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向了死亡。

  仅23岁的华年,在早产下遗腹子的两年后,在愁肠百结痛彻心扉,流干了最后一滴泪水之后,她静静地死去。

  时间过去了整整一百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很少有人想起她的爱与痛,她的美慧与善良。她就是辛亥革命志士林觉民《与妻书》中的妻子——陈意映。

  大学时代,读林觉民的《与妻书》,深受感动于:“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以性命相见,以至情书写,慷慨激昂、缠绵悱恻,正气与柔情沛然流转的《与妻书》流传于世,编进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中小学教科书,每一次重读,烈士那种至高无上、九死而不悔的英雄气概,博爱的胸怀,与爱人永别时刻骨铭心之痛,难舍难分又毅然决然的心情,让我感动良久。

  人们记住了林觉民,熟背了《与妻书》,但站在英雄背后的女人,林觉民挚爱的妻子陈意映,却几乎被世人遗忘。陈意映出身名门,又名芳佩,是螺洲陈若霖的后代,其父陈元凯、号陶庵,光绪己丑科举人,与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同宗。林觉民出生在福州的三坊七巷,是一位追求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他篾视科举制度,十三岁时,遵父命应考童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扬长而去。

  她走向了婚姻。1905年,17岁的贵族少女、名门之后陈意映与18岁的富家子弟林觉民结婚,住进了福州三坊七巷杨桥巷17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这样描述两人的新婚幸福:“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陈意映与林觉民夫妻恩爱,琴瑟和鸣。官宦之女陈意映深明大义,颇通文墨,曾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林觉民赴日本留学之前,和同学们一起在福州城北办了一所私立小学,招收家境清寒的子弟,传授西方学说,在城南设立阅报所,希望唤醒更多沉睡的人们。林觉民还在家中办起了一所“家庭妇女学校”,陈意映夫唱妇随,自己带头参加,还动员堂嫂、堂小姑一起参加。受到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意映和姑嫂们放了小脚,进入了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为该校的第一批学生。林觉民留学日本后,曾在《原爱》一文中记录了两人柔情缱缮的情感生活:“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林觉民夫妻的居所是一座二层小楼房,唤双栖楼。意映寄给夫君的书信常常署名“双栖楼主”。

  那个时候的意映,是一位幸福的小妇人,林觉民留下的书籍报刊,还有她钟爱的《红楼梦》足以让她打发闲暇的时光。她的活动半径是很小的,除了每天给公婆请安,偶尔也会出去走走,南后街上有裱字画的、做衣服的、编藤木器具的、糊灯笼的、好不热闹。沉浸于幸福爱情中的意映,心里满满的是丈夫林觉民。林觉民参加革命组织,意映是知道的。林觉民去十锦祠福建支部开会,陈意映常常在外面望风。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那是一个樱花盛开的季节,24岁的青年革命志士林觉民从日本归来参加广州起义,家人问他原因,他只淡淡地说学校放樱花假。我们无法想像,俊逸潇洒的林觉民当时是怎样的英勇无畏,他勇敢地随黄兴攻入总督府,在巷战中腰部中弹被捕。在审讯时,他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在大堂上侃侃而谈,两广总督张鸣歧曾叹息:“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抱定为主义献身的信念,林觉民绝食,泰然赴死。

  林觉民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起义前三天,1911年4月24日那个肝肠寸断的夜晚,他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思绪翻滚。想到即将到来的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念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和弱妻稚子,他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与妻书》、《禀父书》。天亮时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舍生取义,难舍爱妻。在舍与不舍之间,林觉民肝肠寸断。在信中,他深情地对妻子诉说:“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生于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生今日之中国!”感怀于生逢乱世,卒不忍善其身……”为了让天下有情人终能相互厮守,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在舍与不舍之间,林觉民选择了投身革命,献身革命。

  刹那即永恒。深夜里和着血泪书写《与妻书》落笔的那一瞬间,林觉民成了为革命抛家舍爱献出生命的英雄。他将无尽的悲伤和绝望留给了妻子。

  1911年5月的一个夜晚,林觉民牺牲后,为了避祸租住在福州早题巷5号的陈意映听到了门口的动静。身怀六甲的她起身发现,门缝里塞进一包东西,打开一看,是两块方巾,是丈夫林觉民的笔迹,一封是《禀父书》,一封是《与妻书》。意映用颤抖的手打开《与妻书》,读着读着,她泪如泉涌,悲伤过度,晕倒在地。住在不远处的娘家人赶过来安慰,让她看在有身孕的份上珍重自己。苏醒后,一遍遍读着丈夫饱蘸血泪的真情书信,陈意映恨不能随丈夫于九泉之下。她尝试自杀,年迈的公婆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儿媳妇,看在幼子和腹中胎儿的份上保重自己。为了安慰意映,保住其腹中的胎儿,林觉民的哥哥又将女儿林暖苏过继给她。温婉可人的暖苏多少慰藉了陈意映痛苦的心灵,几个月后,意映诞下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婴,取名仲新。

  可怜黄花岗上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新生命的诞生带来了短暂的欢乐,为了两个幼子勉强活着,但失去爱人的陈意映生不如死,整个人犹如游魂一般,整日对着《与妻书》以泪洗面。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林觉民与七十二烈士慷慨就义。英雄静卧黄花岗。更深人静,独立寒窗,一个女人,一个妻子的低泣,能不能传到黄花岗?一个月后,陈意映早产,五个多月后,武昌起义,又过了一个多月,福州起义,福建革命政府宣告成立。福州的第一面十八星旗是由陈意映与刘元栋夫人、冯超骧夫人在起义前夕赶制出来的。革命成果由革命者共享,丧夫之痛却由陈意映一人独吞,两年之后,陈意映被绵长不尽的悲痛与思念噬穿,蛀空,抑郁而亡。

  意映卿卿,曾经的意映拥有那么多的幸福。夫君英俊多才,夫妻恩爱同心。娘家夫家均家境富裕,膝下有娇儿环绕,腹中正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这是多么幸福的小妇人。然而造化弄人,广州起义的枪声响起,林觉民受伤被捕的瞬间,意映失去了所拥有的全部幸福。

  ……

  岁月静好。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秋之清晨,来到福州杨桥巷17号瞻仰林觉民烈士的故居。这是一所古色古香的院落,穿过中堂的天井,走过花厅,阳光洒落,鸟声啁啾,风过疏竹细细香。故居的两边分别挂着“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两块牌子。虽然坐落在闹市,这所老房子却显得十分冷清。进了大门,绕过一道影壁后是个天井。天井边的廊柱上有一副对联:“海阔天高气象,风光霁月襟怀。”

  这所房子同时也是著名女作家冰心的故居。林觉民牺牲后,林家为了避难,卖掉了这所房子,买下这所房子的人叫谢銮恩,他的孙女谢冰心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曾对这所房子有过生动的描写。故居里有冰心11岁时着男装的照片,女作家冰心一生书写爱,一生沐浴在爱的光辉之中。比起林觉民的侄女林徽因和冰心两位女性,林觉民烈士的爱妻陈意映却芳年早逝,让人惋惜。

  漫步在林觉民故居,穿过狭窄的过道,映入眼帘的是林觉民与陈意映的卧室,小小的一间房,摆放着雕花木质红漆床。墙上有两幅挂像,一幅是林觉民,一脸的英雄豪气,一幅是陈意映,微胖的脸上写着敦厚与善良。仔细端祥着墙上陈意映的照片,心中升起深深的敬意。

  意映卿卿,虽然你像彗星一样划过天空,虽然没有留下任何的语言,但历史永远记住了你的名字,你永远是英雄挚爱的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