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意思是五种谷物。哪五种,历来有不同说法,主要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一种指“麻、黍、稷、麦、菽”,区别就在有“麻”无“稻”,有“稻”无“麻”。我以为和种植区域有关,北方,比如黄河流域种稻子少,所以“五谷”不含稻。

  《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 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其注“五谷”无稻。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赵歧 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其注“五谷”无麻。

  但无论哪种“五谷”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麻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稻、黍、稷、麦、菽、麻已经在相关的各篇叙及,就不再叙。只谈关于“谷”、“五谷”的成语。

  谷贱伤农、积谷防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丰登。

  谷贱伤农,意思是谷物的价格太低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出处汉·班固《汉书·昭帝纪》:“诏曰:夫谷贱伤农,今三辅、太常谷减贱,其令以叔粟当今年赋。”

  《汉书·食货志上》解释的清楚:“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是说,米卖的贵了,老百姓买不起,卖的便宜了,又伤害了农民的利益。

  后世这样的事多呢,例如唐·陆长源《上宰相书》:“今岁丰年稔,谷贱伤农,诚宜出价以敛籴,实太仓之储。”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杂传·冯道传》:“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

  农民实在不容易,歉收,民不聊生;丰收,粮食卖不上好价钱,一样受苦。

  积谷防饥,很显然,意思是储存粮食,防备饥荒。好像是很遥远的事。但是农耕时代,这是必须的。最早出处在《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书云:积谷防饥,养子防老。”

  后来元·高则诚在《琵琶记·谏父》中引用:“又道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这是一段很有名的故事,话说春秋时,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一次,孔子和弟子们走在前,子路掉队了。一时看不到老师,却看到在田里耕作的老丈,就问老人是否看到了自己的老师。老丈淡淡回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哪个是夫子啊?”后来子路见了老师说及此事。孔子并不见怪,反而说那老丈是一位有修养的隐士。

  最后叙及“五谷丰登”,是特意安排,符合所有人的期盼。

  出处,《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几千年来,无论帝王将相,平头百姓,无不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样社稷才能安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一切亘古不变。

  所以,历朝历代重复着一样的追求,明·施耐庵《水浒》第一回:“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自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就是到了信息化的时代,你、我、他,还不是由里及外的希望一个“升平世界”,其标志一定少不了“五谷丰登”。没有来自土地的“五谷丰登”,你就是坐在“金山银山”里,也填不饱肚子。

  所以,敬畏自然,尊重土地,然后,五谷丰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