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很久以前就被发现有实用价值。棉花没有引进的时候,麻是主要的制衣材料。那时也有丝绸,但丝绸从古至今都是奢侈品。老百姓能有几人穿用?而麻不一样,上至帝王,下至“黔首”都可以穿,所以麻的用途广泛。

  所以《诗经》中提到麻的地方就多,选一例有情的麻,以娱现在,感受久远的麻牵引出的绵绵情意。

  《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大意是,东门外有个坡池,可以浣洗麻丝。那位美丽的姬姓姑娘,可以和她把歌对。

  那位美丽的姬姓姑娘正像之后的“西施浣纱”一样,在水池边沤麻,看上她的男子远远的看过来,想要和她对歌。边劳动,边对歌,何等的欢悦,何等的阳光,这一切就是麻引出来的,美啊。千年前的麻。

  麻引出一段情之后,看看成语中的麻能引出什么?

  心乱如麻、披麻戴孝、披麻救火、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似乎不妙,不仅不关情,而是一团乱麻。

  心乱如麻,自然是说心里乱的跟一团乱麻一样。出处在唐·杨炯《送丰城王少府》:“愁结乱如麻。”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

  披麻戴孝,《周礼》中就有关于丧礼中披麻的专门记载。什么样的丧礼什么级别的丧礼穿什么样的麻衣,那是有一定之规的,穿不对那是失礼的,不仅仅是让人笑话那么简单,弄不好会掉脑袋。

  但“披麻戴孝”作为成语出现的并不早。据说出自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我总想应该更早,但提不出实际例子,只好认此。

  披麻救火,这不是明白着引火烧身吗?不仅救不了自己,反而危害自身。出处在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0回:“陛下宜修德以安吴民,乃为上计。若强动兵甲,正犹披麻救火,必至自焚也。”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意思是蓬草长在笔直的大麻中间,想不直都不可能。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以此作为关于麻的成语结尾,我心不乱如麻。这是人生应该有的修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