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留恋夕阳铺锦、啼鸟归巢的时光……

       每当此时,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大家便会走出家门,披着落日的锦霞,吮吸着扑面而来的阵阵花香,神情愉悦地,就来在村口,循着缘村环绕并通向四面连接八方的水泥路,或携老,或扶幼,或踽踽,或伴行,说说,笑笑,散散步,舒舒筋骨,扭扭腰肢,听听音乐,打发着恬淡的光阴,那惬意,那自在,别提有多美!

       华灯初上之时,人们便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在村南超市后面那个硬化得光光溜溜的广场上,和着悠悠荡漾的乐曲,跳起他们自编自演的广场舞,那姿容,那舞步,虽然算不上专业,但却也自信满满,让人看了心暖。每每此刻,站在旁边的几个婶子大爷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这都多亏了村上的几个后生,多亏了上面的领导,多亏了国家新农村的好政策,给我们修了路,我们才过上了这神仙般的日子啊!”

      咋不是哩!每次我徜徉在这草树参差、花香缭绕、洁净如洗的马路上时,醉美的心就像是走进了春天里,想不激动也得激动。每每,目睹眼前的景况,我总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是路,这都是路的功劳啊!”

      再把目光抽回至从前。穿越时空的隧道,不由我又想起了十年前村民们被路困惑时的情景。每想起来,一种莫名的酸楚,似根根钢针,不时地在刺痛着我的心……

       十年前,虽然历史的车轮已经踱步到了现代的文明时代,但我们这里仍然像是处在春天来临前的料峭里,这里的老百姓终日还仍然在为自己的日常出行而煎熬着。尤其是我们这个叫做“薛庄”的小村子。

     之所以说“尤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这个村属地势低洼的杨庄乡滞洪区,所辖区域又是黑胶粘土,一到天阴下雨,脚下的泥泞就蹅不到底儿,即使是雨后一连能出几个很好的日头,仍然还得要走几天的泥巴路。因为没有路,你想发展经济?那不过是一句空话。不说别的,就比如说农民种粮食吧,粮食打下来了,还得需要卖,要卖就得靠交通,若是搁在平常干天路响的还好,要是碰上没头没尾的连阴雨,即使赶上再好的行情,让利三分也没人问津。要是谁家喂一圈猪,该出栏了,遇到这鬼天气,那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你不但要前后撵着给猪贩子磕头作揖说好话,价格再让出去五毛不说,你还得承不完人家的空头情!因为没有路,每至学生上学,逢年过节,赶集上店,手提肩扛的,苦得村民们只好抹去眼泪往肚子里流;按说,农民不怕下力气,下点力,流点汗,这也不算啥,最让人难堪的,就是本来雨过天晴都好几天了,人家有路走的村民去上街,都是穿着擦得油光发亮的皮鞋,而我们庄上的人去赶集,还得穿着深腰的胶鞋,成了芦庙集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每逢此时,总会 听到背后有人甩出几句不热不冷的风凉话:“有闺女也不嫁给他们庄儿!”说来真有,那年,庄上就有一户正要给孩子操办婚事的人家,女方硬是以村里没路为由和俺村的那个男青年退了婚,你说可气不可气!

       想起那时,因为没路,都说,村民们流的泪,积攒下来,比西湖的水还要多;都说,村民们吃的苦,要是折合成黄连,让一个人去挑,三天也挑不完。看着村民们作难的样子,我的心里总是酸酸的,很不是滋味,似乎心里总有一团愁云弥漫,挥之不去。每每此时,我常想,我啥时候能为乡亲们办个事、修条路该有多好哇!

      当我把这个想法说出去的时候,不想,乡亲们都很支持我。大家都说:“你是个读书人,大小又是个干部,咱村老少爷们儿都信得过你,你就为咱村的事跑跑吧。”

从此,我开始为村里的路寻思着……我转而又想:修路得有一个过程。即使跑来了项目,说修,也不是马上就能修成的。要不然,让大家都紧紧手,先兑点儿钱买几车石料,铺成石籽路,先凑合着走着,等以后有了机会,再慢慢说?

