全都有了保障,社区也不能一推六二五,还需要坚持定期去敬老院看老人家,给老人买营养品,给老人包爱吃的饺子,买生活用品,从内衣到外套和鞋子,每逢过年过节,李晓颖都要给她发红包,一样都没拉过,让老人感到自己不是孤寡老人,从社区这里找到了家人的温暖。李晓颖每次去都拉着手,老人欢喜的像个孩子。这件事儿已经做了多年,老人一直身体不错,直到88岁时无病无痛,一觉未醒,安祥的离世。社区又为其操持后事,送老人最后一程。

  还有20号楼的司大勇、8号楼的周长云,7号楼的刘俊杰父子,父亲六年前患脑出血,儿子还有脑疾,无人照顾,都是不行的。社区不能仅仅要求他们爱护环境,还得关照他们的生活起居,等等。

  这张工作路线图,画在纸上,也记在李晓颖的心中。 时时翻阅,检查自己哪些做得好,还有那些做得不足。 她想,只有把她们的生活细节理顺了,他们才能有能力和社区一起来治理周水子河的环境。



  重温入党誓词


  最初的记忆,最高兴的事儿是志愿者在行动。

  周顺社区有一支强有力的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有几个最得力的骨干。如顾淑苓、王明盛、徐福彥、杨明景、王有财等人。

  “什么是你最高兴的?”我问李晓颖。

  李晓颖说:“这些人,说到他们的事迹,我就充满了激情和幸福感。有志愿者在,社区的环境问题我就放心了。”

  幸福是奋斗来的。如果说世间有福音的话,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福音。这句话不仅说到我的心坎上了,也是最能鼓舞我和志愿者们前进的动力。在志愿者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她说。

  现在,她在我的面前。她说:看到志愿者,我就有信心和力量。他们的砥砺推进,在始终鼓舞着我的一步一步走下去。

  我补充说:我的意思是,在你工作走过的岁月里,哪件事儿是你最高兴的?

  她沉吟了一下,笑着说:你问我什么是我最高兴的?其实就三个字,志愿者。那时,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是社区的花坛都不行,河道垃圾举目皆是,一见到就头疼,还能快乐么?

  她的深层意思是说,是志愿者让她看到了希望,尤其东北名苑以外的非封闭花园的顺发小区,好的环境都是在遵守城市物业管理条例的时候过去的。人不能在杂乱枯燥的环境里过日子;孩子不能在杂乱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女人不能在杂乱的环境里做家务活。现在社会进步了,不是不高兴,而是要有质量的生活。

  说到这儿,她接着又笑了一下,说,你要问我最高兴的是什么?还是有的。过去就是看着小区里的花儿常年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过去说土地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现在良好的生存环境就是我的命根子,就是我们的远景。我觉得把小区的环境搞好了,周水子河流清水了,那是我最高兴的事儿,这才是最好的年成。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重视周水子河流清水?她又沉吟了一下,然后对我说,因为,这不仅是书记语重心长的交代,也是深化改革成果,每个社区百姓的心愿。

  从她的神情里,我读到很多内容,其最重要的,这个迈出的脚印,当是引以为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她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传承下去,怎么可以呀?

  王明盛老人,有着严重的心脏病,每次志愿者活动,李晓颖都要特殊关照,甚至劝他不要参加了。可是,每次他都参加。志愿者活动前先吃两粒丹参滴丸,一边说没事儿,你看我吃药了。说着就拿起工具向河道出发了。这让李晓颖十分感动,也深受鼓舞。  



  清理河道·零的起点


  此刻,姜丽华走在桐花路上。晚风裹挟着桐花的香气传来,让她感到一阵惬意。她顿时来了精神。可是当她的脚步走到王家桥,一阵阵臭气袭来,又让她想起了父亲在世时,留给她的一句话:我的后世子孙,如果能见到周水子河流清水,一定告诉我,我也要回来看看我的家乡。

  前年市里为了补上河道治理的短板,开始实行河长制。她被任命为周水子河0.4公里的河道河长。实行河长制后,李晓颖带着志愿者和党员们,立即按照市里的要求,开始了这条河从东北名苑到南甘桥河段的治污工程。李晓颖意识到,这条河的治理是一件长期的任务,自己分管的这段0.4公里河段不能拖后腿,必须协助河道管理部门,做好自己的工作。她带领志愿者开始了常年清理河道的治污工作。

  姜丽华,1950年出生。老人对李晓颖说,她记得小时候周水子河是一条清水河。她说,曾经周水子河的清水如今还在她的眼前荡漾着。它的水声和鱼群,还清晰地记得。后来慢慢变脏了,变臭了,变成臭水子河。

  童年的周水子河,是零的起点。对她来说。回想起来,感到童年的周水子河流清水是那么美,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姜丽华的话时时在她的耳边响起。她说,我最初的脚步是从老百姓的愿望开始的,也是从清亮亮的周水子河起步的。我的最初理想就是给社区的老人们交一份看到流清水的满意的答卷。

  她去梭鱼湾公园,在海边看海。没想到这件小事,在日后成为她走在生态治理的环境建设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脚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