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份蔚蓝色封面的杂志——《海南国防》2019年2月刊映入我的眼帘。有一篇《欧阳海之歌的歌》的报告文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是一篇极具有力量感的纪实文学,作者郗芳以流畅自然的文风,生动详实的故事情节,叙写了军旅作家金敬迈先生的创作之路。《欧阳海之歌》是金敬迈先生的处女作,是他锲而不舍、深入实地,仅用28天的时间创作出的30万字长篇佳作,堪称激励一代人的文学经典。该作品于1965年7月出版,发行量达到了3000多万册。 

  欧阳海的故事,让人记忆犹新……

  “七班战士紧跟着人欢马跃的炮兵连,进入了峡谷。突然,不远处,两山缝隙里,冲出一列火车。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躁的黑色驮马,骤然受惊,背着高大的钢铁炮架,疯狂地窜上铁道,横在路心,竖耳瞠目,瑟瑟打抖,死活不动。

  雷霆万钧的车头,喷吐浓烟,鼓起强风,风驰电掣地逼近、逼近……

  50米,马不动,40米,马不动,30米,马,还是一动不动!

  急转弯!陡坡路!30米距离,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四秒钟后,脱轨覆车的惨祸,即将发生!

  列车滚动巨大的钢轮,响声隆隆,排山倒海,越逼越近……”

  这篇《壮丽的青春》的课文,采撷于小说《欧阳海之歌》的片段。

  三十多年过去了,黯淡了许多好文章,但小学时学过这篇课文,让年幼的我心底里深深烙下那名解放军战士舍身制马的身影。

ab697bcc9586e6189fa1679d5668401a_1554301465746601.jpg

  “江山代有英雄出”,英雄点燃的火花,照亮暗沉的夜空,让人看到希望。我们生活在英雄辈出的国度,倍感荣焉。历史不会置疑这些英雄。他们勇敢、正直、无私,是时代的标杆,是民族的脊梁。古有霍去病、岳飞、于谦、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近代有刘胡兰、董承瑞、黄继光,雷锋、欧阳海、张华等。

(图为《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英雄情结,军人的英雄情结更甚。英雄者和讴歌英雄的作者都是军人出身的作品更具感染力。曾经十年军旅生涯的我,响应号召脱下军装转业的时候,内心也对这份情结惆怅不舍了好久。

  军人身份,英雄情结,让演员金敬迈蜕变成了作家,成了英雄后面不知名的英雄。他和欧阳海虽不相识但精神相通,命运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地交汇在了一起,作者郗芳这样评价两人:“一个用熠熠闪光的生命,一个用气势奔放的文笔,相互辉映地唱响了一曲威武雄壮、经久不衰的英雄之歌!” 

  《<欧阳海之歌>的歌》的发表,是对五十年前英雄的再一次溯源追寻,如一滴水落在看似平静的油锅里,立刻火花四溅,也重新打开了人们对英雄的追念情怀,在中老年读者群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广东省作家文坛报用整版篇幅进行了转载,银河阅读网点击率很快达到了2千多人,读者留言,好评如潮 ……

  读者甲:原来只知道欧阳海是烈马之下救列车的大英雄,但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多曲折感人的创作故事。这都缘于金敬迈先生具有严肃、严谨、严格的创作思想和作风,是一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善于倾听群众呼声的好作家,由衷地向金敬迈先生致谢!向英雄欧阳海致敬!

  读者乙:回顾历史,不忘英雄,双子星座,互相辉映。读完这篇纪实文学,我被作者将有力驾驭文字能力所折服。他对金敬迈先生的全方位介绍,为读者展示了一位德高望重,德艺双兴的前辈光辉形象。他因写《欧阳海之歌》而走上写作之路,还写了不少反映时代的好作品。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笔下有乾坤,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担当是为时代而生的,他的笔是为人民而写的。

  读者丙:这部纪实文学的信息量超大,如潮水滚滚而来,似乎所有的故事尤其是一些令人过目难忘的细节,都是过去所不知晓的。比如金敬迈并不是专业作家;欧阳海原来是个“调皮捣蛋的战士”;金敬迈28天“赌气”写出30万字的小说;毛主席的评语;彭德怀的笔记;贺捷生的夸赞……这部小说的销售量仅仅次于《毛选》……虽然我们年轻时都读过《欧阳海之歌》,也都被这部小说所呈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折服,依然不能把信息量如此之大的文字全部消化、融解、吸收,还需要一读再读,细细琢磨,深入探讨和思考……。

  

合影.jpg

  2019年4月20日,“金敬迈《欧阳海之歌》创作之路研讨会”在广州番禺召开,该活动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指导,银河悦读中文网主办,北京市写作学会、执行力传媒、老兵网等联合举办。

  本次研讨会以“传承红色文化,书写英雄赞歌”为主题,以金敬迈的创作之路为主要研讨内容,旨在探索这部红色经典小说的成功经验,为讲好英雄故事、弘扬英雄精神,激发网络写手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而提供借鉴典范。