      这种想法,就像是春天里的野草,不停地在我心里疯长着……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记得那是2006年的春节,农历大年初二,雪霁天晴之后,虽然路上残存的雪不多了,但结冰后又融化的雪水,搅和着清闲一冬又有些蓬松的泥土,在春节里人来人往的腻歪下,本就粘人的泥土变得愈加的粘人了。走亲戚的人,不管是谁走到这儿,正笑得像花朵一样灿烂的脸,一下子都耷拉了头,然后就是颇有怨气地扔下一句话:“唉!这里的泥真是亲热人呐!”之后要么原路返回,要么推着车子一步一挪地艰 难前行,弄得人家过年时身上穿的新衣服新鞋上面沾得满满都是泥。听着这一句一句的牢骚话,村上的人也都愁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多会儿,村口就聚集了许多人,大家都在为“路”的事议论着,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我看看时机成熟了,就把心里盘算的如何兑钱修石子路的想法给大家说了出来。

     谁料话一说出,立刻就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于是,我就趁热打铁,随即点了几个人,算是成立个筹备工作组吧。接着,就立了个规矩:论人头,每人筹资二十元,多则不限。规矩定好了,该入户了。原想这筹钱,千家万户的,不是件容易的事。谁知,每进一家,只要略作说明,大家都积极响应。就这样,你五十他一百的,仅俺村张红刚一个人就拿出了五百元。不到两天时间,四百口人的小村子,一下子就筹集到了资金一万三千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款筹齐了,下一步该是规划了、备料了、施工了……也是为了图方便少花钱多修路吧,大家选择了向西修通靠近公路最近的程庄村为施工路段。就这样,1.5公里的路程,全靠人工,三天完成。掐指算来,从正月初二筹资到初九道路竣工,只用了一周的时间,这在俺村的历史上,其工程之大,完成速度之快、标准之高,都是绝无仅有的!此时,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的涵义。

       路,算是通了,尽管,它无法与当下的柏油路、水泥路相媲美,但,它毕竟是大家用心血修成的路啊!它凝聚着百姓们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向往啊!

       看看乡亲们终于摆脱了泥泞的困扰,走上了外表看着不算漂亮、但心里倍感踏实的石籽路,大家高兴,我的心里也是一个字的叫个“甜”呢!

      路虽说通了,但只能说是暂解了燃眉之急。因为这毕竟修的是石子路呀!是石子路都不吃年岁呀!过了个三年两载的,咋办?不还得重修?

      思忖之后,我终于理出了一个思路:河西程庄村的安培,不是在县水利局当副局长吗?水利上这几年不是正负责着全县滞洪区水毁工程建设的项目吗?况且我们村又属滞洪区,要不,找他说说?

       对!就趁着眼下过年放假的时节,都闲,何不喊喊他们坐坐?我就一个个拨通了他们的电话:于是,安培局长来了,程庄村的姚广照主任来了,庄上几个热心的爷们儿、弟们儿天佑叔、现叔、干叔、宝哥等也来了。就在正月十二上午,那个喜庆、吉祥的日子里,大家沐着新春的和风、怀着喜悦的心情,终于聚在了一起。于是,我就把自己心里揣摩已久的想法,向大家和盘托出……大家听着说着、说着聊着,聊着议着,沉浸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此刻,我已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心路”,正在大家的心里慢慢沟通……

      临别,安培局长不无动情地拉着我的手说:“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们,我们能造福桑梓,为家乡父老办点事,不只是你的心愿,也是我们这些在外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啊!放心吧,回去以后,我会尽快给领导反映,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愿望。”此时,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倏地,一股暖流在我的眼眶溢出……

      当乡亲们听说这个喜悦的消息时,都欢喜得像是过年一般快乐。从此,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就一天一天地细数着日子,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尽快到来……

       也就是在石籽路修成两年后的2008年,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的5月24号,田野里的麦子都快成熟了,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飘香的麦浪,播撒着村民们的翘盼和希望。临近中午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安培局长打来的:“县里主管交通的副县长带着几个局长来看路了,马上就到,路上有什么事,你协调一下。”正在忙碌的我,立刻搁下手中的活儿,随即约了几个村民,站在路边,怀着崇敬的心情,静静地等候着他们一行人的到来,然后又恋恋不舍地目送他们姗姗的远去……

        就在那年的秋天,秋收刚完,由县水利局牵头的筑路施工队,包括各类人员、机械、车辆等等,浩浩荡荡地就开进了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没有懈怠,修路就此拉开了序幕。

        要说,只要跑来项目,修条路并不算难,少说十天,多则月余。但修俺村这条路,那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修路牵涉着修桥的事。可以说,修俺村西河大桥,要比修这条路难得多。

         这座老桥,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的,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建的是石拱桥,相对来说有些简陋粗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水侵雨蚀的,能陪伴着村民们走到现在,已经是很不错了。其间,村民们还自发地修缮过好几回。按说,也该歇歇脚了。

       拆桥的那天,随着钩机依依不舍的靠近桥身,我的心里真有些舍不得啊!你想,它毕竟是陪着村民们几十年了,不离不弃,风里雨里,一路走来,也不知吃了多少苦!朝夕相处的,那感情深啊!说拆就拆了,心里过意不去呀!但转而又想,什么事不都有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吗?就把它的好常记在心里,不忘就是了。当它知道将有一座更好的桥接替它的班时,我想,它也不会责怪的。

      修桥自然要漫长得多。从开始放线,到挖地基、铸桥墩、预制桥板,到浇筑、凝固、雕琢桥栏等,都是精细的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县里的相关领导、质检人员都来巡视,对每一道环节的每一道程序,都要认真的检查。就这样,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建桥工人们的辛勤努力下,在乡亲们的热切期盼下,这座跨度50米、造价上百万元的的双车道五孔大桥,像一道靓丽的七彩霓虹,自头年十月开工,到第年腊月完工,历时15个月,终于在小小薛庄的土地上腾空而起了。

       看着能有这么好的大桥,将会与我们同迎朝阳、共承风雨了,村民们有哪一个能不高兴呢!大家早上一睁开眼,总得去桥边瞅瞅、摸摸;晚上睡觉,也忘不了去桥边看看、亲亲。那稀罕的样子,似乎唯恐猝不及防会被人家偷偷抢走似的。看着大家高兴,我也高兴啊!心里一高兴,我还欣然提笔自拟起了一首《桥》的小诗呢:天工设巧妙,玉龙飞银河。沧桑溪流水,从此腾云涉。少年弄管弦,姑娘纵吭歌。欣喜逢盛世,坦途通荒坡。

       与修桥相比,修路的确要快得多,但也是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的来,没有一丝的马虎。路基先是用拖拉机深耕三遍,然后细耙,撒上石灰,再耙,掺匀,碾平,之后,又打了15公分的石沫作为垫层,最后才轮到了浇灌水泥。用的水泥也是优质的,听施工员说,浇灌的水泥厚度本来要求是15公分,我亲自量量,足有18,低洼的地方都达到了20以上。确确实实的按质按量,精益求精。带工的人常常这样说:农民办个事不容易呀!

       通行的那天,正赶春节前夕。路通了,似乎那一年的春节也来得早了。还没到年集,大家都开始慌着大兜小兜的买东西了。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村民们好像每时每刻都似在笑……

       为了祝贺,那年春节,俺村请了铜器,兑钱放了烟花。踩着锣鼓喧天的鼓点,赏着缤纷五彩的焰火,村民们欢天喜地地迎来了崭新的2009年!

       在俺村的修路史上,还有另外浓重的一笔,不得不说,不得不提。那就是刚开始时,考虑到路向西修是为了重修河西大桥的重要意义,因此,村南还有1公里的路段被搁置了下来。但是后来,在邻村一个当时在重渠乡任乡长名叫赵杰的领导的关心和督促下,县发改委的工程队也于2016年春天进驻了我村,精彩地修通了剩余的路段,算是实现了俺村道路完美的收关。

       常言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这路通了,算是梧桐树有了,这金凤凰真的就一个个的都飞来了。

       这不,有着经营头脑的张子松,就抢先把一个和城里一样光鲜富丽的大超市搬在了村口;这里不曾被人看好的黑胶土一下子也金贵了,一年里就流转出去了土地200亩;已近古稀之年的子午叔,也像是枯树又发新芽似的,开始侍弄起了蔬菜大棚,干起活来能顶上个棒小伙儿,整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天天蹬着三轮车乐乐哈哈地来来往往,小日子也是过得有滋有味;擅长果树栽培技术的邻村村民二孬,也一门心思地动起了脑筋,就依着新修公路的两旁竟搞起了个足有二百亩地的晚秋黄梨示范基地,如今已是果实累累,从这里,年年会有装满成箱成筐的一车车优质水果,满载着乡亲们的喜欢,运送至全国各地……

       这不,路修好了,这一拨跟一拨的喜事真是接踵而至了,让人应接不暇了。

       这不,年轻人出门打工就可想走就走想回就回的来去自如了,家长们送孩子们上学再不用发愁被泥泞羁绊了,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卖不出去粮食而忧虑苦脑了,父母们再也不用因为没路、致使已经到家的媳妇又另寻高枝而哀声叹气了,大家都可以足不出户悠然自得地走进村头的超市、和城里的人一样享受着现代人的生活了……

       真是,路通了,心也顺了。村民们便可舒舒坦坦地安享这人间难得的的盛世景华了。

      多少次了,每当我走在这平展如镜、靓丽福茂、花木噌面的马路上,看着乐得像喝了蜜一样的乡亲们,心底常有缕缕情思飘逸。我常想:

       眼前这平坦的大道,它不仅是引向乡亲们走向大千世界的通衢之路,也是指引乡亲们奔向康庄大道的富裕之路,更是连接民心与党心永结同心的“心路”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