  这次参会人员有31名,来自全国五省,济济一堂。参会人员多从事文学创作、评论、文化传媒等工作。此次会议还邀请了“战士报”前社长杨永辉将军、金敬迈长子金东、一等功臣巾帼前辈薛红仙等人参加。作为一名老兵及文学爱好者,我也很荣幸地参加了此次会议。

  到会者一致认为:以研讨会为契机,共同缅怀欧阳海先烈、致敬金敬迈作家、致敬老兵、致敬弘扬正气的文学者们,是对优良传统的回归,是传承红色文化,对社会正能量的肯定。同时提倡社会责任感,担当感,为年轻人做好榜样。 

  中国作协会员、原广州军区战士报社长杨永辉(少将)在会中发言:

  “金敬迈《欧阳海之歌》创作之路研讨是活动的“点睛之笔”,突出了红色文化主题,唱响了英雄赞歌。郗芳的《〈欧阳海之歌〉的歌》这篇文章唤起了老一辈人对英雄的记忆,对年轻人写作、做人做事都有很好的启迪和教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时代呼唤英雄,人民需要英雄,希望能汇聚英雄故事,传扬英雄人物,发出铸起民族之魂的时代强音。”

52c4f6a72c5356b42dc08e3b4f3de08_副本.jpg

  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镇南对本次会议给予高度赞扬,对郗芳和陈海撰写的纪实文学《<欧阳海之歌>的歌》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欧阳海之歌>的歌》这篇文章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之一,有政治站位、有思想、有感情,有种久违了的感觉,特别新鲜,我做当代文学研究30多年来,文学已经面目全非,为人民服务的声音变得很微弱,尤其是网络文学中这样的声音更少,继承延安文艺传统的文学评论也很少见,有种”无可来奈何花落去“的感觉,看到这样一篇非常好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类似当年徐迟以陈景润为主人公写《歌德巴赫猜想》的冲击力,很受感动,有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激动文章……。作品的价值是由读者群来评定的,有千秋万代的读者,作品就有了生命力,时间是永恒的批评家。”

  历史流淌的长河中,一朵小浪花微不足道。真正的英雄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英雄不仅是最绚丽的浪花,也是最清澈的源泉,更是你我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食粮,拂去层层面纱,彰显漫漫岁月里脉脉的温情。

  一朵浪花不足道,排山倒海的浪花却不容忽视,力量之大可以摧枯拉朽,势不可挡,艰难和险阻不在话下,创造中华民族荡气回肠的英雄篇章。

  历史的长河里也会浮出几颗光鲜发亮的石头,看似宝玉珍品,其实是经不起冲击的沙石,最终沉于尘埃中。曾有段时间人们的价值追求出现了偏差,俨然“戏子文化”才是功成名就的代表。一些“小鲜肉”、“网红”偶像派万人空巷,男人涂脂抹粉,“娘炮”现象喧嚣一时,戏院报考者人满为患,科技创新门庭冷落。本末倒置,不忍卒读。好在国家文化部门注意到这个现象,及时在中央电视台点名批评,这一畸形现象才有所收敛。

小溪.jpg

  许多人羡慕成功者的财富,羡慕他们的权势,视他们为“偶像”,但偶像是否是真英雄,是否是我们值得追随的英雄,却没有去仔细甄别。物质文明发展到纸醉金迷,笑贫不笑娼,是可怕的文化倒退,是人类的悲哀。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习近平拨乱反正,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重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是时代发聋振聩的响鼓重锤。    

  今日我中华,群狼环伺,危机四伏,各国列强一心只想让我们当俯首弯腰的“老二”,发动各类“新型战争”打压我们。我们各战线更要团结,做国家的忠诚者,接过新的历史使命,振我中华之威。

(《<欧阳海之歌>的歌》的作者郗芳)

 

  每当我看到气势磅礴的阅兵仪式,向我们走过来的一排排整齐的气势如虹的钢铁队伍,青春面容,铁骨铮铮。我就不由自主地在想,这里面有多少出名的和不出名的英雄,正肩负起民族的重任,正经受着刀剑斧凿般的锤炼,正像螺丝钉一样牢牢扎根在自己的位置,虽艰苦却不皱眉;虽孤独却不叫苦;虽被人诟病却不辩解。

02abd506bf09926a34b849c95dfe5695_1554303531820314.jpg

(郗芳和金敬迈作家)

      真正的英雄,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寒冬处听惊蛰。有献身大义,舍我其谁的气魄,有泰山压顶的冷静淡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看到了更多的无名英雄,分布在海岛、边疆、雪原,海域,哪里有我们的战士,哪里就有我们的英雄。

  新时代仍然需要欧阳海这样的英雄,需要金敬迈这样的作家来讴歌英雄。

  让<欧阳海之歌>这首英雄的赞歌,伴着我们中华的山河,轻轻唱,永远唱,一人唱,万人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